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职业学校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职业学校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日期: 2009-9-20 18:28:10 浏览: 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在职业学校中,存在着这样的一个学生群体:他们学习成绩较差,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不良,部分学生不加强对自身世界观的改造和行为的约束,存在着厌学的情绪,甚至极个别学生思想品德也较差,有时还会与社会闲杂人员混在一起,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这类学生我们称之为后进生。
   这类学生学习、生活在学生群体中,必定对其他同学产生影响。如果不加强对他们的转化教育工作,除了对整个班级、整个年级、学校的学风、校风产生负面影响,还影响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素质教育全面的实施。那么,如何做好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呢?
   一、 调整认识偏差,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第一 、领导要明确办学思想。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因此学校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教育方针,确立必须以教好每一个学生为教育宗旨,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第二 、消除教育弊端,克服种种忽视全体、压抑个性、歧视后进生、片面追求升学率等违背教育规则的做法。对于智力正常的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学校应遵循青少年学生心理的活动规律,不断改善教育、教学条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通过恰当的教育管理手段,预防学生转变为后进生。
   第三 、面对后进学生,教育观念的核心是:所有的学生在有利的教学条件下,都能完成学校规定的课程学习任务。教师要有积极的期望值,充分相信他们具有学好的能力,在充分考虑学生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提出适度的要求,用自己的教育信念去推动学生的进步。
   第四 、树立起科学的人才观。人才并不仅是门门功课都全面发展的全优生。某个学生在某一方面缺乏“天赋”,而在另一方面却极有可能具有“潜能”。对这一“潜能的科学开发、培养,也能使这一学生成为人才。我们只有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才能挖掘到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找到每一个学生的亮点,进一步增强转化他们的信心,也能为他们的转化找到一个突破口。
   二、强化建设制度,促进教育转化
   学校党政组织和学生管理部门必须首先严明校纪,完善各项制度,明确行为规范,使学生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应该怎样做。同时,严格管理、加强教育,对学生的越规行为要批评、帮助和适当的处罚,促使其向符合文明规范的行为转化。同时开展“帮教帮学”活动,采取“师教生或生助生”的助学方法,启动“手拉手共进步”工程。在学生中反复宣传“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对后进学生,可根据该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帮助人,并要求帮助人针对该生学习、生活有关情况及时指导、批评教育。被帮助对象也要及时向帮助人汇报情况,提出咨询,请求帮助。另外还应坚持联系学生家长制度,经常与学生家长联系,反映学生在校情况,了解学生在家情况,为教育学生,达成共识、形成全力、全面协调引导。
   坚持谈心教育,促进后进生对自己的言行进行正确的评价,从内心信服老师的教育帮助,并内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受处分的学生,实施管理一条线。在考查期间,帮助其规范行为,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积极向上的信心。在考查期满后,综合各方面的意见,根据规定的程序报批,并向本人 、班主任、家庭通报情况。
   当然对违纪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处罚并不是目的,而只是促其修正行为偏差的一种手段。但绝对不能体罚学生,否则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同时,还要注意处罚的适度性,过重、过轻都达不到最佳效果。
   三、注重情感教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老师只能用诚挚炽热的情感去热爱、尊重、信任每一名学生,而不是以教育家的身份和高八度的调子去压迫学生,当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的可亲、可敬、可信任时,学生才会在心理上得到满足,才愿意与你亲近,老师的教育才能奏效。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类最深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赞美。”作为后进生最反感的就是受人歧视,自尊心、好胜心得不到满足,他们和老师、同学之间筑起了“敌意”的“围墙”,形成了畸形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需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多一些宽容、信任和表扬,“设身处地”、“将心比心”,这样才能以心换心、消除后进生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重新找回自我。因此关心后进生,老师要具备三心:即以对待自己那样的真心,对待后进生的培养;以关心朋友那样的诚心,关心后进生的成长;以期待子女成才那样的耐心,期待与注视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过失与进步,使后进生与老师间形成强烈的情感互动氛围。
   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还应做到把持别的爱,献给需要爱的人。
   爱的教育前提是教育者的爱,它是后进生转化的基础与推进剂。有爱才会有责任感、认同感与奉献精神,才能去尊重、爱护、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
   “爱“的教育,其关键是有“情”。即要从情绪、情感、情操入手,动情明理,导行持恒,以心交心,以请交情,真情感化,诚心争取,加重关爱后进生的砝码,使其“亲其师,信其道”。施爱于教,循循善诱,天长日久,后进生定能教育好。
   “爱”的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赏识”——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激发、启迪学生的心智、兴趣和创新意识,使受教育者感受到愉快。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教育者的信任和“赏识”,是激发后进生创造的力量。
   但是,爱中必须要有严,爱要通过严表现出来,失去严的爱只能是溺爱;严要以爱为基础,失去了爱的严就变成了蛮横。
   四、点燃希望之火,给后进生自信
   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是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
   教师尊重学生的自信心,要信任每一个学生,因为信任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尊重,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信任,因为这种信任,是教师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意志、智慧、才能的充分肯定,也就是对他个人的承认。教师的这种信任感是激发学生不断进步的精神力量,有助于学生自觉改正缺点,纠正行为的偏差和思想的障碍,用高标准要求自己,做一名好学生。实践证明,教师越相信学生,学生越会用实际行动来回报教师的信任。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实验证明:教师心中对学生产生的期望,将会潜移默化地通过教师无意识的言行传达给学生,使学生获得激励,以达到意想不到的进步,这种效应称为“罗森塔尔效应”。这个实验证明:只有教师主观上充分相信后进生能有所作为,才能让学生树立起“我还行”的信心,继而达到显著的转化效果。
   当然,我们在强调给后进生希望的同时,也要防止对后进生期望值过高的错误倾向。后进生或因为学习成绩十分薄弱,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良,或因为错误的行为习惯日积月累积习难改,转化的工作也决非一日之功。作为教师应该充分看到它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即使效果不明显,也应该看到或善于发现学生在缓慢进程中的点滴进步,巩固成果。
   五、建立良好氛围,创造转化条件
   建立良好转化氛围,应从下列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形成是非分明、追求上进的班风,让后进生感受到压力,确立追求上进的思想。
   其次要建立一个有利于后进生转化的竞争机制。
   第三、要让全班的每一个成员(不只是后进生)都意识到:自己的进步是全班的光荣,自己犯了错误是全班的耻辱,以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的境界。
   第四、学校、家庭应形成教育的合力。教师与家长应该同舟共济,相互配合,教育好学生和子女。家长可以多做一些校访。经常性的校访可以使家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调整与改进家庭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更有效的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逐渐摆脱单纯依赖学校教育的心理,更加注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联结与补充。
   第五、教给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让他们养成自省的习惯,每天向自己提出几个问题等等。
   六、提高教师素质,讲究工作艺术
   转化后进生,要求教育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并能讲究工作方法与艺术。学校要加强对教育者的指导与培训,教育者本身要勤奋钻研,不断提高,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正如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与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勤学理论,争做行家;热爱学生,无私奉献;深入调查,做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因人施教;讲究方法,诲人不倦;要注意身教诱导,忠言也须顺耳。
   在转化过程中,应注意工作方法及艺术,集中表现在:
   1、积极因素,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应自始至终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教育者做转化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要仔细地去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那怕是微弱的一点,也要千方百计地发扬光大,以此作为他们转化的“起步点”。转化工作的第二步是一旦后进生有了点滴的进步时,教育者就要“小题大做”,进行公开表扬,以此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调动积极因素、因势利导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2、抓住教育契机,促进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好每一个后进生,都有一个契机,这个契机就是由于后进生心理矛盾激化而处于那种心理异常的时刻,如烦恼时刻、困难时刻、痛苦时刻和矛盾时刻等等。在教育契机的把握上,要注意把握诱导的时机、诱导的尺度。
   3、抓反复,反复抓,促进后进生的转化。抓反复,教育者一要注意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的进步与后退的衔接处;二要能够敏锐地预见后进生反复的时间;三要有计划,把握时机,争分夺秒,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帮助后进生走出低谷;四是不要对后进生提出他不可能做到的要求,即要允许其反复,又要鼓励其进步。反复抓,要求教育者在后进生有进步时不能陶醉,在后进生旧病复发时不要灰心丧气。要正确对待学生在转化过程中的反复,深入调查与了解反复的原因,不急躁。不嫌弃,坚持不懈的做好转化教育工作。
   4、运用对比的方法教育后进生。对比教育可避免“我讲你听”的弊端,使后进生通过具体形象的对比,解剖自己,进而自觉地进行行为调控,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对比教育一般可以这样进行:拿过去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比;拿将来的自己与他人的将来比;和同龄人中佼佼者比;从同龄的失足者身上吸取教训。
   5、“冷处理”。“冷处理”,即等犯错误的学生逐渐冷静下来,经一段时间的认真反思,具备的一定的心理基础时,再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教育者采取“冷处理”的方法对后进生进行的错误,可以使自己比较理智的分析、思考面临的问题,寻找教育契机,选择教育方法,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回避与期待。转化后进生工作难度大,但只要掌握好转化后进生的三个要素,回避两个误区,实现两个效应,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会激发起来的,转化效果还是会理想的。
   三个要素是:理解、鼓励、机会。即增加对后进生理解,多给后进生鼓励,多给后进生机会。
   两个误区是:一是以讽刺代替批评,二是以粗暴代替教育。
   两个效应是:罗森塔尔效应,循序渐进的“进门坎效应”。
   后进生取得了进步,达到老师期望的目标后,老师再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规范要求,激发他取得更大的进步。这时学生认为教师对他保持了良好的印象,便会乐意追求更高的目标,从而加倍努力,达到教师更高的期望值。
   1、批评的艺术。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对于批评往往习以为常,不接受甚至产生逆反效应,这是批评不当之故。最坏的一种批评方式是“挖苦式”,诸如“你什么事都没有!”、“连这么简单的内容都不懂!”之类。第二中不当的批评方式是“梅雨式”,即每日反复唠叨同一件事。
   批评切忌算总帐,要就事论事,点到为止,不无限制的上纲上线。因为批评的目的正如毛主席所说:批评就是要做到治病救人、与人为善。要讲究用赞扬代替批评,巧妙地提出“美中不足”,以自己为镜子教育学生,宽容等待,将问号变成句号,必要时要给学生台阶下,不要让学生过于难堪,不要得理不饶人等多种方法。尽量做到不公开批评、在办公室不批评、无意做错事不批评、向上反映问题是不批评、做错题或回答错了问题时不批评、早晨不批评、在家长面前不批评、需要个别教育不到班上批评。从学校领导到教师都要做到:大声表扬,悄悄批评;充分尊重,允许申辩;勤开导,多鼓励。如果批评错误而冤枉了学生,应公开主动认错。
   2、激励策略。
   (1) 称赞:在后进生的教育活动中,最简单的称赞中可能蕴含着深奥的哲理,而在适当时机说出得体的称赞性的话语,无疑会促进后进生心理的积极发展。常见的称赞方法有四种:真诚并言简意赅;看时间场合灵活变通;运用现身说法;不要急于求成。
   (2) 激励:不同的学生,激励的方式不同。一般采用正面的、肯定的激励,对某些特殊的学生,也可采取相反的、否定的激励。但在通常情况下,教育者应从激励学生自信心、激发情感、激发兴趣入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取这几种激励方式:表达热情的态势,切忌冷淡,切忌偏袒,对学生反映的问题要理睬并作出公正的评价;强调“努力”的价值;展其所长;创造互帮互学的氛围。
   (3) 表扬:表扬是激发后进生进步的有效手段。但是表扬要得当,错误的表扬不仅无效,甚至会出现逆效应。要使表扬发挥正效应,应遵循下列原则:第一是“具体性”,即针对具体事实进行表扬。第二是即时性,学生显示了某种进步行为之后,立即不失时机的给予表扬。第三是能表扬就表扬,要向春不吝啬风,夏不吝啬雨那样,老师要不吝啬表扬,不吝啬大拇指。用大拇指树起学生的信心,用表扬扬起学生人生的帆。
   要使表扬具有超越技术手段的因素,真正发挥表扬的功能,还必须做到以下三点:熟悉自己的教育对象;在学生身上发现长处以后;不要一时冲动,而是出于促进学生持续成长。
   总而言之,职业中学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艰巨而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它涉及到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难度大,要求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努力。它需要更多有责任感的职业学校教师投身到后进生的成因及其转化的课题研究中来,为解决这一积重难返的顽症,对学生的现状和前途负责,对家长、社会负责。为落实全教会精神,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奋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