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竞技体育的强化、异化与软化

竞技体育的强化、异化与软化

日期: 2009-6-27 16:31:59 浏览: 17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在过去的一百年中,竞技体育以惊人的冲击力向国际化、科学化和高水平化推进,创造了20世纪独特灿烂的竞技文化,也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形态和经济生活。
近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倡导者皮埃尔•德•顾拜旦最初曾经想把竞技体育这场源于白人的游戏定位在文化教育领域。他主张“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造一种在努力中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通过……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引自《奥林匹克宪章》)。
然而,世界竞技体育如一匹失缰的野马,在广阔的国际政治高原上驰骋、在丰饶的市场经济草原上觅食,经历着壮烈的强化、痛苦的异化,以及回归本质的软化过程。
一、竞技体育的强化
竞技体育是非生产性的,其本质是游戏。如果在人类的工作与游戏之间可以划出一条连线,那么竞技体育就是移动在这根连线上的一个游标。在漫长的初始阶段,它基本保持了游戏的品格,然而在 #$ 世纪的后半期它迅速向左滑移,工作化、制度体系化、职业化、商业化,大量的经济投入,巨额的经济回报,强烈的政治关照,狂热的媒体卷入,使竞技体育充分地强大起来。
那么,是什么力量把竞技体育强化起来的呢?
竞技体育特有的文化内涵与活动形式是自身强化的内在条件:
——它选择了最易于沟通、最少争议和歧见的国际性语言——肢体动作。使它最适合作为一种世界文化,对各种民族文化进行统摄、同化、融合和兼容。
——它的游戏外壳是公平竞争,它的思想内核是人的美与尊严。竞争的观念契合了市场经济的社会心理;竞争的功利性使之容易进入市场,产生经济效益;竞争的排他性,使之很容易与对外战争一样,成为发展民族自我意识的手段。
——它确立和遵循着被人们公认为最合理的议事原则——民主平等,使其所表达的政治诉求更具合理性。
——它由运动竞赛和运动训练两个侧面组成,运动竞赛是运动训练的文化外衣,运动训练是运动竞赛的科学内核。运动训练的教育性,使它成为青少年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受到教育机构和家庭的重视;而竞赛结果的预先不可确定性,接纳了多种偶然结果,成为信息社会取之不尽的新闻源。
当代世界的外部环境,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 际政治环境加速了竞技体育的强化。
在二战期间,一些国家的竞技体育曾受到军国主义的影响,得到恶性的发展。二战之后的世界冷战对峙,使奥林匹克曾以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为分野,在对抗中强化了竞技体育。应该承认的是,民族主义是 #$ 世纪国际竞技体育的主要潮流和基本背景。体育运动与民族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学校体育、大众体育还是高水平的竞技体育,都包含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愿望。在历史上,由于民族体质的羸弱衰败,而遭致国家沦落灭亡是不乏先例的。强盛一时的欧洲罗马帝国被野蛮的日尔曼人征服,中国宋明两朝称臣于北方游牧民族,
都是历史教训。因此,很多国家都把发展体育运动与民族的生死存亡联系在一起。作为民族实力对比象征的竞技体育,受到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和民众的广泛重视。可以预言,在今后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竞技体育仍然只能在民族主义中寻求支点。
一个民族在与其他族群的接触交往中,通过对这些有形、无形方面异同程度的认识,形成不同层次的“认同”或“认异”,萌发产生“群体意识”,从“自在”的民族转为“自觉”的民族。竞技体育在强化民族意识方面的重要作用,必然导致民族凝聚力的强化。认同感形成归属感,归属感造就凝聚力,小到单位集体,大到国家民族,无不如此。强大昌盛的民族需要竞技体育这支营养剂,弱小的、遭人欺辱、侵略、奴役的民族更需要来自竞技体育的支持。一些多民族国家、移民国家尤其希望从竞技体育中找到民族的凝聚核心。足球运动凝聚了拉丁美洲各民族,板球运动整合了澳大利亚这个前英国流放地的居民,乒乓球和排球运动的成功使中华民族在十年动乱后为之一震。
竞技体育迅速强化的另一个动力来自经济。竞技体育与经济的关系在20 世纪后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个从潘多拉魔盒里释放出来的魔怪以它无可比拟的开放性获得了广泛的国际认同,当它的规模过大时,似乎没有一种现实的经济力量能够支撑它的生存。然而情况很快发生了改变,体育产业和市场告诉人们一个思路:可以从 “为竞技体育找财源”转变为“从竞技体育中找财源”。竞技体育不仅是一种消耗性的事业,而且是一种可以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点,甚至成为支柱行业的产业,许多运动项目成了生财之道。于是,竞技体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就不再有所顾忌。竞技体育便在商业化、职业化的浪潮中,不可遏制的膨胀起来。
当然,经济全球化(包括商贸、金融、媒体、交通、通讯的全球化)为竞技体育的强化奠定了更强大的物质基础。
二、竞技体育的异化
毫无疑义,竞技体育强化的文化主流是健康的,是符合时代发展基本方向的。但其暗流又很不容忽视。这条暗流就是人们所说的竞技体育异化。竞技体育“异化”是其“强化”的一种 衍生物。所谓异化,是指从主体中分裂出来或丧失掉的东西在摆脱主体的控制并获得独立性后逐渐壮大,反过来控制、支配、压迫或扭曲主体。当这个主体是人本身的时候,那么,异化就是人给自己树立起一个自己最终控制不了的反对势力,导致人性的变形,宗教出现就是最典型的一例。在竞技体育强化 的过程中,由于过度竞争、商业操纵、政治追求的膨胀,最终形成了一种足以扭曲竞技体育本质的异己力量。这一力量一方面使人们越来越远离参加竞技体育的自身目的,而更多地掺杂了他人的目的、非竞技的目的;另一方面使竞技体育出现了许多丑恶现象。
造成竞技体育异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利益驱动。竞争后的利益重新分配,决定了竞技体育必然具备功利性质。竞技体育的利益 (包括经济利益和社会知名度)往往是高额的,利益分配的过程(运动竞赛)是迅捷的,分配的差距十分明显,但又是合法公平的,这就使一部分参与者和幕后者(他们也是利益分配的实际受惠者)不惜铤而走险,采取种种恶劣的手段,造成竞技体育的异化。竞技体育的异化可以在本质的异化、过程的异化以及结果的异化多方面加以讨论。
竞技体育本质的异化。主要是指竞技体育与人的关系的失调。表现在三个方面:
——竞技体育的技战术、组织管理和行为方式不断被客体化,成为支配人的一种强制力,进而反过来支配人。
——竞技体育的参加者丧失自主意志和兴趣爱好,参加竞技体育活动是在高额悬赏的诱惑下,在求职、改变社会经济地位,或其他各种社会目的的驱使下进行的,所以不能充分发
挥创造性和主动性。
——竞技体育不能直接与参与者的终身幸福相关联,往往造成他们的精神上、躯体上、社会性上的不幸。
日本的特鲁普斯(trops,即将sport倒写)学派学者影山健将以上三点分别归纳为竞技体育异化的外在化、疏远化和贫困化。
竞技体育过程的异化。主要是指在运动训练与运动竞赛过程中,一些非理性、非科学、非人性、甚至非法手段的采用,导致竞技体育过程的变质。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运动训练的野蛮化。在运动训练中强调人的生物属性,忽视人的社会属性,即不尊重运动员的人格,采取侮辱、打骂、威胁、惩罚手段。轻视运动员必要的文化教育。不顾忌运动员的生理极限和心理极限,盲目加大运动负荷。更有甚者,在训练中使用违禁药物与方法,等于拿运动员做活体药物实验。
——运动竞赛的局外操纵。出于商业利润的目的、体育赌博的目的和其他政治目的,用暗示、“君子协定”、“假球”、“黑哨”、“场外交易”、运动员资格作弊,甚至黑社会介入以致伤致残致死运动员、裁判员等威胁手段操纵比赛结果。
—— 竞技体育中失范现象日趋严重,如球迷骚乱、球场暴力、体育暴行频繁,成为危害社会的毒瘤。运动成绩充斥谎言,运动成绩的真实性遭到普遍的怀疑,最终导致竞技体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受到支持的程度急剧下降。
竞技体育结果的异化。竞技体育主要成果——人的塑造和关照被忽视,在狭隘民族主义和商业主义垄断下,竞技体育基本丧失了文化教育本原,沦为政治工具和商业手段。竞技体育结果的异化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运动员成王败寇,不成功者成为社会弃儿,成功者被捧为社会贵族。
——商业成为竞技体育的主宰,竞技体育的资源跟着购买者的货币选票走,最终流向那些出价最高的人,而不一定是最需要的人。
—— 竞技体育附着了更多的政治符号,为民族沙文主义、民族歧视和民族分裂提供了机会,成为政治狂热的发泄地。
竞技体育的异化问题已经引起国际奥委会和各国际体育组织的严重关注,并采取了许多改革措施避免竞技体育异化
势态的继续发展。值得庆幸的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质与竞技体育的异化格格不入,中国政府和体育组织对竞技体育的异化是坚决抵制的,中国的体育改革在很多方面是针对异化而来的,中国对兴奋剂所表达的严厉态度就是一个鲜明的实例。当然,在这方面我们不仅要记取体育发达的欧美国家的教训,也要回避前苏联、民主德国走过的弯路。
三、竞技体育的软化
一个值得注意的发展倾向正在悄然形成,就是在竞技体育被强化、异化的同时,竞技体育正在软化,正在回归人性,回复文化教育本原,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也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些变化包括:
——运动员的主体意识开始觉醒,权利意识加强,社会开始强调竞技体育是人和谐发展、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注意保护运动员的正当权益,如受教育、再就业、社会保障等。
——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全面地理解竞技体育的功能和金牌的价值,竞技体育中的政治因素正在淡化。
——竞技体育的无限商业化遭到阻击。国际体育组织正高度警惕地把竞技体育中的商业运作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和范围内,防止其喧宾夺主。
—— 一些竞技体育过度商业化、政治化的国家,开展了对竞技体育异化的批判,并形成了一些较有影响的体育社会学学派。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性的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对称地繁荣和发展起来,成为竞技体育的一支高效的软化剂。多数人对体育的直接参与改变了全社会对精英体育的认识。一部分竞技运动项目正在改变规则,降低难度,简化场地设施,以适合普通人的参加,一些运动项目已经软化成大众体育的活动,如半程马拉松、三人制篮球赛、五人制足球赛、健美操等。
本文讨论的竞技体育的软化,并不指它的弱化。在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之间畸重畸轻的关系虽然常常遭到批评,但事实是我国竞技体育与体育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无论是高水平竞技,还是业余训练都远不能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地位相称。要注意竞技体育强化的社会背景,尽量减少和克服竞技体育异化,在竞技体育中倡导人文精神,让精英型的竞技体育与青少年的运动教育、普及型的大众体育找到相通之处,通过软化实现融合,这是本文的最终意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