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消除后进生自卑心理,培养学生耐挫折能力

消除后进生自卑心理,培养学生耐挫折能力

日期: 2005-12-6 8:46:49 浏览: 204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达县职高 胡知平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 后进生的转化问题一直都是一个既让人头痛又让人棘手的问题 , 因此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 通过心理学研究发现 , 自卑心理是影响后进生的主要因素 。 育人要育心 , 转化后进生要从消除后进生的自卑心理入手 , 培养学生的耐挫折能力 , 促使其心理素质 、 身体素质 、 思想素质 、 文化素质及道德素质健康全面的发展 。

—、学生自卑心理分析

后进生自卑心理的表现有过分焦虑、 敏感、 行为呆板、不善交际 ; 对学校、 课堂、 教师存有恐惧感, 缺乏自信; 对自己的人格或能力作出偏低的评价而产生羞怯、 忧伤、 惭愧、 失望和畏缩的情绪体验; 心情不愉快, 对学习缺乏兴趣, 常常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行事。

造成学生自卑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观方面 , 主要因为身体素质差或意志薄弱等。 客观方面主要表现在: 一是家庭方面。 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家长社会地位较低,尤其农村有一部分孩子到城里读书觉得低人一等,或者就是在家庭教育中, 家长信奉 “棍棒底下出孝子” “不打不成才”, 孩子稍有差错, 便拳脚相加。 结果造成孩子肉体上的痛苦和心灵上的极度自卑。二是学校教育。 有的教师从心理上讨厌后进生, 认为他们不爱学习, 什么也不行, 经常责备、 讥讽, 从而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三是社会原因。 社会上很多人都只重视分数, 认为分数高的学生就是好学生, 而分数低的学生就是坏学生, 久而久之就造成后进生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而自暴自弃, 产生自卑心理。

二、 采用心理教育的方法 , 消除后进生自卑心理

1、 转变观念, 全面关爱学生。 后进生心理十分矛盾, 他们常常表现得满不在乎, 但内心却很自卑, 总觉得低人一等, 和教师之间也有一定的距离。 因此, 教师就应转变观念, 平等待生, 要树立 “转变一个差生与培养一个优等生同等重要, 同样光荣” 的思想, 多给后进生一些关爱, 多了解他们的心声, 从而有的放矢的给予引导和帮助。

2、捕捉闪光点, 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在教学中, 对后进生的闪光点应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正确引导, 使他们认识到自己也有很多长处, 同时要抓住各种条件和机会, 让他们体验到只要有付出就会有收获, 从而建立自信心。

三、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 树立适当的奋斗目标

我们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古今中外大凡成功者的背后往往都要经受多次的失败,多次的挫折后方可最终成功,可见学会面对挫折,是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学生遇到挫折,教师不应讽刺 、 挖苦 ,而应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挫折。一方面,帮助学生分析受挫折的原因,无论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都要正确对待,避免下次重蹈覆辙,又可降低焦虑、愤怒等情绪。另一方面,分析挫折的后果,了解挫折对自己、集体、家庭等的影响。

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挫折后,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建立适当的奋斗目标,使学生从消极状态走向积极状态。但应注意目标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目标过高就会使学生经常感受挫折而产生自卑感,目标过低,使学生感受挫折而难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因此,目标应适度,要能“跳一跳,摘到桃子”使学生受点挫折,但又能克服挫折而取得成功,从而建立自信心。

四、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让自卑消失在萌芽中

很多学生的自卑是由于失败后不能正确对待而产生的。自卑是一个人进步的阻力,它影响一个人潜能的发挥,因此必须彻底消除。为避免学生自卑,就必须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1、学会正确评价自己。有自卑感的学生多数认为自己干什么都不行,智力不如人。实际上,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智力都是差不多的,况且“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因此应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正确评价自己,消除自卑心理。

2、充分发挥补偿作用。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并能发挥补偿作用,对自己的缺陷和弱点,要尽量克服和弥补。“扬长避短”,坚信“勤能补拙”。

3、大胆的表现自己。有自卑感的同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做事时缩手缩脚。因此,要想方设法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大胆的表现自己,有了第一次的成就感,就会激励下一此的欲望,从而提高抗挫折能力,在克服困难中自然地摆脱自卑感的困扰。

4、开放心理教育课,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经受挫折是正常现象。人生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鼓励学生不要害怕挫折,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要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命运,用百倍的勇气应对自己的不幸。鼓励学生在挫折面前作一个强者,遇到困难不悲观,不灰心。

实践证明,消除后进生自卑心理,培养学生耐挫折能力,是一个长期、艰苦而细致的工作。只要我们用满腔的爱心,摸清后进生的心理特点,是一定能使他们转化好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