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试析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构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

试析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构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

日期: 2010-7-23 2:54:58 浏览: 1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邵建英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 实践教学 职业教育
   论文摘要:该文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为基础,提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依据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在实践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形成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用了相当重的篇幅阐述关于“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问题。该问题从六个方面明确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主要措施。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由此可见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占的位置。因此也凸现出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性。
   1.建构主义概念及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是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可见,建构主义源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它说明了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的密切相关。但他所阐述的学习理论和学习方法却大大超过的儿童学习认知的范畴,适合于各个阶段、各个层次的人群的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即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为: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过程,是一种协商活动的过程,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职业教育的指导意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这样,我们就可以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况下或接近实际的情境下,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的新知识,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目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有:
   (1)支架式教学法
   (2)抛锚式教学法
   (3)随机进入式教学法
   教学方法尽管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是又有其共性,即它们的教学环节中都包含有情境创设、协作学习的过程,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这是由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所决定的。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注重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的主要特色,实践教学体系是保证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
   强调高职实践教学情境的真实性,让学生参与一定实际生产或在接近实际生产的环境中学习,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加强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认识和理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学生个体职业能力的终身发展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建构知识、能力,易于形成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同时,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但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学习态度,它要求教师应充分运用各种学习资源,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给学生的发展以最大的空间。因此,建构主义理论对职业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3.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依据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实践教学模式一的改革为主题,以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为切入点,以实践性学习为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以职业能力评价标准和职业技能证书为结果。努力探索高职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手段。
   岗位需求:实践教学的内容必须面向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在市场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组织由企业一线的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制定实践教学计划,目的是确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构成要素,以及这些要素所反映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进而根据这些知识和技能整合课程结构和内容,设计实践教学计划。
   职业实用:在职业能力培养中,实践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高职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在实践课程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充分认识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在新的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职业理论“必需、够用”为职业能力培养服务的原则;职业技能体现综合性、实用性、先进性的原则。
   职业情境:依据建构主义的情境认知理论,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创设职业情境主要是创设实习场所和真实工作环境的一致性。为此,除了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给学生提供在真实情境下进行岗位技能训练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校内实训、实习场所仿真实践基地建设,缩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差距。
   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积极主张。这种观点尊重学习者独立的人格与个性,把学习者看作是一个发展的、能动的个体。为此,在设计实践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相应专业知识技能。
   在实践性教学实施过程中。始终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展各项教学活动,具体做法有:
   4,1开展项目学习,探索能力本位的实践教学模式。在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中,根据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和高职学生的能力要求,设计若干”全真”或“仿真”的职业任务作为学习项目,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项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环境的需要;在专项职业能力实践课程的学习中,设计成系列的实践项目供学生学习。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学工交替”、“现场情境教学”、“模拟仿真”、”综合实践项目双师导学”等教学形式。
   4,2编制《实践教学指导》,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明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了解专业技能内容,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按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选择、设计学习方案是意义建构的关键。
   4,3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创设职业情境。实训基地建设力求体现职业的真实情境,建立模拟、仿真的校内实训基地;围绕职业能力目标和要求,建立能够适应完成多种实训项目和综合实训的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满足学生知识、技能主动建构和学生课余训练的需要,为学生自主学习、技能训练、发明创造提供条件。
   4,4实施双证书教育,将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纳人实践教学课程学习过程,使实践教学学习具有真实性和目的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兴趣。
   4,5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承担实践教学的教师,要具备相应的职业经验,具有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职业活动经历;具有能够提供反映实践教学目标要求的示范性作品、成果等;具有组织设计和实施实践教学、创造性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能力。
   5.实践教学职业能力的评价
   建构主义学习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选出当前所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作为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然后再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意义建构。这样建构的’‘意义”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才是符合教学要求的。鉴于此,在构建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因素,因人、因项目进行评价,对学生给出较为整体的、客观的评价结果。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能力评价时,要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测验、操作、作品展示、项目设计、论文答辩、自评与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其一,强调能力本位评价。力求评价情境与方式要尽可能地与实际工作情境与方式相接近,在模拟、仿真和全真的情境中收集证据,评判能力。其二,重视对原有学习能力的认可。根据所提供的一些历史性评价证据(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成绩单、反映学生能力的成果等)来予以证明。其三,个性化评价。由于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内容与学习兴趣,因此能力评价是完全个性化的,不强调学生具备所有的能力(实际上也是不可能的),只是对学生已具备的能力进行描述。其四,强调创新能力的评价。我们把学生的发明创造、技能特长、创新创业活动等作为评价的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在对“电子技术基础”和“电气控制”两门课程实践教学过程的实践,表明依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符合职业教育的思想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其他课程的实践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