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引入优秀企业文化,顺利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引入优秀企业文化,顺利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日期: 2009-11-8 17:21:27 浏览: 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付海龙

  ?ぃ壅? 要] 引入优秀企业文化可以帮助高职院校找准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选择正确的人才培养模式,帮助学生成才、成人、就业和创业,顺利实现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引进优秀企业文化可以通过在办学理念中融入企业文化、在实践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用企业化方式进行学生管理以及在校园文化活动和思政工作中实现校企文化的互动与融合等途径实现。

  ?ぃ酃丶?词] 企业文化;高职校园文化;人才培养目标

  Abstract:Introducing excellent enterprise culture to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institutes will help to orient the cultivation to talented persons and choose the correct mode of the cultivation ,and help the students grow up, obtain employment, carve out, and finally achieve the aim of cultivating talented persons. Excellent enterprise culture, by way of cooperating and interacting with campus culture, can be penetrated into the concept of running a school, in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students management, campus culture activities and educational work etc.

  Key words: enterprise culture;campus culture in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institute;the aim of cultivate talented persons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已逐渐成为许多高职院校的共识,但是就引入企业文化的最终目的以及引入企业文化的途径和引进的内容等问题尚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有待于澄清。
  
  一、优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基于自身的行业、地域背景,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由全体员工共同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导向、行为方式的总和,属于职业文化的范畴。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必然包括三个部分:第一,优秀的企业理念。企业理念,包括企业的举办宗旨、举办方针、经营理念等,是最高层面的文化现象,可以说是企业的灵魂所在。

学海网
在一个企业的形象识别系统中理念识别即“MI”是最重要的(Mind Identity),它不仅指导企业的经营战略和发展方向,而且能够让客户从内心深处对企业的“性格”有一个认识;第二,完善、健全的制度文化。作为联系企业文化中人与物、企业理念与员工行为的中介,企业制度文化是一种约束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规范性文化,它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处于规范有序的状态,促使企业员工在企业管理和工作实践中,严格执行企业各项行为制度和管理措施从而保障管理目标的实现;第三,优良的精神文化(相对于物质文化)。包括员工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工作作风、团队意识等等,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沉淀积累而形成的优良传统。
  从本质上讲,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存在很多方面的不同:第一,职业化特征。企业为社会成员提供的是满足生存需要的“职业场”,因此作为“现代职业人”应具备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和团队合作的职业素养,职场中的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及职场化人际关系等等,都体现着企业文化的职业性特征;第二,鲜明的个性。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行业背景、赖以存在的地域环境乃至产品的市场特点等都有很大的差异性,使得企业在历史的沉淀中所积累的文化精神带有很强的“自主”特色;第三,功利性。企业文化的价值观以追求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以促进企业的生产与经营为根本出发点,强调实用,离开了功利性企业文化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1]20。因此,企业文化是一种经营文化,其最终目标是追求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而高职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目标是如何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培养优秀的人才,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要,因此学校追求的最大目标是社会效益。企业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之间的区别,使二者实现文化“对接”具有现实性。
  
  二、高职院校引入优秀企业文化的作用和意义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也日益受到重视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导致当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适应的问题,如:盲目模仿、移植普通本科院校,未体现高职教育自身的办学规律和办学特色;对于高职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模糊认识,未将企业文化纳入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使得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没有很好地结合,也与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脱节,缺乏“职业”特色;把校园文化建设仅理解为学生管理部门的事情,将其局限于学生管理和社团活动,并与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实践等人才培养问题割裂开来,最终无法顺利实现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1]57。
  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高职的办学方向、办学性质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以更好地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帮助高职院校找准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十分明确,学生一旦入校就基本上确立未来的工作岗位或职业方向,培养学生对未来岗位或职业的适应能力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点。而现实是,许多高职院校是由中专或独立院校升格、改制而来,对于本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甚至于高职的人才培养定位都比较模糊,尚处于摸索阶段,引入企业文化是帮助这些院校弄清对口企业(行业)对于人才需求的规格、质量,以确定自己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二)有利于高职院校正确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和完善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产学研模式,应加强校企合作。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很多国际知名的大型企业都在胶南市落户,他们早已形成自身固有的企业文化且具备很强的文化影响力、辐射力,采用把学校办到企业,由企业出资建设车间和生产线,学校负责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订单式”教学和管理的模式,符合当地的现实条件——企业有实力投资办学、学校节省土地资源、学生则直接在“准就业岗位”亲身感受企业的文化氛围,毕业即上岗,无需任何磨合,成功实现了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这就成为一种很好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顺利实现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
  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帮助高职院校成功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要求其办学方向与就业市场零距离对接,这就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必须与企业文化实现对接和融合,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成才、成人、就业和创业。
  1.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使学生在企业中较早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帮助学生学到与企业无缝对接的专业知识,上课即上岗,上课即能感受到企业的文化氛围,毕业后即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最大限度地消除或缩短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培训、磨合、适应期,尽快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在“胶南模式”中,通过实施“八定”(定计划、定内容、定人数、定岗位、定师傅、定质量、定目标、定效益)、5S(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的方针,学生直接融入企业及企业文化,亲身体验企业与企业、人才与人才之间激烈竞争的现实,亲自感受优秀企业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尤其是积极进取、以竞争求生存的意识,切身感受到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树立危机意识和时不待我的紧迫感,激发其学习专业知识的内在动力,对全面培养学生具备适应企业要求的岗位实践能力和职业要求,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3]31。
  2.将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熏陶有机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培养优良的职业素养。企业文化是一种职业型文化,强调“爱岗敬业、团队协作”的职业精神,高职校园文化则是典型的教育型文化。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引导学生尝试对不同文化和多元化价值观的认识、理解和认同,逐步培养高职学生作为未来“现代职业人”竞争求生存、质量谋发展的职业意识、团队协作、科学高效的职业能力,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为学生更快地适应社会需要,更好地服务企业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学海网
  3.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使学生在接受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升就业水平和获取就业机会。刚出校门的大学生社会阅历较浅,心理承受能力有限,书生意气浓,思考问题过于理想化且做事易冲动,在缺乏对企业文化足够理解和认同的背景下,一方面难以迅速适应企业化的管理,找不准自己的定位,跳槽频繁;另一方面企业对其工作能力也会产生怀疑,所以很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干脆以“有多少年以上工作经验者优先”将高职毕业生拒之门外。归根结底,纯粹的校园文化无法提供企业化的竞争氛围,也无法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心理承受能力,引入优秀企业文化是解决这个困境的重要途径[3]14。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创业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创业精神也是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但是,尽管目前高职院校为大学生创业做了很多方面的努力,如政策上扶持、资金上帮助、方式上引导,但是效果仍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长达15年左右单纯的校园文化熏陶后,缺乏企业生存理念的高职大学生实战经验不足,解决问题的自主能力欠缺,稍遇困难便临阵退缩,最终导致大学生创业“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局面。通过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来增加大学生的社会阅历,锻炼其面对挫折的心理素质,培养其吃苦耐劳的心理能力,才能够让他们更好地去创新,更勇敢地去创业。
  引入优秀企业文化,顺利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三、引入企业文化的方式方法
  
  要打破单纯的“为文化而文化”(即建设为校园文化而引入企业文化)的误区,明确文化建设的最高宗旨仍是服务和服从于人才培养目标。因此,不仅仅要从校园文化的自身建设着手来抓好这项工作,更应该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教学体系和学生管理、文化活动等各项工作来思考如何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笔者拟结合一些高职院校引入优秀企业文化的成功范例进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1.在办学理念中融入企业的精神文化。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首先要明确引入企业文化的目的,即更好地促进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最根本的是必须在高职院校的办学方针中融入企业化的办学理念,在校训、办学定位、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体现和融合企业的精神文化,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明德、精技、敬业、有为”的校训,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手脑并用,学做合一”的办学理念,十堰职业技术学院“自强、明德、敬业、崇技”的校训和“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具有诚信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创业意识,并具备学习能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等等。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采用“职业活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很强的仿真和生产性的教学情景中逐步渗透企业文化。基于“学习的内容是工作,工作的内容是学习”的教学理念,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做到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接轨,实现课程标准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协调;将企业实际的生产过程或项目活动与教学内容挂钩,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企业“项目”来开展教学活动,这是实现校企文化对接的根本保障。
  3.用企业化的方式进行学生管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引导学生逐步接受、适应职场化人际关系,正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俞仲文所言:“职业院校的学生是员工,但不完全是员工;教室是车间,但不完全是车间;教师是师傅,但不仅仅是师傅;校长是企业家,但不完全是企业家,”[4]21以及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管理企业化、教学职场化”管理理念等,都是以企业方式管理学生,引导学生适应职场化人际关系的成功实践。
  4.充分利用精神文明建设的平台,在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和思政工作中实现校企文化的互动与融合。第一,仿效企业实施“CIS”设计,突出职场化、企业化等特点。CIS(CorporateIdentitySystem)即“企业识别系统”,是通过对企业形象的有关要素全面系统地策划、规范,并通过全方位、多媒体的统一传播,塑造出独特、—贯的优良形象,包括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品牌、商标、标识、广告)等,其中“VI”即视觉识别系统是最具传播力、感染力的要素[5]。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在致力于打造自己的“CIS”,这无疑是件好事,但大多数是从塑造形象、提高核心竞争力等角度出发,没有考虑高职人才培养的特殊性,没有和普通本科院校相区别。高职的“CIS”设计必须突出职场化、企业化的特点,如“VI”设计中,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在实训楼里悬挂“学校工厂合一,教学生产并重”、“手脑并用,双手万能”、“让每个人找到合适的岗位,让每个岗位找到合适的人”、“学技术,练技能,当能手”、“质量在我手”“等标语,让学生直接感受企业化、职场化氛围;第二,利用社团活动宣传、介绍优秀企业文化。社团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成才环境、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等至关重要的窗口,也是联系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桥梁和纽带。利用社团活动宣传、介绍优秀企业文化,关键在于引入的企业文化要与本专业(行业)乃至未来就业的岗位对口,才能起到实际效果;第三,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充分渗透企业文化,如改革辅导员、班主任由学校教师担任的单一结构,聘请劳动模范、企业(行业)技术能手担任兼职辅导员、班主任或职业指导教师,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更能使学生接受职业道德的熏陶。
  
  [参考文献]
  ??
  [1] 朱小峰.试论企业文化在高职院校文化精神中的渗透[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20.
  [2] 蔡 宏.浅谈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57.
  [3] 雷久相.试论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互动与融合[J].教育与职业[J],2006,(9):14.
  [4] 杨国兰.论职业院校办学管理的企业意识[J].教育与职业,2007,(17):21.
  [5] 王 华.引入CIS战略打造高职校园品牌[N/OL]. https://www.wzvtc.cn/News/ShowNews.asp?id=2539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