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略论企业文化和企业整体素质

略论企业文化和企业整体素质

日期: 2009-11-14 16:49:18 浏览: 9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略论企业文化和企业整体素质
   企业文化是企业之魂,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对企业生存、发展、经营和管理所起的作用正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赞同和企业家们的重视。“只要你是成功者,你就会有一种企业文化,不管你是否想要,而没有企业文化的是那些长期以来不断失败的公司。”正是海尔充满生机的企业文化,造就了一个国际化的大企业,是生机勃勃创新不止的海尔文化,成为海尔人创造奇迹的强大动力。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命的基础,发展的动力。
   一、 企 业 文 化
   1、企业文化的产生
   企业文化是现代化大生产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在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其产生的背景是:(1)科学技术进步、企业职工构成的变化,智力型职工比重增大。在手工操作或机械化程度较低的情况下,职工基本上是以体力劳动为主。随着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提高,依靠体力劳动比重下降,进行智力劳动的职工比重提高,单一的传统管理手段使职工提高效率失去效力,而只能用新的办法,即注重培育企业文化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2)企业管理中软要素作用增大。随着管理实践丰富,管理理论的发展,人们认识到企业是人群的结合体,企业管理不仅要重视硬件的作用,而更重要的是以人为中心,要依靠人、尊重人,把人看成是最重要的财富,要公正地待人,提高职工自尊心,使他们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由于对调动职工积极性等软要素的重要性有了深刻认识,从而出现了企业文化热;(3)企业经营领域扩大化、经营领域多角化,面临的竞争对手增加,竞争激烈,经营风险增大,企业外部压力加大,企业经营者认识到,只有团结全体职工,同心同德,风雨同舟,形成企业内部职工的凝聚力,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才能共担风险,因而促进了企业文化的产生。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经营文化、竞争文化;(4)企业经营国际化,也促进了企业文化的产生。实施跨国经营,在多国建立了很多经营实体,也要求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把分散在各东道国的子公司的经营观点、经营态度、经营方法统一起来,使之形成为一个统一的价值观。
   2、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企业的物质文化是指企业的机器设备、厂房、产品等,其主体是物;企业的精神文化就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和确立的思想成果和价值观念等。狭义的企业文化主要是精神文化,即指支配企业及其职工在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时,向自然索取,与社会交往中,共同持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涉及企业各个方面,渗透在企业各项工作之中。从企业文化建设角度讲,它包括三个方面,即讲求经营之道,培育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讲求经营之道,就是按经济规律办事,依据市场需求,确定正确的企业经营宗旨,经营方针,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以及以人为主体,以文化为主导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方法,这是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培育企业精神,就是要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培育集中表现企业精神风貌,激发职工奋发向上,规范企业行为的群体意识,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塑造企业形象,就是要通过多种方式塑造企业的形象和增强企业影响,主要包括产品信誉、服务质量、职工队伍状况、企业生产环境、精神文明建设程度以及企业在社会公德、公益事业方面的形态等,并得到社会大众和企业职工的认同及信任,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外在表现。
   (二)、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
   1、隐形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的共同价值体系。它以观念的形式,从非计划、非理性的因素出发,来调控成员的行为,是对企业管理中的标准管理和制度的补充和强化,潜移默化并贯注于企业员工的行为中,使企业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自觉地组成团结协作的整体。企业的物质文化具有显形性,而精神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人们的价值观,隐形地以理想、信念、观念、道德、追求等积淀在人们的心灵上,然后产生力量,它追求的是一种整体优势与个体成员的良好的集体感受,通过一种文化优势创造出约定俗成的群体规范和共同的价值观,在企业中形成一种无形压力以导致成员的从众行为,甚至比权威和命令的效力大得多。同时,企业文化重视企业员工的集体感受,使企业的人际关系纳入良性的情绪轨道,集体情绪和观念的和谐统一,可以调节群体行为,为达到企业目标创造满意的氛围。这种隐形性的特点,要求我们的思想和企业文化工作要做到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作用于人们的心田,并形成相对稳定的态势,支配着企业员工的行为,以精神反作用于物质,产生改造世界包括改造企业的物质力量。
   2、系统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规律的客观反映,同时又反作用于企业生产经营和企业管理实践,正确指导全体职工的行为。企业文化又是社会文化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溶合,是社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共生体。因此企业文化具有社会文化和富有企业特色文化的结合,反映着企业全体成员从事各项工作的精神风貌。企业文化是企业运行规律的正确反映,因而具有科学性。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个子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各个部分和层次结合的有机整体,在整体上要反映国家、社会与企业利益的正确结合,在内容上要包括理想信念,价值准则,深层文化,这些内容和各个层次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因而具有系统性。
   3、创新性
   企业文化是最终联结和维系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主要纽带。在这个联系过程中,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伦理,交往方式及情感等方面,都以他们所能够接受的,经过长期培养和发展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为准则的,因此,企业行为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文化,创新的思想意识正是企业行为的理想所在,任何企业都需要不断创新,以实现其目标,企业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都希望实现自我。因此,通过设计和维持一种良好的创新环境,提高员工素质,激发员工的创新动机,为企业员工实现自我提供条件,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
   (三)企业文化的基本功能
   1、导向功能
   使企业中的个体目标与整体目标一致。在一般的管理理念中,为了实现企业的预期目标,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战略、制度、规定和程序,以此来引导和规范企业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但这种单纯的硬性管理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文化的变迁,战略与文化的适当结合,会产生事半功倍的绩效。企业文化的运作就是在企业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现实条件下将企业员工的事业心和成功的欲望化为具体的目标,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使其成为企业员工的精神动力,自觉为企业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也就是说,成功的企业文化的实质就是在企业内部建立了一个动力机制,使企业员工了解企业目标的伟大,并乐于为实现它而贡献力量。企业文化主要是理性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灵魂,决定着企业行为的方向,它是总钥匙,启动着企业通向现代化科学大门,指导着企业通向成功之路。企业文化是企业职工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引导着企业和全体职工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
   2、凝聚功能
   使企业员工团结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力量。很显然硬性的规章制度只能维持企业表面的和平,而无法达到真正的和谐。如何使拥有不同社会背景,知识修养,生活习惯的企业员工和衷共事呢?企业文化是一种理想的粘合剂,它具有极强的凝聚力,把不同层次、性格各异的人团结在企业文化中,使每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命运都与企业的安危紧密相连,把企业全体职工的追求,集中在企业共同奋斗的经营目标上,彼此合作、同心协力、和衷共济,减少职工之间、各部分、各环节之间的磨擦和内耗,增强其内部的凝聚力,企业文化使企业全体员工有了共同的信念,每个职工都坚信自己的企业有美好的前景,把企业的命运当成自己的命运,都愿意为实现共同的思想目标而努力工作,企业与职工之间,领导与群众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相依为命,这样企业就会形成巨大的内聚力,这是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源泉。
   3、激励与约束功能
   以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精神目标和支柱,激励全体员工自信自强、团结进取。同时,通过文化优势创建出一种为其他成员共同接受并自觉遵守的价值观体系,即一些非正式的约定俗成的群体规范和价值观念,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建立一种共同的价值观体系。成功的企业文化不但能创造出一种人人受尊重,人人受重视的文化氛围,往往还产生一种激励机制,每个员工对本职工作拥有相当大的“自由度”所作出的成绩和贡献能很快得到赞赏和奖励,并得到同事的支持和承认,从而激励企业员工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企业目标而不断进取。企业文化是用一种无形的文化上的约束力量,形成一种软约束,不但可以降低企业员工对制度约束的逆反心理,而且创造出一种和谐的自发奋进的气氛,以开放式的软约束体制代替传统的封闭式体制,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
   4、规范功能
   企业文化源于职工群众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实践,反过来又规范职工群众的行为,成为职工自觉遵守的准则,因而具有说服力、号召力和约束力。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人、财、物、供产销及其运行过程,进行有效地控制和调节,必须依靠严格的规章制度,这是绝对必要的,但管理制度再严密也不可能包罗万象,制度管理的强制性往往使职工在形式上服从,而不能真正赢得职工的心。企业文化是管理制度的升华,它把名目繁多的制度压缩,提炼成富有哲理性并有极大感召力的企业行为准则和厂纪厂风,企业管理者按照行为准则来启发,诱导职工适时修正自己的言行,达到与企业目标和价值准则的一致。如果职工违反了企业行为准则,即使别人不知道或不加责备,本人也会感到内疚,失去心理平衡而进行自我修正。因此,企业文化大大便于职工在具体问题上达成一致的认识,便于全体成员,理解和执行企业各级管理者的决策和指令,自觉地按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来调节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职工素质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二、企业整体素质
   (一)企业素质的构成要素
   企业素质是指企业各构成要素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具有的各种能力,即企业各构成要素的质量,它主要包括:
   1、人的素质
   这是企业素质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素质包括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科技人员的素质和直接劳动者的素质,三者必须具备现代企业所要求的意识、观念、技术、能力、知识等。
   2、技术装备素质
   这是企业素质的物质基础,它主要包括科研、设计、试制、工艺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也包括各种设备、工具等方面的先进性和完备性,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工艺方法能为企业发展生产,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提供物质保证。
   3、经营管理素质
   这是企业素质的主导。它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体制,组织结构,管理基础工作,经营决策能力和企业文化等。高效率的决策系统,先进的劳动组织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的组织保证。
   总之,企业素质的这些构成要素之间密切配合,相互作用,构成了企业素质的有机整体,决定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水平和效能。
   (二)企业整体素质的生成
   1、企业内在素质与外在素质的综合
   企业是由人、财、物、信息等生产经营要素组成的系统,各种生产要素必须有机的组合,合理的投入,并遵循技术规则、经济规则、社会规则,使生产经营过程实现顺利的转换和高效的产出,这种正常的运行依赖于总体管理功能的正常发挥,即依赖于预测、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激励等管理功能的整体发挥。
   企业的内在素质一般包括:企业经济实力、经营规模、科技力量、技术装备、管理素质、产品质量、企业家素质、员工素质等;企业的外在素质是指社会公众所看到的,听到的或感觉到的企业静态实物和动态言行。静态实物表现为企业的建筑物外观、环境建设、内部装饰、员工的服饰着装、产品外观、包装等;动态行为表现为企业的广告宣传,营销活动,社会活动,企业家的公众形象和媒介形象等。企业的内在素质与外在素质相互结合构成了企业整体素质的基础。企业整体素质是企业内在素质和外在素质的综合作用和反映,内在素质是企业整体素质的根本,外在素质是内在素质在社会公众中的自然反映和综合结果。只有不断是提高企业的内在素质,特别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才会自然地产生良好的外在表现,逐步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形成美好的形象。
   2、企业核心素质和一般素质的统一
   企业整体素质的生成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需要培育企业技术创新的素质,又需要培育企业市场营销的素质,还需要培育企业的经营管理素质等。更为重要的是,要以某种素质为核心,将构成企业整体素质的诸方面进行高度的融合,使企业整体素质成为企业诸方面素质的合金。为此,需要从以上五个方面着手,并注重其有机结合。
   (1)知识技能的学习与积累。它包括员工个人的知识技能水平与结构,企业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与知识技能结构,以及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这些既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企业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职工个人与企业都必须重视知识技能的更新与提高,以及知识结构的重组,企业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员工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
   (2)技术体系的完善。技术体系是一个由一系列配套的技术专利、技术诀窍、设施装备和技术规范组成的,包括硬件和软件的相互联系,协同作用的有机系统。它既包含以知识技术为表现形式的隐性技术资源,也包含以核心产品为表现形式的显性技术资源。技术体系的建设是企业的战略行为,拥有先进的或独具特色的技术体系,不仅有助于企业近期效益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使企业具备了有效地进行技术创新的能力,但技术体系的建设一定要围绕企业的整体素质来进行,因为企业单纯在技术上的优势并不能必然导致企业在经济绩效上的优越性;
   (3)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组织管理体系是通过各种规章制度和组织系统体现的对生产经营和研究开发活动进行组织、激励、控制的系统。加强企业的组织管理建设,就是要通过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系统,优化配置和高效地运用企业的各种资源,形成企业的整体优势,以利于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参与市场竞争,在创新与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4)信息体系的培育。由于当今科技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及时获取有关科学技术和市场信息并在企业内部迅速准确地传递、处理信息是企业成功的前提,企业信息体系的完善是构成企业整体素质的重要方面;
   (5)价值观念的更新。价值观念是在企业中占统治地位的工作态度、行为规范的总称。相比较而言,企业知识技能,技术体系,管理体系不适应客观环境发展变化的情况,企业较容易识别,也会采取措施加以改进,而价值观念是无形的,在酿成苦酒之前很难意识到它的落后,从这个意义上讲,价值观念的落后具有更大的危害性。所以,克服价值观念落后是企业整体素质生成的出发点。
   三、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企业文化对企业素质提高的作用
   作为一种无形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对企业素质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当好的企业形象树立起来,名牌产品和优质服务的牌子打出以后,它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一个企业在营造自己的企业文化中,必须要向社会展示自己良好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管理网络、人员素质、经营作风和公共关系等,在无形中向外界提供可供信赖的信息。而信息的反馈,则是社会对企业的承认和肯定,从而使企业向社会展示自己良好的整体形象,树立了社会信誉,提高了企业知名度,扩大了企业在社会上的影响,这给企业的开拓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群体意识
   群体意识是企业职工对企业的共同利益,共同目标和共同荣辱的观念。企业文化能够使企业成员树立一种以企业为中心的共同价值观念,使职工自觉养成一种有利于企业长足发展的群体意识。具有强烈的群体主义意识的职工,会对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企业目标有深刻的理解,自觉地约束个人行为,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企业整体利益,这样企业的各项工作就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整个企业有节奏地运行。因此,企业文化所产生的作用是把企业每位职工的力量凝聚成一个巨大的合力,产生出最大的功效。一旦形成这种群体意识,每位职工就可以发挥其能动性、创造性,使企业的各个方面腾飞。
   3、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创造和谐的企业环境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会使企业职工群体拥有一致的理想和信念。一致的利益和目标使职工相互间有着共同的追求,共同的语言,这样就有利于企业内部成员之间沟通信息、交流感情、建立协作关系,因此,企业文化能在企业内部人际关系中起着润滑剂作用,可以解决矛盾,减少磨擦,消除内耗,使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互相信赖,互相理解,互相关心,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这样就会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职工群体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实现企业的科学决策与民主管理的有机结合,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正日益成为体现企业竞争实力,增强凝聚力的内在需求
   文化竞争是市场竞争的载体,市场竞争是文化竞争的表现。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最终体现在文化竞争力这个层面上。所谓核心竞争力是由企业各方面能力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是企业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企业经营的灵魂。现代企业发展战略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有的核心竞争力都是以企业文化为载体的竞争优势的源泉,在企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无形因素,它强烈地影响着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式与偏好,并通过经营决策过程和行为习惯体现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实践中。如果在企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就会在企业内形成巨大凝聚力,推动技术创新和企业发展,反之,则会束缚管理者和职工的思想,使之墨守成规、因循守旧,严重阻碍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因此说,价值观取向是企业文化的基础,确立共同的价值观是引导企业及员工一切行为的核心。如何把企业大部分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学习是重要的手段,通过学习可以使员工发自内心地为企业尽心尽力,出谋划策,同时解决企业与员工的认识分歧,使员工得到物质与精神相匹配的回报,与企业步入互动的良性循环。
   综合上述,具有个性与特色的企业文化需要企业上下同心,努力奋斗才能建立。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发展,影响到企业的整体,我们必须立足自身,借鉴企业文化建设好的模式,以取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效果。
   (二)企业文化作用于企业素质的环节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是从强调人的情感因素出发,来协调和控制企业职工群体的行为,即充分发挥每个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使员工的行为自觉地趋向一致,形成一个团结协作的整体,为实现企业奋斗目标而共同努力。
   企业是具有内部分工协作,从事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通过满足社会需要获取盈利,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追求发展是企业这种有机组织的本性。而企业的发展通常被描述为经济效益和经济效率的提高。企业由大到小,由弱到强的持续发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和面对知识经济挑战的未来,企业的发展不仅要讲效益,更要讲效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取尽可能多的产出,企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劳动生产率提高,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高,而这一切最终还是依赖于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
   (1)劳动生产率提高主要取决于是否投入了较高素质的劳动者,取决于劳动者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发挥。在劳动者人数相同的情况下,劳动者受教育程度越高,劳动者积极性越高,单位时间内劳动投入的产出或收益就越多,那么劳动生产率提高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产生经济效益;
   (2)企业技术进步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包括提高生产设备的技术水平含量,生产工艺水平,资源利用率以及改善决策管理手段等。科学技术是由人来掌握的,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设备、新材料改造老产品,开发新产品等,都要由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完成,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高素质的技术员工队伍,是企业最终实现技术进步的保证,企业才有不断取得科技进步作用的可能。
   (3)企业要想以最少的生产经营消耗获得最多的产出,还必须通过不断的管理创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降低原材料的使用数量,充分利用机器工时,合理加速资金周转,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等等,这一系列活动主要通过企业经营者和管理人员的组织来实现。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通过对市场的研究,充分掌握信息,采用先进的方法和手段,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获取潜在利润,这实际上是一种更复杂的劳动投入要素。
   总之,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最终都是由人支配和操纵的。人是企业活动的灵魂。而人的素质又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形成、培养和提高的,对一个企业来说,有着较好思想文化、技术文化、管理和娱乐文化的企业,会使广大职工在思想上得到陶冶,在技术上得到培养和训练,在管理上得到锻炼和提高,在精神上得到愉悦,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将这些不同文化渗透,作用于人们的心灵深处,形成相对定式,促使生产力诸要素的优化组合,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素质,把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三)企业文化在企业整体素质生成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本质上是企业经营管理文化,它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要素中起支配作用,处于核心地位,决定着企业全局的发展。
   企业的整体素质决定于企业成功运行的核心文化。企业的生命线,不在于物质资本的投入,而在于企业组织所拥有的知识技术、信息等资源的积累与优化的能力,并将其总体整合而构成的竞争实力,即创造足以大幅度提高生产力和优化企业核心竞争机制等的市场链和业务流程再造。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使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而致力于将企业的知识资源转化为提高组织效率,反应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优势功能。企业文化的作用在于通过管理过程的制度化、程式化,将企业的技术知识和生产技巧融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这是因为知识技能的学习和积累,技术体系的完善,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信息体系的培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不断创新,提升整体素质,实现持续增长战略的内在精神需要。
   卓越的管理在于战略与文化的配合。企业文化是贯穿企业战略管理的一根生命线,它将企业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各个部分和层次有机地溶合为一个整体,反映出各个分系统的正确结合。其中,在企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是构成企业发展战略的一种无形因素,强烈地影响着企业家推动企业不断创新,从企业内部促进和引导企业精神的培育,使企业形成持久的竞争优势,奠定企业发展的基石,这是从企业命运的方面对一个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最根本的要求。创造一个能够积极地推动组织变革和发展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风险环境中谋求生存和长期发展的必然选择。
   企业赢利是核心目标,企业文化建设是实现赢利目标的重要措施。在激烈竞争中建立赢利模式,要与时俱进,企业文化的定位也要与时俱进,二者必须匹配,才能形成强势。不讲赢利回报的企业文化是无意义的,因此,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努力完成战略变革、组织变革、制度变革,使技术与市场相匹配,制度与文化相匹配,人本与业务相匹配,战略与市场相匹配,规模经济与持续发展相匹配,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实现企业整体素质升级的目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