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职业高中数学基础教育中教学策略初探

职业高中数学基础教育中教学策略初探

日期: 2010-4-11 8:08:10 浏览: 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摘要]本文从当今职业高中数学基础教育教学现状调查出发,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寻找出了适合职业高中数学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职业高中 数学基础教育 教学策略 
 
一、数学基础教育的作用 
 
数学是职业高中课程的一门文化基础学科,“基础教育阶段,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可使学生养成数学的思维习惯,形成数学的观察世界,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必修课内容的确定性原则就提出:“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作为“思维的体操”,数学在各行各业中的作用已经极大地一说明了数学是一个人素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更是把数学与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数学已经成为了个人生活和工作技能的一部分。 
 
二、职高数学教学面临的形势 
 
由于传统体制造成的升学心理,初中数学普遍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的倾向,重视学习尖子,忽视了大量的所谓“后进生”,加上近几年高校持续扩招,许多学生都进入普高学习,使职业高中学生的数学成绩越来越低。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实施面临着十分大的难度。

学海网
 
职高数学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延续,它仍旧履行着“培养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两大职责。但由于加入了职业教育因素,它就不能只是初中数学教学的简单翻版,而应该有所创新。创新是进步的原动力,有创新才有特色。目前职高数学教学问题多,现状堪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职高数学的特殊性认识不足,把职高数学与普高数学混淆起来,将普高数学教学法生搬硬套或略加改变用于职高数学教学。教学方法不对路,教学质量就难以提高,笔者把职业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摆在众人面前,有助于发现问题所在,探讨教学对策。 
 
三、职业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构想 
 
1.大众数学理念下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对于教学来说,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应所有的情况,而有效的教学必须要有可供选择的各种策略因素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 
在“为一切人的数学”这个思想指导下,数学教师首先要进行数学的观念转变:允许数学可以非形式化,允许数学可以凭直觉而非逻辑,允许数学可以没有严格的证明,也允许数学概念通俗而不严密。教师对数学有了这样的认识,那么在面对大多数在数学方面属于后进生的职校学生,就可以在教学模式上与传统有所改变。 
2.尝试成功体验的教学策略 
尝试成功体验的教学思想包括下面内容:承认学习困难学生同其他学生一样,具有很大发展潜能,他们的困难是暂时的,可以克服的,他们也有获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教师应对学生的成功抱有热情和期望,坚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并通过教育改革,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学习困难学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反复失败形成了失败者心态,成功教育积极为学生创造各种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诱导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潜力, 
通过不断帮助学生成功,以成功的欢乐和满足来强化学习动机,改变自卑心态和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内化教育要求,启动和形成学习内部动力机制。 
学海网
3.数学困难生的个别矫正策略 
相比初中数学,职业高中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己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习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产生学困生。 
4.差异教学策略 
从数学教育的现状看,首先要承认学生之间有差异,但这种差异不应该是形成大量数学后进生的主要原因。学生智力上的差异不是造成大量数学后进生的主要原因,关键是后进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存在着极为明显突出的差异。“差异教学”是根据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把学生分为几种不同层次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讲究的是在共同特点的基础上,重在对个别差异的补救与拓展,“差异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的基本原则。它在教学的深度、进度上特别强调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着重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多元化教学评价策略 
评价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都需靠正确的以学习目标为依据的教学评价去引导、激励和调控。在教学中,可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活动。 
(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是全方位的。做到评价的内容既关注知识技能,更关注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形成;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既有书面作业的评价,也有课堂提问的评价,还有实践活动中的评价。既有书面评价,也有口头评价。同时采用多种激励性评价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与提高。 
(2)同学评价。指同学间的互相评价和反馈,针对别人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肯定,或否定,或作补充,并且陈述出自己的理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创设交流评价的机会,不断引导学生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观点进行反思。这样,不仅使学生知己知彼,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这种竞争意识,又会促使他们勇于表现自己,促使他们奋发向上,确定更高的目标,并为之付出更大的努力。 
(3)自我评价。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反思、评价。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用不同的记号标出理解的与不理解的知识,找出重点内容等等,以便提醒自己上课时集中注意力。练习的设计要灵活,做到质和量的统一。课内经常鼓励学生对说说分析过程,或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评。 
(4)评价教师。学生评价教师,首先要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说,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这样学生才能不畏权威,敢于向教师质疑,敢于评价教师的教法,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要渗透科学的评价态度和方法,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公正高尚的品质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和道德精神。 
总之,评价方式应该多元化,增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4. 
[2]《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6. 
[3] 曹才, 涵章, 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 张顺燕. 数学教育与数学文化[J]. 数学通报. 2005. 44. 
[5] 郑毓信. 数学教育:从理论到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