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机电专业课程计划修订之探讨

机电专业课程计划修订之探讨

日期: 2010-4-23 23:50:40 浏览: 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彭建新

摘要:通过修订技工学校机电专业课程计划的实践和体会,探讨技工学校专业课程计划修订的一般性原则和操作程序。
  关键词:机电专业;课程计划;素质教育;宽基础;活模块
  
  专业课程计划,是专业教育阶段培养人才和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能否拟定出一个好的课程计划,直接影响培养人才质量的高低。
  
  当前技工学校课程计划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计划的拟定一般由教育主管部门负责进行。国家课程计划的拟定由国家教委具体负责组织安排。

学海网
各地市、各学校的具体的课程计划,则由各地市的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的教务处负责制定。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特别是技工学校各专业课程计划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各专业课程计划多样性有余,统一性不足。首先,各校大致相同的专业,专业名称五花八门,追求“洋、大、新”;其次,大致相同的专业,其课程计划内容差异较大;再次,其课程计划形式差异较大,缺乏统一的格式;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计划没有得到及时、统一的修改。这反映了技工教育研究力量不足、水平不高,也说明了各地市劳动保障部门管理技工教育存在薄弱环节。
  我校机电专业创建于1997年,当时借鉴了铁道部教育司颁布的“维修电工专业”教学计划。此后,我们不断修订该课程计划。通过这些年来的教学实践,总的来看,修订是成功的。本文试结合机电专业课程计划修订实践,探讨技工学校专业课程计划修编的指导思想。
  
  修订专业课程计划的指导思想
  
  拟定和修订课程计划无不在一定的指导思想下进行。一般拟定课程计划的指导思想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原则;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原则;课堂教学为主,课内课外合理安排的原则;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等。我们除了坚持这些原则外,还根据职业教育内在矛盾的特殊性和时代要求,贯彻了以下指导思想。
  贯彻素质教育理念自1996年中央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来,社会和教育各界纷纷响应,素质教育观念深入人心。技工教育属于高中阶段教育,同样应该实施素质教育。技工学校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一翼,其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同属一个年龄段,因此,其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即要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发展”。此外,技校实施素质教育还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如“职业学校要实行产教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培养学生“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此外,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和指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也很重要。
  构建“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结构计划经济时代,技工类学校以培养特定岗位或专业的职工为课程目标,可称之为岗位定向式教育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新兴高科技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科技进步周期的不断缩短,必将引发劳动者工作流动与职业更换,人才市场将不再满足劳动者只具有一技之长。所有这些都将使得未来社会的劳动者,需要具备较宽厚的智能基础、多方位的就业转换能力。现代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需要完成单一操作型向复合操作型、操作型向智能型、就业型向创业型、终结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转变。蒋乃平先生提出的“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较好地适应以上要求,为开发课程计划提供了框架性思路。“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结构,以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岗位技能训练为特色,既强调集合一群相关职业通用知识与技能,也重视选择一个特定职业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宽基础、活模块”的两段结构,呈现出与其他课程模式不同的结构特征。其“宽基础”阶段侧重于全面素质与关键能力的培养,同时进行某一岗位群相关职业通用的技术与技能的专业教育,这一阶段着眼于奠定发展后劲的基础。“活模块”阶段注重专项能力、综合能力、适应市场变化的跨岗能力及个性特长的培养,着眼于就业适应性的培养,立足于市场经济和人才的需求。
学海网

  设置一体化教学课程实践证明,传统的专业理论与生产实习教学分开组织管理的方式已不适应当今教学发展的需要。专业理论与生产实习一体化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教学内容重复冲突、学生兴趣不高等问题,已逐渐为大家所接受。我们在修订计划时采纳了这一教学组织形式,设置有部分一体化教学课程。
  结合实际,博采众长不同的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和教育观,会有不同的课程计划模式。比如我国广泛使用的单科分段课程(文化课、技术基础课、专业课、实习课),德国“双元制”的核心阶梯课程,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模块技能组合”课程(MES),加拿大使用的“能力本位模块”课程(CBE)等。每一模式都与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相配套。我们一定要立足实际,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切忌照搬照抄,那样会“水土不服”。
  
  修订机电专业课程计划的具体做法
  
  (一)按照职业学校开展素质教育重点要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根据《中级电工考核指导》和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司组织编写的《维修电工生产实习》以及市场调查情况,提出了本专业的综合能力表(试行)。课程的开设以此为依据。今后将继续调整和完善这一能力表。
  (二)职业指导内容从入校时就贯穿在政治课教学中,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一种就业压力感,变压力为动力。在校最后一学期开设求职技巧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整个课程结构形式上仍是单学科分段式,但要引入“宽基础、活模块”课程结构思想。前期主要设置“宽基础”课程,在最后一个在校学期设置“活模块”课程。
  (四)在原计划的基础上,根据不断摸索,对课程做了调整,不再开设脉冲电路、家用电器,适当增加了安全用电、电子技术基础、电机与变压器课程的学时。将原来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作了调整,将电机与变压器、电力拖动、企业供电、可编程控制器、安全用电定为专业课,增设了微机基础、求职指导、专业英语课。
  (五)开设部分课程作为选修课,如电视机维修、文明礼仪教育等。
  
  参考文献:
  [1]谷鸿溪.中国职业教育跨世纪走向[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