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楼兰古文明遗存的现状及保护

楼兰古文明遗存的现状及保护

日期: 2009-11-14 15:49:53 浏览: 1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要:楼兰是两汉通西域丝绸之路上繁盛一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重镇,于公元四世纪左右消失在浩瀚沙漠之中,至20世纪初重被斯文•赫定发现后在世界上引起轰动,随后引起各国学者、探险者的高度关注。楼兰故地有着丰富的遗迹遗物:官衙、民居、寺庙、古墓......千百年来,楼兰一直受着风沙侵蚀,然后又受到探险者、盗宝者的掠夺与破坏。楼兰古文明有其特有的存在价值与意义。本文对楼兰古文明的现状做些论述,并对其保护措施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楼兰古文明 遗存 现状 保护
   楼兰是两千多年前新疆东南部罗布淖尔地区的一小王国,其地理位置位于东经98°22′22″,北纬40°29′35″。“楼兰”是张骞、司马迁完成的汉文音译。从后来考古发现的佉卢文资料看,楼兰人自称“kroraina”,既是族名也是国号,译成“楼兰”不仅与读音“楼兰”契合,文字也相当优美,既信且雅,可以说是一种高水平的译称。所辖范围据《中国丝绸之路辞典》载:“北到古代的孔雀河道,南至今米兰河流域及其以东地区,东通敦煌,西限流沙”。
   自斯文•赫定于1900年发现楼兰后,被称为“沙漠中的庞贝”。百余年来,楼兰一直是中国乃至世界各地探险家、史学家、旅行家们研究考察的热点,楼兰美女、楼兰古墓、楼兰彩棺……以其特有的神秘不断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这一切使其在欧、美、日等国拥有广泛的知名度,日本人甚至曾将1988年定为“楼兰年”,可见,楼兰在中国,而对楼兰的研究早已进入世界。
   楼兰一直处于风沙侵蚀之中,随后又受到盗宝者的破坏与掠夺,自发现后又被世界各国探险家侵扰。由于受着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楼兰的历史饱经沧桑,而在中国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有能力也有必要加强对楼兰的关注和保护,让曾经灿烂的楼兰古文明更辉煌。
   一、历史上的楼兰
   从1979年在楼兰地区发现的距今4000年前青铜时代的公共墓地——古墓沟来看,楼兰人在4000多年前就生活在这一地区。
   历史上最早出现“楼兰”这个地名是在西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今以小吏败约故,罚右贤王,使之西求月氏击之,以天之福,吏卒良、马疆力,以夷灭月氏,尽斩杀降下之,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傍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1]p45冒顿在宣扬统治西域大地上二十几个国家时,特别指出楼兰、乌孙、呼揭,可以说明楼兰在这一批小王国之中地位是比较重要的。
   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于元塑三年(公元前126年)回长安向汉武帝汇报时说到“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2]p1159,虽“兵弱易击”[3]p1159,但位置非常重要,影响汉王朝在西域的开发,“楼兰、姑师当道,苦之”[4]p1159。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从票侯赵破奴“虏楼兰王,遂破姑师”[5]p1159,到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汉王朝控制楼兰,“更其国为鄯善国”[6]p1160,从此揭开了楼兰历史新的一页,使此前王国都城变异为汉晋王朝在西域的长史驻地、屯田基地。楼兰王国的政治重心则转移到阿尔金山脚下的扜泥城,即今天的若羌绿洲。
   随着东汉、魏晋与西域、中亚的交流,丝绸之路畅通无阻,中西文化、贸易往来频繁,楼兰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
   公元39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平真君三年四月(公元442年4月),楼兰王国的后嗣——鄯善王国在经历近400年风雨之后,最后失落了自己的旗幡,只剩下一个流亡到且末的小王廷,逐渐没入浩瀚无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7]p67。
   7世纪时,唐玄奘西游归来,看到楼兰国已是“城廓岿然,人烟断绝”[8]p702。
   到1972年,曾经在楼兰辖区的罗布泊最后寂灭。楼兰在不知不觉中被忘却于历史河流中,沙漠的干燥气候奇迹般的保存下被遗忘了的楼兰的遗物,使我们在千多年后还能窥视到当年楼兰人的生活面貌。
   二、考古中的楼兰及其遗迹遗物现状
   19世纪末,沙俄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到达罗布淖尔地区,在此地捕获了野骆驼和野马标本;并把台特马湖当成罗布泊,由此引发了德国、瑞典与沙皇俄国地理学界激烈的讨论,随后世界各地探险家纷至沓来,为楼兰的发现带来契机,也为楼兰的命运带来灾难。
   (一)楼兰考古历程及发现。
   1、斯文•赫定发现楼兰。
   1900年瑞典地理学家、探险家斯文•赫定为找到他与俄国学者科兹洛夫的学术争论的新论据,由干涸的孔雀河道向东南进入罗布沙漠深处的雅丹地区,途中发现了一些房屋遗址。并在继续行进中因为向导奥尔德克的疏忽忘记了铁锨,在返寻过程中偶然发现了一座古城遗址,还带回一件相当精美的具有犍陀罗艺术风格的木雕,因条件限制斯文•赫定于1901年才再次进入这座规模宏大的遗址,经过仔细的勘察与发掘,出土了大量古遗物,随斯文•赫定到达斯德哥尔摩的除157件汉文纸、简文书外,还有不少佉卢文书,56枚五铢钱,剪轮五铢钱及许多箭簇、斧、镰、铜镜、甲片、海贝、珠饰、砺石、簪、乐器、木雕饰、丝、绢、锦、毛织物等等。后来通过对佉卢文木简文书的
   研究,确定这座古遗址即湮没千年的楼兰古城。这一发现轰动了欧洲,震撼了世界。斯文•赫定也由此享誉世界。
   2、斯坦因与楼兰。
   1906年至1914年,英籍探险考古家斯坦因两次来到罗布沙漠地区对楼兰古城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调查和发掘,并将楼兰遗址逐个编号,初次揭开楼兰古文明的全貌。出土大量汉文木简与纸文书,从中国运销到西方的丝绸捆、汉五铢等古钱币、木雕、装饰品、生活用品等珍贵文物,还发现了城墙遗迹……此次发掘用他自己的话说“把各群遗址中所能找到的遗物都清理出来了”[9]P17,“结果证明我的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我们清理的一连串遗址所得到的,要比我据遗址的数量或保存完好程度所期望的还要多,……构成主要遗址的一打左右房间中,每一间都出土有丰富的文书……仅一个巨大的垃圾堆中就有两百多件在木片和纸上的汉文、佉卢文……所有的艺术品和丝织品与尼雅发现物有着惊人的相似的犍陀罗风格在所有的木雕中颇为流行。”[10]P18
   此外还在米兰的吐蕃戍堡中获得一千多件吐蕃文书,11件突厥语文书。在清理第三号、第五号佛寺回廊护壁时切剥了大量的有翼天使像及一组佛传故事壁画残块。斯坦因认为从这些壁画中“我们找到了与猜想中的中亚佛教艺术原型最相似的样本……”[11]P22
   3、橘瑞超与“李柏文书”。
   1909年,日本大谷考察队成员橘瑞超沿孔雀河故道进入罗布沙漠,在古楼兰的一片废墟内发掘了“李柏文书”,即前凉西域长史李柏派驻此地后写给焉耆国王龙熙的信稿,这是关于西域历史的重要文物,提供了楼兰地区在公元4世纪初已归属甘肃河西走廊前凉王朝的物证。
   4、中瑞西北科学考察活动。
   1927年,斯文•赫定率一支由瑞典、丹麦、德国学者组成的考察队在西北进行了长达8年的考察。中国学者也参与了这次考察,并有许多成就,而且陈宗器成为解放前我国唯一一位到达过楼兰遗址的学者。
   (1)黄文弼与“土垠遗址”。
   1930年,中国考古学家黄文弼在罗布泊北端发现了西汉时的驿站,在其所著的《罗布淖尔考古记》中称为“土垠遗址”。该遗址位于一片低矮的雅丹地貌之中,有城墙、土台、烽燧亭、房舍、官署、仓储等遗迹,出土有汉简、铜器、铁器、漆器、木器、丝麻织物、生活用具与装饰品等大量珍贵文物据出土简牍内容可知,土垠遗址既是邮传和交通中转站,又可能是《魏略》等文献中提到的居卢訾仓故址,同时还是附近丝路沿线诸烽燧亭的管理机构。自汉武帝制定通西域战略后,在西域发现的汉晋时期汉文木简、纸文书数量不少,但明确有西汉纪年的文字只见于土垠。在土垠遗址中出土的72件汉文简中,纪年最早为汉宣帝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最晚为汉成帝元延五年,此时已改为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西域不知,还沿用旧号。
   黄文弼先生发现的土垠遗址,使学术界对楼兰政治、经济、交通状况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深化。
   (2)贝格曼发现小河墓地。
   1934年,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据罗布人奥尔德克提供的情况,费尽周折找到了“小河五号墓地”,之后,在贝格曼的带领和指导下考古队又找到了“小河十号墓地”,“小河七号墓地”等一批墓地。据贝格曼日记记载,他认为这个古墓群的雄伟气魄无法用语言或文字来描述。他们在这里发掘了大量文物并获得了许多考古发现。古墓中,既有楼兰土著,也埋葬着一些身穿丝绸的上层社会人士,具有来自遥远地区种族的特征,显示了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差别。这对深入认识湮没千年的楼兰古国是非常重要的出土资料。
   贝格曼到小河墓地之前这个古墓群已经遭到人为破坏,但他还是在此地发掘了大量重要文物:棺木、随葬的船桨形物、人形木雕、覆盖古棺盖上的牛皮、死者用的毛斗篷和戴的毡帽及各种小饰品等,还发现一些保存完好的木乃伊。
   小河墓地的发现为揭示两千多年前罗布泊地区的古文明提供了重要物证。
   5、新中国学者对楼兰的考古调查。
   20世纪前期楼兰大地留下了外国探险家、考古学家的足迹,20世纪后半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界对楼兰进行调查与开发,取得了许多新的成就,对楼兰古文明有了更多新的认识。
   1980年,新疆考古研究所组织的楼兰考古队与中央电视台“丝绸之路”拍摄组合作,分两路进入楼兰古城。考古学家王炳华、侯灿在孔雀古河道北岸,距楼兰70公里处发现“太阳墓”。该古墓有数十座,每座都是中间用一圆形木桩围成的死者墓穴,外面用一尺多高的木桩围成7个圆圈,并组成若干条射线,呈太阳放射光芒状。经碳-14测定,太阳墓有3800年的历史。此次出土的“楼兰美女”在后来的库尔勒出土文物展览馆展出,引起轰动。
   1986—1988年,新疆考古人员多次进入罗布泊地区做寻找伊循道的考古调查。经勘察证实了从古伊循城通往楼兰古道的存在,还发掘了一批东汉织品,如“延年益寿大益子孙”锦、“长寿光明”锦、“长乐光明”锦、“长葆子孙”锦、瑞兽纹锦、瑞禽纹锦、波纹锦等。
   2000年,为纪念楼兰古文明发现100周年,一支由中国多学科专家组成的科学考察队深入罗布沙漠,重新找到了失而复得达66年的小河墓地遗址,并进行了科学考察。
   (二)楼兰主要遗迹现状。
   从前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楼兰的沧桑历史。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往来与楼兰自身的发展造就了显赫一时的楼兰古文明,然而它却在公元四世纪神秘的消失于历史之中,淹没于漫漫黄沙之下。一千多年后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时又被所谓的探险家们肆意发掘,还不时遭盗宝者洗劫,深深打扰了沉睡的楼兰古国。目前,楼兰主要遗迹及现状大致如下:           
   1、楼兰古城遗址。
   楼兰古城位于罗布泊西岸,北距孔雀河约20公里,西北距库尔勒市350公里,西南距若羌县城330公里。古城现占地12万平方米,略呈正方形,边长约330米,用泥土、芦苇、树枝相间修筑的城墙仍依稀可辨。城内布局大致分为三个区域:官邸、宗教活动区(城东北区)、生活区(城西南区)。主要建筑有著名的“三间房”、佛塔等。
   该遗址曾为楼兰国都,后为西域长史府所在地。
   2、土垠遗址。北距得格尔175公里。东通敦煌,西通渠犁、龟兹和乌孙,南通伊循接西域南道,北通车师连接西域北道,并可达天山北麓地区。
   3、古墓遗址。
   (1)小河墓地古墓群。即前文提到的贝格曼首先对世界公布的古墓群,其中最著名的是被他命名为“奥尔德克的古墓群”的“有一千口棺材”的小河5号墓地。小河5号墓地位于孔雀河下游河台以南约60公里处的沙漠中,东距楼兰古城约100公里。在一个底面积为70×35米的小山丘上直立着几百根巨木,高的一组平均高出地面4.25米,直径大约相同,约0.25米,它们全是多棱柱,每根有7—13个侧面,这当中包括彩绘的巨大木柱、精美的木栅栏、真人大小的木雕人像……曾有专家认为是重要的王陵。此外还有小河7号、小河10号墓地等。
   (2)“太阳墓”。前文有具体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
   4、米兰遗址。
   位于楼兰以西。在它10平方公里内,分布有佛塔、烽燧、古堡、墓地和淤于沙下的灌溉渠系遗迹。米兰,属古楼兰国的地域,中国汉代曾在这里屯田,一种有争议的说法认为这里是楼兰国迁都后的新国都。这里曾发现过“印度文化特征的绝妙壁画”——带翼天使,以及公元8-9世纪的吐蕃藏文木牍;这里是揭示楼兰古国神秘兴衰的重要史迹,是佛教东传由新疆进入内地的重要地域,也是史记中少见的吐蕃与西域交流的证明。
   三、楼兰古文明保护的意义及措施
   楼兰古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在过去被保护得很好是因为沙漠环境恶劣,使人们对那片土地望而却步,才使得它在千年之后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时让人惊叹。自被发现后便有大批探险家、盗宝者接踵而至。随着科技进步,人们征服沙漠阻碍的实力大大增加,GPS定位系统、沙漠越野车,石油测线等技术的帮助,既为科学考察带来便利,也使盗宝者有机可乘。
   当今楼兰正受着自然与人为的双重破坏。“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新疆小河楼兰遗址主要发现人之一杨镰不无焦虑地表示,除了环境恶化,旅游者的人为破坏是最致命的。‘照这样下去,20年以后,可能再也见不到楼兰了。’”[12]“自然条件的变化是威胁楼兰遗迹的一大杀手:‘比如说,前段时间去的时候见到一个典型的古代和尚住的居室,但8月去就见不到了,原因是前一阵下了一场雨,整个塌了。’”[13]“自然的力量首当其冲,而人类的力量在破坏遗迹方面也不甘示弱。上世纪80年代被中国学者重新发现的孔雀河北岸的‘太阳墓地’,发现不久,杨镰就去看过。这次回到新疆,他路过太阳墓地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好好的柱子在那儿,来旅游的人就非要把它拔出来,大家都来拔,就没剩多少了。’”[14]
   楼兰古文明的保护有着多方面实用价值及理论意义,应加强对其科学保护。
   (一)楼兰古文明保护的意义。
   1、古楼兰的生态问题对当今世人有启示意义。
   楼兰地区生态环境恶劣,楼兰古国在史籍记载中“地多沙卤,少田,寄谷仰顾旁国”[15]P1159,小河墓地的“千口棺材”,“太阳墓”成千上万根树木的存在,被一些学者推断为楼兰消失的原因之一。砍伐树木导致其生态的恶化,最终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在楼兰出土的约写于公元3世纪的一件佉卢文木简中,就有保护树木的敕令:“禁止随便砍伐树木,连根砍伐树木者不论是谁都罚马一匹”[16] p110,“在树林生长期应防止砍伐树枝,砍伐大枝者罚牡牛一头”[17]p110,这大概算我国最早的保护森林的法律条文。
   从古籍中我们可以知道楼兰地区环境自古呈现恶劣状态,而楼兰先民也能对此制定保护措施。在环境问题日益紧张的今天,我们在发展的同时是否更应该关注环境状况呢?这应是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近几年来北方沙尘暴次数上升,重庆2006年的旱灾、2007年的水灾,都给人们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失,人类社会总会不断往前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测、防范,以减少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损失。
   2、楼兰古文明的重现为研究楼兰历史面貌及其发展状况提供了史籍之外的资料及证据。
   (1)楼兰地区遗骸为研究古代楼兰人种族特征提供了证据,也是考察古代楼兰人的来源的重要依据。体质人类学家韩康信从楼兰女尸的体质特征中得出楼兰先民具有高加索人体质特征。此外,通过楼兰地区古尸及随葬品为直观当年楼兰人的生活提供了科学资料。从楼兰地区的木简还能考察楼兰语言的归属及来源,以及与其它地区、国家的来往与联系及相互影响程度。
   (2)楼兰地区的民俗学遗物是研究楼兰人的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资料。古墓沟出土的小麦粒经农业专家分析鉴定是我国境内所见最早的普通小麦、圆锥小麦的籽粒标本。
   (3)楼兰的消失已成为千古之谜,至今尚未定论,从楼兰遗迹遗物等方面的研究中或可找到答案。楼兰消失原因的揭示,对沙漠的演变研究也将有着重要意义。而且,通过对楼兰消失原因的研究能对西域衰落的原因有所启发。西域众小国如尼雅、精绝、且末等几乎都消失在同一时期,它们之间是否有联系,这都是有待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3、楼兰古文明为了解楼兰发展史提供了更多证据及信息。
   古籍中对西域记载情况甚少,楼兰重现为研究古代东西文明交融、古代中原王朝对西域的政策、古代西域发展情况、古代西域人民的生活等内容提供了更多信息,而完整、集中的遗迹遗存会使研究更顺利,使研究成果更丰富详实。
   4、楼兰古文明在国际上的影响能激发楼兰故地附近居民及中华人民的荣誉感,有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团结的功能。
   5、楼兰古文明的研究成果对弘扬古楼兰文化、促进新疆旅游发展有重要作用,而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则其保护非常重要。
   楼兰古文明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对楼兰遗产的保护方案的科学规划与保证,是为确立在一个有序完整的环境下研究、开发楼兰的重要前提与基础。
   (二)楼兰古文明的保护措施。
   楼兰保护任重而道远,涉及到公安、环保、旅游、文物等多部门和单位的工作,只有全社会发动起来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1、确定保护区域与对象,有的放矢。
   楼兰地区地域广阔,遗迹遗物大都处于露天状态,而且分布广泛,这加大了文物的损伤及流失程度,也增加了保护难度。
   只有对古遗址、遗迹的分布区域有准确定位,然后进行有目的的保护,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财力,才不致既浪费过多能量又收效甚微。
   2、挖掘整理与保护结合,分门别类,室内保护与室外保护结合。
   楼兰地区各处遗址中文物丰富,对于这些文物可在技术范围内对其进行发掘整理,进行更有利于保护的室内保存;同时对它们进行技术鉴定,深度发掘其文化内涵,进行文字记载。而对那些暂时没有把握使其得到较好室内保护的文物就让它们保持原状,进行室外保护。
   3、加大法律保护力度,使楼兰文明的保护有法可依并保证实施。
   据了解,目前国际上新疆出土文物价格正在节节攀升,毛织品正在以平方厘米计价,干尸标本更因难以出境而成为天价。
   新疆2007年3月27日在自治区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听取了关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文物保护法〉办法(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从中可以知道,政府加大了对擅进未开放文物保护单位的处罚力度,如对违反规定进入未开放文物保护单位者的处罚金额,个人罚款由200元提高到1000元至1万元,单位罚款由1000元提高到5000元至5万元;对以营利为目的组织参观、旅游、探险的,除没收非法所得外,罚款金额也由1万元至5万元提高到2万元至10万元。此外,为更好保护文物、实施《文物法》及《实施办法》,《草案修改稿》还增加了配备人员的内容,规定县以上文物行政部门可根据需要建立健全文物行政执法机构或文物行政专职执法人员。
   《办法草案》等法律文件的颁布对楼兰等古文明的保护是非常有利的,但最重要的是落到实处,才能达到最终目的,取得更好的成效。
   4、培养当地居民的爱国意识及文物保护意识。
   楼兰盗墓案件中,大多数盗墓者都是沙漠边缘的农牧民,他们除了了解沙漠习性,对文物几乎一无所知。他们只知道沙漠里的宝贝值钱,却不知道损害了国家的利益。“新疆随着旅游的开发,一些号称是沙漠活地图的向导,不顾国家不准进入未开放的文物保护区的禁令,频频带各种名义的旅行团进入楼兰地区,他们中有的人实际上就是贼导”[18]。因此,各相关部门应在当地加强爱国宣传及文物知识宣传,让当地居民了解文物的重要性及了解相关政策,使当地居民自觉形成文物保护意识,同时也能增强对外来盗宝者的监督。从而既减少了古文明保护阻力又壮大了古文明保护队伍。
   5、建立旅游保障体系。
   罗布淖尔地区成立了一个“罗布淖尔遗产保护委员会”,经他们的科学规划,使到楼兰旅游的游客能一定程度上有序开展活动,但是在大量游客纷至沓来的状况下,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游人对古遗址进行故意破坏,这些都是应该加以制止和防范的。对此,旅游部门应该加强对游人保护文物的宣传,同时加强文物保护的法制宣传,采取软硬结合的手段,使游人自觉形成保护古文明的意识。
   6、改善楼兰故地周围的生态环境,建立更有效的生态系统。
   1980年,水利工作者饶瑞符在米兰地区已成废墟的唐吐蕃戍堡附近的沙地上发现一处布局合理的古代灌溉渠系遗迹,在今天依然可以加以利用。
   科学工作者在罗布荒原打出了一口深465米的淡水井,储水面积达140平方公里,含水层厚达232米,日出水量达452.5立方米,且疏勒河每年以2000万立方米地下水源源不断供给。这些无疑为罗布泊地区生态建设提供了条件。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抓住西部开发的机会,利用该地的水利资源及人文资源,大力改善西部的生态环境,提高其经济发展水平。
   四、结语
   再珍贵、知识再丰富的人类遗产点,不加以重视与保护,终会有一天在自然、人为或者二者共同作用下,或消失于历史视野中、或流失于各处,失去了本应有的价值。
   楼兰古文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楼兰研究在世界上有着丰富成果,中国研究楼兰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楼兰遗址的特殊性决定其首要任务是对其进行必要的保护,保证其不再受更多破坏。旅游业地位的上升、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制定等都为楼兰的保护带来契机。在新时期与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更好的规划楼兰的未来。
   注释:
   [1][7][9][10][11][16][17]王炳华著.沧桑楼兰[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
   [8][唐]玄奘撰.周国林注译.大唐西域记[M].长沙:岳麓书社,1999.
   [2][3][4][5][6][15][东汉]班固撰.汉书•西域传[M],第六十六上.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
   [12][13][14]摘于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2006(11).
   [18]南香红著.盗墓惊楼兰[J].南方周末,2003.03.27.998期.
   参考文献:
   [1]贝格曼著、王安洪译.新疆考古记 [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7(11).
   [2]王恒杰.张雪慧编著.民族考古学基础[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3] 陈建新编著.来自地底下的声音:中国历史考古大发现 [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1).
   [4] 黄剑华著.丝路上的文明古国 [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1).
   [5]刘君著.最后的守望[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9).
   [6]任重著.绿洲楼兰古城迅速小时现象的思考—试说毁于异常特大的沙尘暴气候[J].北京:农业考古.2003(03).
   [7]杨建新著.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8] 王兰平、奉继华著.探险与盗宝[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3).
   THE REMAINS OF KRORAINA CULTURE’S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TECTION
   Abstract:Kroraina was a very prosperous city during Western Han Dynasty and Eastern Han Dynasty and was the center of politics、economic 、culture and military on the Silk Road which lead to the Western Regions. But Kroraina disappeared in the vast desert around 4 AD. When it was rediscovered by Sven Hedin at the early of 20th century, it caused a stir at once in the world and drew great concern from academics and explorers of all countries. Kroraina town was rich in relics possessions: drama, dwellings, temples and tombs……For thousands of years Kroraina has been subjected to sandstorms in the desert and destructed by explorers and treasure thieves. The ancient civilization of Kroraina is unique and valuable. This paper descript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Kroraina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protect it as well.
   Keywords:Kroraina culture; remains; present situation; protecti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