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研究性学习在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尝试

研究性学习在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尝试

日期: 2005-12-11 15:03:29 浏览: 13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保定市第四职业中学 柴东新

摘要:职业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标应该是转变学习方式、改进课堂教学、突出技能培养。研究性学习姓研;研究性学习的主要阵地在课堂而不是课后;研究性学习应该重“武”而不中“文”。
关键词:职业学校;研究性学习;目标定位

现代教育观念提出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获得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同时培养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职业学校的学生必须具备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因此需要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将“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课程”列入“综合实践活动”课之中,是基础教育领域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许多人认为,职业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更具优势,更有必要,全国各地许多职业学校已经作出了很好的尝试。但就开展的情况而言,职业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紧紧锁定在转变学习方式、改进课堂教学、突出技能培养这三大主要目标上,否则,将会直接影响职业学校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正常和健康开展。
一、 研究性学习的设计原则
研究性学习是通过“研究”这种方式进行的学习活动,因此,研究性学习应该姓“学”而不姓“研”狭义上理解,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广义上理解,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教育理念,泛指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是一一种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学习方式。 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活的结论的过程。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之所以在我国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强调“研究性学习”,而是因为过去过多倚重了“接受性学习”,现在要找回“研究性学习”在课程中的应有位置。作为课程形态的“研究性学习”,现在要找回“研究性学习”在课程中的应有位置。作为课程形态的“研究性学习”,是为“研究性学习”的充分发展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是指向于“研究性学习”的定向型课程。
开设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改变长期以来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将学生置于一种主动研究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状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改变学校教育始终围着考试转的局面,真正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上。我们不应该把研究性学习课程神秘化,不要追求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和成果的精致化。只要符合学生兴趣和知识储备的特点,只要具备探究性学习的客观条件,对学生身心没有危害,都可以作为探究的课题。研究性学习所重视的不是问题解决的结果,而是学生探究课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即使最后过程按计划来说是失败的,也应从学生获得了宝贵经验的角度视之为重要成果。
当前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存在一味追求“研究”而忽视这种活动的“学习”功能的倾向,这种倾向把“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局限于注重沿袭获得科学结论需要遵循的程序和方法,学生的个性化探究方式会被封杀,学生的思辨、畅想、感悟等丰富多彩的探索之路中断,从而削弱了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的价值,当务之急是摆脱“唯科学主义”倾向。
二、 研究性学习的应用
追求自主、合作、探究市的学习方式,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旨,课堂使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因此,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应该在“课堂”而不在“课后”。在许多人看来,课堂教学是传授学科知识的场所,“研究性学习”则是“课外活动”。因此,人们往往倾向于在时间与空间上讲这种活动彼此单独安排,在内容、方式、乃至评价等诸多方面没有实践性的联系,甚至没有建立这种联系的组织意图。于是乎,便出现了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两张皮”现象。
这里要回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上来,既然要求“研究性学习方式”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为什么还要设置专门的“研究性学习”课程?
由于我国基础教育长期以来习惯于分科课程和“讲解式教学”、“接受性学习”,教师往往把教学理解为讲解知识、技能、概念、原理、学生往往把学习理解为习用,模仿和做题,这种强化的习惯势必会成为“研究性学习方式”有效渗透的强大阻力。独立设置研究性课程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推动教学方式的转换。一旦研究性学习方式在各门课程中扎下根,那么,独立设置的研究性课程,就将消亡,因此,我们不能舍本求末,最关键的还是要在课堂改上开展“研究性学习”。
针对职业学校改革比较滞后,“满堂灌”、“填鸭式”现象比较普遍的实际,当前,我们在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强调转变学生的学生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我们要在认真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同时,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学习洋思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一、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凡是学生或通过学生群体交流能够学会的,老师就坚决不教。要让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让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的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从而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的重点、难点。
第二、让学生在课堂上和做学习。“兵”教“兵”,式样私人在后教这个环节上通过长期实践摸索出来的一种有效的“教法”,是典型的合作学习。教师要在课堂上针对学生自学时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练习中的错误,引导学生讨论,会的学生交不回的学生,教师制作评定、补充、更正。
第三、让学生在课堂上探究学习。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我们都要让学生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学}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到这些活动中,让他们亲身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三、 研究性学习必须注意的问题
职业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要立足自身的生源实际,充分彰显职教特色,因此,职业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应该重“武”而不重“文”。这里重“武”而不重“文”的含义有两个,一是突出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职业学校学生的生源实际和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决定的。
职业教育是不选择学生的教育,文化课成绩较好的初三学生绝大部分升入里不同高中,我们职业学校的生源状况客观上不允许我们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过多地搞一些“文绉绉”的以“动笔”为主的课题,而应该紧密结合经济建设和生产实际,以学生所学专业为纽带,充分彰显职业教育的特色,突出学生技能的培养,切实开展职业学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而且关键不是动笔,而是要动手。
当然,重“武”而不重“文”不是一点不要“文”,文科类课题、需“动笔”的课题也不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更不能忘记在文化基础课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要求,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合作、谈就是进行文化基础课内容的学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