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改进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思考

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改进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思考

日期: 2010/6/5 浏览: 3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徐万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促进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对高校大学生的德育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与之不相适应,大学生道德现状和高校的德育状况还存在一些不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要求的问题。因此,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德育工作进行积极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改进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1.从道德的功能看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道德作为普遍适应的行为规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

学海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竞争和利益驱动的影响,出现了一些责任意识欠缺、违法乱纪、惟利是图、损人利己、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等行为,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的正常秩序。道德能使人们认识到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正确认识到社会中普遍遵循的规则,使人们按照既定的规则事业社会;道德能够调节人们的行为,使人们按照社会所需要的规范生活,保证正常的社会秩序;道德能够使人们树立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意识,通过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和道德修养,提升道德品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道德能够对社会现象作出评价,使人们认识到是非、善恶、美丑,正确把握自己的行为;道德还能够避免人们无节制地滥用资源,破坏社会和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大学生担负起自己的使命,同时,引导大学生按照社会既定的准则规范个人行为,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从大学生的道德现状看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毋庸置疑,当前大学生道德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突出表现在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要求和道德准则能够认可、理解、接受,能够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并且能够按照社会的道德要求来约束、规范个人行为,而且能够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使自身的道德修养能够符合市场经济的需要。但在同时,也需要看到,受市场经济、教育以及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大学生道德现状也还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大学生对于道德的判断存在双重标准,对自己的要求与对别人的要求并不一致;道德认知与实际道德行为存在一定偏差,虽然意识到某些行为并不可取,但在实际生活中仍然存在有一定的道德失范行为;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规范虽然接受但有时难以适应,存在困惑。这些问题,是德育工作者在开展道德教育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3.从大学生道德教育状况看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各个高校把大学生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重视大学生德育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采取新举措,取得了很大的效果,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还必须看到,在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有些教职工缺少对大学生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认为道德教育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尤其是一线教师和后勤服务工作人员,认为大学生的德育跟自己没有关系,甚至有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持有这种态度;其次,在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失之于简单化,方式方法简单粗暴,不受学生欢迎,而且多以口头说教、批评等为主,脱离大学生实际,缺少实效性;再次,有些道德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不过关,道德教育观念落后,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道德教育的要求,不利于大学生道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改进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措施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1]。这是对高校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责任的明确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对大学生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2]。这既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务,同时也是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要求。这两个文件对于改进大学生道德教育,具有指导意义。因此,高校要结合文件精神,根据大学生道德现状和高校道德教育的实际,努力做好大学生德育工作,使德育工作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1.明确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内容,转变大学生道德教育观念,增强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目标性和方向性。《意见》对于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内容作了明确规定,“要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3]。高校德育工作者应该认真学习、领会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把对德育教育的内容与市场经济的完善结合起来,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内容注入新的内涵,并且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使其变得可以操作。要根据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内容,转变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观念,紧跟时代潮流,符合形势发展需要,尤其要适合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需要,增强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活力。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大学生的实际开展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意见》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之一是,“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3]。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也要坚持这一原则。要注意研究、分析大学生的思想状况,针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道德教育,解决大学生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困惑,明确大学生的道德取向。要关心大学生的生活,尤其注意对家庭经济生活困难、自我约束能力弱、学习能力差等有实际困难学生的帮助,通过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来进行道德教育,形成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团结友善意识、勤俭自强意识。这种从学生实际出发,为学生解决困难的态度有利于学生接受。
3.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大学生都是成人,而且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享有优待,自我意识强,因此,在进行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以灌输、说教等教育手段,增强道德教育的吸引力。要对大学生以正面教育和引导为主,多发现大学生的闪光点,对大学生进行鼓励,激发大学生的荣誉感,调动大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积极性。对出现越轨行为的大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讲道理,摆事实,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避免简单、粗暴的批评,伤害学生自尊心。开展活动要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还要与市场经济的道德要求结合起来,使大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避免空洞和形式化。
4.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大学生德育工作队伍。工作要有实效,上台阶,没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是难以实现的。对于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也是如此。因此,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大学生德育工作队伍。在市场经济条件,对于德育工作队伍素质的基本要求,应该包括政治素质(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鲜明的政治立场;强烈的工人阶级政治原则;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信仰;忠于党的事业的政治品质;较高的政策水平)、思想素质(正确的思想意识;科学的思想方法;严谨的思想作风)、道德素质(科学的道德认识;高尚的道德信念;优秀的道德品质)、知识素质(牢固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心理素质(坚韧的意志品质;开放稳重的性格特征;良好的心境;广泛的兴趣爱好)、能力素质(组织管理能力;分析研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4]。从事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工作者要按照上述素质,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高校要组织对大学生道德教育工作者的培训,通过培训,不断增强他们的素质;要建立、完善奖惩机制,通过奖惩机制调动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德育工作者自觉学习,提高素质,增强适应性。这样,将有助于大学生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
5.要形成整体合力,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氛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机关、企事业单位是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社会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大课堂”[5]。因此,在进行大学生道德教育时,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力量。家庭是大学生社会化的场所,对大学生的影响甚大,大学生对家庭存在依赖感和归属感,因此,家庭要承担起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任务,尤其要注意对大学生进行家庭美德教育,同时要强调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高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德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要统一全校教职工的思想,使全校教职工充分认识到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意义,增强参加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自觉投身到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去。德育工作者作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承担者,要努力探索德育的途径与方法,做好各项工作;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方面的宣传与教育,充分发挥课堂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后勤服务人员要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通过良好的服务为大学生生活、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德育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证。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学生的实习、社会实践活动中要通过文化氛围影响大学生,强化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各界也要注意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关注,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全面开展。
总之,大学生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并不仅仅是高校的事情。全社会都要关心大学生道德教育,促进大学生的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