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奶牛产后瘫痪综合症的病因及防治

奶牛产后瘫痪综合症的病因及防治

日期: 2007-5-17 3:14:45 浏览: 16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王延寿

摘要:奶牛产后瘫痪综合征是奶牛的常见多发病,病因复杂,本文从营养缺乏、产道损伤、心包创伤、产后感染、产后出血等方面详细论述了产后瘫痪综合征的致病原因,并阐述了其临床症状,提出了详实可行的防治措施,从而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防治效果,最后举例进一步论证了奶牛产后瘫痪综合征的特殊性。
奶牛瘫痪综合征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病因极其复杂,从而给临床的有效防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根据本人的临床实践和体会,下面介绍本病的综合病因及其防治,以供同行们参考。
1 病的发生
大多数在产后3天内发病,5~10岁、产犊3~6次的母牛发病最多,愈是高产牛,发病愈多。发病与犊牛性别、体重大小、死胎和双胎无关。上一胎泌乳期缺钙症是下胎泌乳期乳热增多的因素;发生过胎衣不下、子宫炎、酮病等症,有使乳热发生增高的倾向。干奶期营养状况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1.1 干奶期精料喂量过多,特别是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过高,则对此病更为易感;
1.2 产前饲喂高钙日粮、饲喂高阳离子Na+,K+和低阴离子Cl—、S—日粮,都易促使发病。临床发现,发生过产后轻瘫的牛,下胎产犊后,有重复发病的趋势。因此认为,本病是一个能复发和遗传的疾病。发生过乳热的牛比未发生过乳热的牛易感性高2~5倍。产后瘫痪是危胁奶牛生产较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如失治,容易造成奶农及奶牛饲养企业极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弄清本病的发生原因,建立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笔者从1991年起收集了大量相关资料,并从临床上进行验证。发现引起奶牛产后瘫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也不相同。
2 病因
2.1 大量钙质随初乳进入乳房,奶牛血钙浓度急剧降低是造成本病的主要原因。也是引起本病典型症状的基础。干奶期,母牛对钙的需要处于最低限度。胎儿的发育、尿液和内源性粪钙的排泄等,其总量为10~12g/d。此时,血浆钙的补充机制处于无活性状态。分娩后,奶牛泌乳的启动则需要一套快速的钙内环境调节机制。一头日产10kg初乳的母牛,乳中将消耗23g钙,因此,分娩时母牛每天必须有30g或更多的钙进入钙贮。这就是说,产犊后第1天,几乎所有的母牛都表现为血清钙水平普遍下降的状况。对此,只能通过加强胃肠的吸收和骨骼钙盐的析出来满足泌乳的需要。由于有些母牛不能适应分娩后这种急剧的变化,引起细胞外和血浆钙浓度的下降,最终导致产后瘫痪的发生。
产后母牛发生瘫痪的原因,目前一致认为有以下3点:⑴钙随初乳丢失量超过了由肠吸收和从骨中动员的补充钙量;⑵由肠吸收钙的能力下降;⑶从骨骼中动员钙的贮备的速度降低。
奶牛产后瘫痪有相当独特的内分泌紊乱;营养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钙—激素的调节,因此,饲养管理不当是引起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具体表现是日粮不平、钙、磷含量及其比例不当:
①奶牛在干奶期,特别是在怀孕后期日粮中钙含量过高。据报道,干奶期奶牛,体重按500kg计,每头每日只需31g钙即可满足机体及胎儿钙的需要量。
②日粮中磷不足及钙磷比例不当。日粮中强调钙的供应而忽略了磷的供给,致使产后瘫痪增多,临床上通过使用磷酸二氢钠配合治疗,全部治愈,而且比单纯使用钙制剂治疗效果显著,即可说明此点。当血清钙磷比例在1.67:1时即可发病,应将血清钙、磷比例控制在1.5:1以下为宜。
③日粮中Na+、K+等阳离子饲料过高。由于干草是日粮的基础,故含有较高的阳离子,尤其是K+。这些混合阳离子尤似母牛处在一种轻度的代谢性碱中毒状态,尿呈碱性,pH值
升高,在碱性状态下,骨骼和肾脏很难对PTH产生作用。因而在分娩前喂给高Na+和K+的日粮,分娩时血浆1,25(OH)2D3的浓度较低。
④维生素D不足或合成障碍。经肝、肾羟化酶作用后的活化型维生素D3(1,25(OH)2D3),具有骨钙溶解、释放作用;促使肠粘膜上皮细胞对钙的吸收作用。由于日粮中维生素D的供应不足或合成障碍,这不仅妨碍了肠吸收钙的能力,而且,也影响到骨的溶解和释放,其结果必将导致血钙含量的降低。
根据临床观察,大多数病牛对于注射钙剂可迅速呈现效应,而血清钙值的下降程度又与症状的轻重有一定关系。另外,产后奶牛机体动用钙贮的能力降低,并且钙磷代谢水平降低而利用甲状旁腺的机能降低。
2.2 低血磷和低血镁的变化也起一定作用。临床上,有少数病牛,注射钙剂后,虽然症状有所改善,但仍不能起立。经乳房送风使血磷有一定恢复后,病牛才能起立,说明本病的发生与低血磷有一定的关系。至于血镁的水平也有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血镁过高(由正常约为 1.5 mg %升至2~3 mg %,钙与镁的比例可由6:1变成2:1),以致镁离子能发挥其麻醉作用;另一种是血镁不足,伴发强直、兴奋,并有感觉过敏及四肢肌肉震颤。
2.3 产后母牛产道损伤,伴随分娩产道及骨盆腔的肌肉、韧带、神经损伤,特别是难产时手术助产造成的产道神经肌肉损伤,骨盆腔部荐坐韧带的损伤及强行分娩造成的体贮备的大量消耗,产后出血的影响更受到关注。易造成产后截瘫。
2.4 创伤性网胃心包炎及腹膜炎,为产后瘫痪的发生创造了条件。由于怀孕后期腹围增大,加之分娩时强力努责,很容易造成金属异物穿及心包及腹膜使病牛心血管系统机能障碍,气血不足,是发生产后瘫痪的间接原因。
2.5 产后出血过多:由于助产方法不当,造成子宫破裂,引起大出血,使血钙、血磷大量丢失,遂造成母牛产后卧地不起。
2.6 产后消化不良综合症:怀孕期间,特别是分娩前,由于胎儿体积过大,压迫前胃特别是瘤胃神经,造成迷走神经性消化不良,前胃的运动及消化能力大大降低,加之机体及胎儿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及矿物质、微量元素,所以,易导致营养衰竭症的发生,使母牛衰竭卧地不起。
2.7 产后感染及败血症:母牛产后机体相对虚弱易罹患其他疾病,特别是产道操作后容易发生感染,进而导致产后败血症的发生,母牛体温升高、不食、全身状况逐渐恶化,死亡率极高。
3 症状
本病可分三期。
第一期:兴奋期,主要是兴奋和强直,并有感觉过敏及四肢肌肉震颤。病牛不愿运动且不能采食。头振摇、舌脱出或磨牙。体温正常或上升。后肢明显强拘,运动失调,同时后肢伸出,僵硬如棒。
第二期:伏卧期,病牛以胸骨着地而卧,意识常消失,头偏于一侧,颈弯曲而倾向于肷部,不能起立。鼻镜干燥,皮肤和四肢末端冰冷,体温低于正常(36~38.5℃)。眼干燥,凝视。肛门松驰,反射消失。心音强度减弱和心率增加(约80次/min以上),脉搏微弱,静脉难以怒张。瘤胃积滞,便秘。呼吸无明显变化,但可听到呼吸时的呻吟声。瞳孔对光反射机能不全或消失 。瞳孔正常或极度扩大。
第三期:昏睡期。病牛侧卧,几乎陷于昏睡,四肢伸出,对被动运动完全无抵抗,不能呈伏卧姿势。一般体温下降。循环系统症状极为明显。大多数病例,脉搏不能检知,心音微弱,心率增至120次/min。颈静脉难以怒张,常有瘤胃臌胀。
如不治疗很少自行恢复,少数病例可维持几天不发生变化,但大多数在12~24 h内发生恶化。动物因呼吸停止或在痉挛状态下死亡。
若同时有低血镁症,则典型病征发生变化。除第一期外,强直和感觉过敏依然持续。高度兴奋,眼睑发生纤维搐搦。声音或触摸的刺激容易引起强直性痉挛。可有牙关紧闭。心率和呼吸频率高度增加,心音极强。如不治疗则在痉挛状态下死亡。
若同时有低血磷血症时,临床上虽呈现典型的产后瘫痪症状,对钙治疗各方面都呈现效应,但母牛不能起立。
若同时伴有产道损伤,则输钙、镁、磷制剂都不能使病牛站立,而呈强直性卧地,病牛病情极度恶化。
若伴有创伤性心包炎,病牛对钙制剂反应极为敏感,极力挣扎,心动过速(达120次/min以上),心动紊乱,企图起立,但更易加重病情,直至死亡。
若伴有产后败血症,则体温升高,呼吸喘促,病牛不嗜睡,心音增强,心率加快(100次/min以上),并伴有粘脓性分泌物从产道流出或可见阴道粘膜及阴唇的损伤、胎衣不下等。
并发酮病时,有消化紊乱,兴奋、痉挛或抑制,呼出气、乳、尿中带有酮味,乳汁苦涩。
4 防治
4.1 预防
4.1.1 加强干奶期母牛的饲养,增强机体的抗病力:
4.1.1.1 控制精饲料喂量,防止母牛过肥。混合精料喂量3~4kg/d,日粮中保证有充足的优质干草供应。
4.1.1.2 充分重视矿物质钙、磷的供应量及其比例。一般认为,饲料中钙、磷比在2:1的范围。据报道,奶牛日粮中钙含量达137g,磷为85g,其比例为1.61:1,可使产后瘫痪发病率由74%下降至16%;可见钙含量过高反使发病率上升。因此,目前普遍强调分娩前期要低钙饲养。妊娠后期饲喂高磷低钙饲料有助于本病的预防,但这种日粮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执行,而且若以这种饲料长期饲喂高产母牛,有使骨骼中矿物质发生损失的危险。所以建议对妊娠母牛加喂富含钙、磷和维生素的饲料,如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添加剂。并在分娩前1个月减少精料的饲喂数量,在分娩前后,增加摄入的钙量,每天增加到125g以上。以满足奶牛的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4.1.1.3 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干奶时可集中饲养;临产牛要有产房或单圈饲养。圈舍要清洁、干净;运动场宽敞,能自由运动,尽可能的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刺激。
4.1.1.4 加含S-—、Cl--阴离子的饲料。据称饲喂酸性饲料有预防作用。
4.1.2 加强对临产母牛的监护,提早采取措施,阻止临床型病牛的出现:
4.1.2.1 补充维生素D3。分娩前5~7d在饲料中给予大量维生素D(每d2000~3000万单位)可减少发病,但若在产前4d停止饲喂,则母牛更易发生本病。按规定的维生素D量饲喂,若超出上述时间,则有发生中毒的危险,故应避免,产犊前8d静脉或皮下注射结晶维生素D31000万单位,1次/d,连续8d,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但静脉注射后动物间或呈现严重反应。所以,增加妊娠后期母牛的光照时间,补充胡萝卜、鱼肝油及维生素D,以帮助饲料中钙、磷的吸收和利用。
4.1.2.2 静脉补钙、补磷。对于高产、老龄奶牛及有瘫痪病史的牛,在产前7d或分娩直后静脉注射钙剂、磷剂。对本病的预防有良好作用,此方法已在生产中被普遍采用。其处方是:10%葡萄糖酸钙液1000.0ml、10%葡萄糖液2000.0ml、5%磷酸二氢钠液500.0ml、氢化可的松 1000.0mg 、25%葡萄糖液1000.0ml、10%安钠咖20.0ml,一次静脉注射。
4.1.2.3 助产时,一定要按操作规程进行,注意消毒,不要用力过猛,造成产道组织损伤。
4.1.2.4 奶牛怀孕期间,要随时注意其健康状况,及早发现和治疗原发病。
4.1.3 产后推迟泌乳或者只挤出部分乳汁(视产奶量的多少只挤出1.5~2.5kg),以维持乳房内的压力,以预防本病,但效果可疑,而且能使隐性乳房炎加重,变为急性临床型。
4.2 治疗
当母牛出现瘫痪症状之后,应尽早治疗。往往由于治疗延迟,招致局部肌肉缺血性坏死及躺卧不起综合症的发生,使治疗难度加大。
4.2.1钙剂疗法 尽力使病牛血钙水平恢复至正常范围。可用20%~25%葡萄糖酸钙液500~800ml,1次静脉注射,每d2~3次。氯化钙副作用较大,现已少用。典型的产后瘫痪病牛在补钙后,表现出肌肉震颤,打嗝,鼻镜出现水珠,排粪、全身状况改善等。为了能保证治疗效果,防止异常现象发生,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4.2.1.1 钙剂量要充足,因剂量不够使病程延长,不全治愈的机会增加,母牛不能站立,或站立后又瘫痪卧地,这会延长病程。
4.2.1.2 注射钙剂时,速度应缓慢,不可过快,要注意全身反应,要监听心脏跳动,如过快或心律紊乱时,应暂停注射。
4.2.1.3 钙对局部有刺激作用,不能将其漏于皮下,以避免引起局部组织的炎性肿胀、坏死、化脓和颈静脉周围炎。
4.2.1.4 对瘫痪而又见体温升高的病例,不能急于用钙。此时,应先静脉注射等渗糖和电解质液,如5%葡萄糖生理盐水、林格氏液、抗生素,待体温恢复正常后,再行补钙。
4.2.1.5 在有吸入性肺炎、子宫炎或乳房炎而引起严重毒血症时,对钙剂更为敏感,若注射后心率增至180次/min,且呼吸费力,常于几min内死亡。即时静脉注10%硫酸镁约300ml或可挽救。为避免这种情况,可采用钙剂在最后肋骨上端皮下注射 ,每处的注射量约为50ml。
4.2.1.6 治疗后8~12h,若疾病复发或不能起立,应重复治疗。若治疗后各种反应均良好,只是不能起立,可试用15%磷酸二氢钠200~500ml,25%葡萄糖800ml静脉注射;在并发低血镁(即并发强直性痉挛)时,可用15%硫酸镁200~400ml与钙制剂同时注射。
4.2.2 乳房送风:在使用上述各种疗法,疗效尚不完全满意时,可试用乳房送风。其目的是使乳房膨胀,内压增高,防止进一步泌乳,减少钙磷从乳中排出。每一乳房都要通过乳头送风,直至乳房变硬;若有必要,乳头要用纱布条轻轻捆扎,以防空气逃逸。3~4h后除去纱布条,并从乳房排出部分乳汁。若有必要,6~8h后可再进行送风。低血磷的病例,辅以乳房送风,疗效常可提高。
4.2.3 输糖:对由酮病继发引起的低血糖症患牛,可输入10~25%葡萄糖1000~2000ml,以提高血糖浓度。
4.2.4 辅助治疗:①维生素D3200~300万单位,肌肉注射,1次/d。②20%葡萄糖1000ml,5%碳酸氢钠500ml,静脉注射。③0.5%氢化可的松80~100ml,静脉注射。④维生素B1200~300 mg,肌肉注射。
4.2.5 对症治疗:
4.2.5.1 对产道损伤者,应以消炎、镇痛和恢复机能为原则。药用安痛定或镇跛痛注射液20~40ml,青霉素400~500万IU,肌肉注射或穴位注射,每d2次,或10%葡萄糖1000~2000ml,5%葡萄糖生理盐水1000ml,10%糖酸钙500~800ml,10%水杨酸钠150~200ml,10%维生素C20~40ml,维生素B120~40ml,一次静脉注射,配合肌肉注射或穴位注射新斯的明40ml或硝酸士的宁0.05~0.15g。也可内服中药,活血理气,强筋壮骨,祛风止痛,方用牛膝散,药选延胡索45 g,桃仁45 g,赤芍45 g,没药45 g,红花21 g,牛膝21 g,炒白术21 g,丹皮21 g,当归21 g,川芎21g。同时要加强护理,勤翻牛体,多铺垫草,防止褥疮,经综合治疗,多数可于2~7d内逐渐恢复,自行站立。
4.2.5.2 对内脏损伤引起的以抗菌消炎为主,但多数预后不良,在正确诊断和治疗的基础上,10d之内不见好转者,应及早淘汰。
4.2.5.3 对继发性前胃迟缓,可兴奋前胃,恢复其运动机能,药用10%氯化钠300ml,10%糖酸钙500ml ,10%安钠咖20ml,静脉注射,同时配合补中益气汤:炙黄芪70g,党参、白术、陈皮各60g,炙甘草45g,升麻30g,柴胡30g,水煎,候温灌服,疗效较好,多于1~3d内站立。
5 病例介绍
5.1 主诉:有一奶牛于昨晚7h产犊,晚11:30突然躺卧不起,不时呻吟,后肢僵硬,末梢发凉。估计有人偷挤了奶牛乳汁。
5.2 检查:T 38.4℃、P 84次/min、R 84次/min。结膜发绀,卧地时头颈呈S状弯曲,鼻镜湿润,瘤胃蠕动音弱,粪便干燥,阴门外有少量粘性分泌物流出,经2d治疗,病情有所好转,开始站立,但行走时摇摆。
5.3 诊断:根据以上情况可初步诊断为生产瘫痪。但有可能并发后肢风湿病及产后子宫感染。
5.4 治疗:①青霉素240万IU,10%安钠咖30ml,混合一次肌肉注射。②镇跛痛注射液30ml,肌肉注射。③10%葡萄糖1000ml,10%糖酸钙700ml,氢化可的松500 mg,维生素C4000mg,混合一次静脉注射。④补中益气散500g ,开水冲,候温一次灌服。治疗2d后病牛恢复健康,痊愈出院。
5.5 分析与讨论:
5.5.1 该病在产后突然发生,本病例与产后挤大量初乳有关,从而造成血钙浓度急剧下降。
5.5.2 注意治疗并发症:如子宫炎和后肢风湿病。只有这样,才能使奶牛完全恢复健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