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高效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特点和学习现状,通过对课堂教学中教学低效、无效的表现及原因的分析,研究在新课改下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具体策略。
关键字:计算机 有效教学 兴趣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特点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公共基础课,是一门融理论、技能、实训于一体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在现代社会中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备的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系统地建立计算机相关概念和操作技术,熟练掌握在网络环境下操作计算机及常用应用程序的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掌握计算机知识与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纯理论的计算机文化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和工作原理等。该部分以讲授为主,教学场所为教室或者是多媒体教室。二是计算机应用,以操作为主,授课地点为计算机实验室,人手一机,教师使用教学软件采取互动式、情景模拟、任务驱动教学等方式开展教学,以学生操作为主,改变了以教师讲课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提高了不少。但深入到课堂教学实际,仍会发现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教学低效、无效,学生学习效果两极分化严重等。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现状分析
1、不明白为什么要学?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中考的落榜生,多年积攒的挫败感,使他们学习上没有目标,学习态度消极。虽然他们对于计算机有所接触,但对于基础知识不感兴趣,意识不到只有扎实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才能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很多学生都是抱着应付考试的心态,只在考试前“临阵磨枪”。
2、不知道怎么去学?
计算机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均强的学科,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要通过上机操作来体验和积累,在实践操作中逐步熟练掌握。但是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去学,缺少创新与变通,他们依葫芦画瓢,一味模仿教师演示的操作步骤,但却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结合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和规律,帮助教师充分理解有效教学的内涵和策略,开展有效教学,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效率实施建议
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兴趣是成功教学的第一步。有研究表明,在以听讲为主的课堂里,学生保持注意的时间不到40%,而在课堂中加入视觉因素会增加14%--38%的记忆。如何在课堂上合理安排视、听和动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案例、故事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或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案例,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之产生求知欲,并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将理论知识点一环扣一环地讲解。这样,一些零碎的知识点在案例中变得相互联系而易于掌握。例如:在WORD教学中,教学前期可设计一些开会通知、请假条、公告之类的文档格式化案例,包含字符格式化、段落格式化、特殊格式化的操作知识点,让学生完成以后,可以掌握文档格式化的基本操作。教学中期则可提供一些文本文件,一些包含表格内容的文字,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出整个表格,把文本的内容格式化好,并与表格放在一张起,设计好版面,然后打印出来。
(2)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能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计算机应用的教学项目针对性强,往往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要完成的实际工作任务,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就是将来实战的摸拟演练。这样学来的知识技能,走上社会后直接就可以迁移到工作中,因而学习的针对性强,兴趣大为提高。如在EXCEL的教学中,布置任务如下:“现在你是某公司文员,你的上级要你统计出各部门员工的工资情况,各部门的平均工资、最高(低)、并按薪水高低排序,你能做到吗?”然后教师把这个大任务(项目)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去求解每一个小任务,探究性地跟着教师去学习相关的知识技能,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教学的效果将大为提高。同时学生每完成一个小任务,就享受到一份成功的快乐,体验着强烈的成就感!这种快乐和成就感反过来又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性地学习。
(3)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设备的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与制作,都与学生的专业息息相关,会一定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是简单的演示知识要点,而是要基于学情,本着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出发,从对声音、图像、文字的处理、动态与静态视频的出现,从多角度,多层次上帮助学生接受所要掌握的知识。通过图文并茂的演示,强化学习计算机的动机。特别是在背景音乐下,随着鼠标的移动,窗口的变化,对科学知识的讲解,师生的思想情感,都达到了普通课堂教学所不能达到的境界。 比如在学习演示文稿Powerpoint时,利用从网络上下载的flash动画或各种精美的图片,配上喜欢的音乐,标注说明文字,链接到前面所学的word文稿,这一幕幕引人入胜。在全班同学共同的努力下,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创作,一个个小小的菜单不再枯燥乏味,一步步操作不再需要死记硬背。
2、加强互动式教学,建立反馈机制
教学活动是师生间有计划有目的共同活动,互动式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可以采用以学生操作训练为主,并辅以教师巡回指导的方式,也可以发动学生互相辅导,师生共同研究。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师生的双向活动中,优化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地调整、控制教学,也能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故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活动,讲解时就更能抓住重点,有效地克服难点,更好地贯彻执行各项教学原则,例如,通过课堂上多人次的提问,可了解各个层次的学生对问题理解的清晰与否,理解的深度如何,广度如何;课堂训练中对于一定数量的练习题,采用作每次少题量的练习后迅速反馈信息,从而立即纠正学生在认识活动的偏差,以利提高下一次练习的正确率;对于课堂作业,尽量应做到当堂完成作业,当堂批改,有错误当堂解决。这样,由于反馈的速度加快,缩短了反馈周期,学生的正确认识及时得到强化,错误的认识及时得到纠正,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3、适时表扬,增强学生自信心
进入职校的学生,在初中多是边缘人物,在不断的失败和被忽略中,他们的自信心一点点地消逝,进入职业学校以后,内在动力不足,学习方向不明,导致大部分的同学终日浑浑噩噩,虚耗时日。而欣赏教育、激励教育无疑是其中的一条捷径,挖掘学生内在的动力,重新找到信心,才能突破自己。所以欣赏和激励,让学生重拾信心,他们才会有辉煌的未来!
总之,提高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一位计算机教师都要重视的问题,在中职计算机学科教学中,只要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样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 M•希尔伯曼 著 陆怡如 译
[2]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3]刘广富.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参考,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