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场听证会对于学生民主意识培养的促进作用
高中生的公民民主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加强中学德育工作的需要,是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早在1995年的《中学德育大纲》中规定“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 在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今天,高中《政治生活》的教学活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民主意识和能力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高中生的公民民主主体意识薄弱;民主权利意识有所觉醒但缺乏完整的认知;民主责任意识欠缺;民主权利与民主责任意识不衔接;民主监督意识有待于加强;民主参与意识缺失;民主法治意识有所欠缺。中学思想政治课就其课程目标看,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树立独立、健康的政治人格、法律人格、道德人格和心理人格, 做一个负责任的好公民。在我们高一《政治生活》教学中设定学生民主意识的培养目标,无论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民主化进程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高中生正处于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准成人”阶段。看起来他们已经长大了,利用网络这个新兴媒体了解了大量信息,他们自认为自己懂得很多,不满足于书本和老师空洞乏味的说教,有很强的权利意识,事实上,他们还涉世不深,阅历肤浅,往往忽略作为一个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和责任。所以,结合热点和实际,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比如听证会,是提高公民意识和实际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中学生将公民意识内化为自己不自觉的行动。而“网络谣言”就是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
自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走进人们生活并广泛应用以来,人们了解信息、交流信息的方式及速度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一方面,人们的言论自由权在网络这个广阔的平台上得到了充分的行使;另一方面,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此起彼伏、针锋相对,对不实事件的包装、炒作风生水起、层出不穷,人们穿着“马甲”把公民应履行的义务和法律抛之脑后,从而使网络谣言滋生蔓延。这些谣言,既有针对公民个人的诽谤,也有针对公共事件的捏造。网络谣言不仅败坏个人名誉,给受害人造成极大的精神困扰,更损害国家形象,影响社会稳定。现代中学生在网络上也不可避免地与网络谣言有着或多或少的接触,有些学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也成为谣言的传播者甚至是制造者。因此我决定组织学生召开一次关于“网络谣言”听证会,让学生在搜集资料进行调查的过程中,了解网络谣言的危害,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为应对“网络谣言”出谋划策,从自身做起,做一个合格的“网络公民”。
一、民主选举,让学生选出自己满意的组长
听证会其实是对学生调查研究成果的一个展示,而听证会之前的准备才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重要过程。听证会分为四个部分:问题的提出、现行的政策、解决的方案和行动计划。这四个部分不是靠一个一个的个体独立完成的,它的完成需要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它需要一个团队,需要一个组织来合力完成。有团队组织,就需要领导者。四个问题就需要四个小组,而每组的组长则是这个小组的灵魂人物。组长除个人素质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善于根据组员的长处安排组员任务,此外还要具备对材料进行整合的能力。这样的组长如何确定呢?什么样的人选才能让自己的组员在课外时间服从自己的安排呢?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选。让他们自己在全班同学中选出心目中值得信赖的组长,选出来的组长,学生信服,必然具备一定的凝聚力。因为学生对课外实践活动的热情普遍比较高,因而这样的选举效果比让他们选班干部更好,没有废票,从而让学生深刻体验到了“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的优点。
二、树立民主主体意识,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人民集合体中的每个个体作为公民,都是以国家主人的资格和身份加入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共同体的,所以都是民主政治主体,中学生自然也不例外。学生主体意识的教育也是现代教育中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从小学到高中,学生习惯于老师讲答案,习惯于从课本上找答案,这样的答案是“标准”的。而这次听证会的实践让学生摆脱了课本摆脱了参考资料,需要他们自己通过查资料、采访、问卷调查等等得出自己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准备任何预定的答案,并且明确告诉他们,有问题,来问我,我可以进行指导,但我这里,没有他们调研内容的答案,我自己也不知道答案,我在等他们给我的结论。让学生在自己实践的过程中认识到网络的两面性,一方面,网络更好的帮助公民实现国家主人的权利,监督国家组织机构。另一方面“网络谣言”的危害也是巨大的,在几十亿网民组成的网络海洋中,每一个网民既是渺小的,也是强大的。一个个微不足道的“转发”“顶”“跟帖”,可以汇聚为强大的舆论力量,蝴蝶效应不可小看。由于网络的门槛低,网民皆有发言权,致使网络为一些不法分子所用,危害国家,危害社会,危害人民。公民必须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比如言论自由。作为国家的主人,我们中学生要自觉维护网络舆论环境,从自己做起,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自觉抵制谣言。中学生只有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才能意识到作为主体而应有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才会有能动的政治参与意识,并外化为政治参与活动,推动政治民主发展,促进政治文明进步。
三、计划付诸行动,在参与中体会公民的责任
学生在收集资料和问卷调查等的过程中已经能够深刻认识到“网络谣言”对于国家、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危害,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我国关于“网络谣言”方面的政策法规不够健全以及人们对于这一问题的漠视态度。作为国家的主人,就应该承担起主人的责任。学生就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这样的几个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一)给政府写信,建议政府加强网络管理和公安部门的执法力度,开通政府官方微博,及时在微博上发布最新消息。(二)把意见反映给人大代表,建议人大代表向国家权力机关提出完善治理“网络谣言”的有关法律法规。(三)在校园开展“网络谣言危害”的讲座,提醒同学们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辨别谣言的能力,并自觉抵制谣言。(四)组织同学到各个小区进行宣传网络谣言危害的活动,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居民认为谣言对自己影响不大并且不赞成立法制裁,因此我们有责任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自己不仅是权利的主体,也是义务的主体。(五)在网上各大论坛及QQ群提出倡议,共同抵制谣言。(六)开一个“抵制网络谣言,科学文明上网”的主题班会。
参与意识是公民民主意识至关重要的部分,公民的参与意识越普遍、越自觉,参与的行为越广泛、越深入,民主政治越发展、政治文明越进步。理论源于实践。通过亲身自身获得的第一手材料更加可靠,更有说服力。这次全班同学认真准备、积极行动的过程,也就是参与政治生活的过程。在行动中,使学生平时所学知识得到升华,使他们真正懂得权利和义务、法律和自由的关系,增强责任感,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