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求职技巧 > 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与心理健康

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与心理健康

日期: 2007-5-24 16:29:07 浏览: 194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大学生就业是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在社会上能有一个合适的位置,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作为即将走上社会谋求职业的大学生,首先应该了解就业的一些基本概念,即什么是就业与失业,是么是充分就业,影响就业的因素是什么等。这些问题的清除与否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直接影响他们的择业行为。
一、 就业、失业、充分就业
(一)就业
(二)失业
(三)充分就业
二、影响就业的因素
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概括起来包括:外在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内在的价值观念取向以及个人对二者的协调认同。
(一)国家就业政策的影响
(二)经济增长的影响
(三)毕业生供需比例的失衡
(四)个体的心理认知取向
三、当前毕业生的就业心态
人的心理状态是随着环境条件和所面临的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特别是青年学生在毕业前心理变化比较活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就业充满信心,热情参与竞争
(二)对就业抱有过高的期望,自负、不切实际、“朝秦暮楚”
(三)追求高收入和社会地位
四、现代大学生择业观的特点和变化趋势
大学生择业是对未来职业的认知、评定和心理上的认同过程。通常情况下,在历史转折、社会变革时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随着国家就业政策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对就业矛盾日益尖锐、
(一)自主择业,择业观趋向现代市场经济需求,风险意识明显增强
(二)求自我价值的视线,并努力做到自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
(三)择业中倾斜功利主义,日趋追求实际化
(四)职业终身制淡化
五、大学生就业挫折产生的原因
就业心理障碍是指人们在寻找理想职业的过程中多遇到的无法克服的阻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如紧张、焦虑、烦躁、郁闷等消极情绪反应。就业挫折产生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表现为外在的客观因素,即社会环境;内在的主观因素,即个人生理和心理条件、社会阅历等。
(一)客观因素
1、人才供求状况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
2、双向选择中不良风气的消极影响
3、外来文化的冲击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4、来自于方方面面的期望和要求对毕业生构成无形的压力
(二)主观因素
1、对就业政策一知半解
2、对自我缺乏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3、陈旧择业观念的束缚
4、个人能力和素质的欠缺
六、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具体表现
大学生择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不仅受社会、家庭等诸多外因的限制,而且受自身心理的制约,是社会环境、群众舆论、个体心理的集中反映。近年来,随着国家就业政策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也在不断深入。面对就业矛盾日益尖锐、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大学生思想渐趋成熟,能够做到正确的面对和接近现实。但是,在具体择业的过程中,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却呈多种幼稚、不成熟的表现形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焦虑、急躁心理
绝大多数毕业生面对双向选择和竞争日趋激烈的人才市场,在推荐自己的过程中,都在担心能否选择一个自己的理想的工作岗位,能否在双向选择是正常发挥,恰当地表现自己的能力和特长;用人单位能不能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一般、没有担任过学生干部或自己没有文体等特长而不录用;特别是女生更是担心用人单位连面试的机会都不给。
(二)自卑、怯懦心理
不少大学毕业生择业时都不同程度存在自卑心理,这种心理会严重影响择业。有些大学生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竞争实力不够,因而在择业中缺乏一定的信心和勇气。
由于对自己能力的过低评价和自卑心理,导致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表现出被动性和退缩性的怯懦心理,不敢资减,应聘是唯唯诺诺、语无伦次、面红耳赤、张口结舌、谨小慎微,生怕说错话而影响自己在用人单位心目中的形象。由于怯懦,他们常常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以至于错失良机。
(三)依赖、盲从心理
一些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存在明显的依赖心理。他们虽然接受了三四年的大学教育,但在很多事情上还是缺乏应有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
(四)悲观、低就心理
供求失衡的矛盾,充满竞争的环境,无情地打碎了大学生的一切幻想。特别是那些心理准备不足、承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在现实面前则显得手足无措、茫然无助,失去了原有的优越感,产生了较强的失落感,从而情绪变得悲观失望。
目前,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多,使高等人才就业市场逐渐转变为卖方市场。很多企业和单位并没有自己的招聘人才标准,而是片面追求高学历人才,结果,人才高消费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使得大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形势产生了困惑和怀疑。有些学生迫于就业的压力,为了“安身立命”,不得不降低就业门槛,低职就业。
(五)“待价而沽”与“慌不择路”心理
有些毕业生自恃专业紧俏,个人条件较好,在就业中总期望理想中的最好单位出现在自己面前,在用人单位热情邀请下,态度矜持,不置可否,“待价而沽”,从而错过了一个又一个好机会。而另有一些毕业生自感出身贫寒,专业滞销,个人条件一般,从而一进人才市场,不去认真了解用人单位性质、位置、专业需求等客观情况,便和用人单位签订协议,表现出“慌不择路”现象。
七、如何克服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障碍
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不可避免的挫折时产生的矛盾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正常的。但这种心理障碍长期困扰着毕业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毕业生的择业和今后的工作,甚至造成心理和生理障碍。心理调适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大学生解决所遇到的心理矛盾和冲突,有效地排除心理困扰,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克服就业心理障碍,以良好的心态去寻找职业。如何克服就业心理障碍,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会知己知彼,避免盲目攀比
(二)克服妄自菲薄的心理,增强竞争的自信心
(三)学会升华
(四)努力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
心理调适的方法有很多,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加以运用。但不论是运用什么方法,最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自信、豁达、乐观、不怕挫折,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向上心态。
八、就业指导
(一)就业指导及其目的
1、就业指导
2、就业指导目的
(二)就业指导的基本内容
1、就业政策、经济发展和需求形势的指导
(1)市场规制政策
(2)就业转入政策
(3)招考录用政策
(4)权利维护政策
(5)宏观调控政策
(6)创业扶持政策
(7)社会保障政策
(8)派遣接收政策
(9)指导服务政策
2、就业观的指导
(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正确的择业观为:
第一、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
第二、把自身利益和奉献结合起来
第三、把自己特长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
(2)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观
现代社会要求毕业生应具备素质能力主要有:
第一、理论思辨能力
第二、驾驭知识的能力
第三、与人合作的能力
第四、适应能力
第五、复合能力
此外,既有质量意识、管理意识、安全及环境意识、职业竞争意识等,又有高文化素质也是时代对大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迫切要求。
3、求职技巧指导
(1)做好求职前的准备
(2)要熟悉求职程序
(3)要全面估价自己,做到知己知彼
(4)双向选择过程中的谈话技巧
(5)注意服饰、仪容和举止
(6)慎重签订劳动合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