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谈职高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浅谈职高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日期: 2006-7-25 1:44:44 浏览: 176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摘要: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的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或力量,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影响职高生学习动机主要在于三个方面,因而在职高的教育教学中,要设法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多给学生关心和爱护,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等,同时,要努力维持已有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学习动机 激发 维持

当前,职业高中学生普遍存在学习行为习惯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在校期间报着“混”的思想,给职高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职高生的学习动机是否清晰、正确,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这方面的认识及措施。
一、学习动机及其与学习的关系
心理学认为,动机是驱使人们活动的一种动因或力量,它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的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标等;而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的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或力量,是人类行为动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兴趣等形式,对人们的学习起推动作用。学习动机按动力的来源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学习动机是由内在需要引起的,来源于认知的需要,即求知欲。这是成功动机中最重要、最稳定的部分,发源于好奇心和喜欢探究、操作、理解以及应对环境的心理倾向。外部动机由外部动机引起,反映凭自己的才能和成就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或他人评价的愿望和要求,从尊重和自我提高的需要中派生。如在学习中,学校奖励、老师表扬、家长赞许、学生羡慕等都能成为外部诱因而产生外部学习动机。比较而言,内部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持久而稳定,但作用力强度上有时显得薄弱;外部学习动机对学习影响的持续时间短且不稳定,但作用力强度有时显得较强烈。因此,若要产生长久的、较强的学习动力,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
学习动机作为一种学习动力,通过加强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集中学习注意力而直接促进人们学习。但并不是学习动机越强烈,学习效果就越强。心理学家耶克斯认为:学习动机过强,会产生焦虑情绪,影响学习效果,中等强度的学习动机最有利于学习。另一方面,学习效果也反作用于学习动机。学习效果的好坏,通过学习者的成败体念,可强化或削弱学习动机。
由此可见,要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必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将激发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结合起来,并适当控制动机强度。
二、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在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方面,很多心理学家作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很多有影响的观点。归纳而言,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最典型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习者本人的成败体验。即学习者对自己经受的成功或失败后,自身的感受、他人的评价对自己的影响。心理学中的动机强化理论认为,动机与行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学生因学习而得到强化(如鼓励、表扬等),就会产生学习动机;如果没有得到强化,就不会产生学习动机;如果学生的学习受到惩罚,则会避免学习的动机。二是学习者社会归属、得到承认和他人尊重的需要的满足度。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分为多个层次,从基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承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需要到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多个层次中,只有低一级的需要得到满足,才会产生高一级的需要。三是学习者对自己经历的成功或失败的因果分析。很多人习惯把成败归结为自身能力的高低或运气的好坏,两者都容易削弱学习动机,取得成功就单纯认为自身能力比别人强或运气比别人好的人,往往经历不起失败的考验;遭受失败就单纯认为自身能力比别人差或运气比别人差的人,往往没有成功的信心而不愿努力。心理学家维纳在成败归因理论中,提出了影响成功的六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他人帮助、个人情绪。这些因素有的是可控的,有的是不可控的;有的是内在的,有的是外在的;有的是稳定的,有的是不稳定的。因此,简单地把成败的原因归结为能力高低或运气好坏显然是错误的。
三、职高生学生学习现状及分析
职高生在思想上较普遍存在学习无方向,无理想。在校读书仅仅是因为自己学习成绩差而无法上普高考大学,只是为了家长的意愿在此“混”一个高中文凭,或是因为自己不想做事,而认为读书好“玩”,因而他们在思想上对学习无什么要求,也不需要达到什么目的。一切任其自然,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职高学生在学习方面较普遍存在厌学情绪或倾向,学习自觉性、自信心差,没有学习热情,有的学生则表现为时冷时热,即学习的积极性维持不长,反映早学习中表现为厌倦、逃避学习尤其是理论学习,上课纪律差,注意力不集中,不愿做作业,害怕考试或对考试麻木不仁。即使是专业课,虽然普遍存在喜欢参加专业实践、动手操作,但不少学生并不是出于求知的需要,而是出于一种好奇或觉得好玩,或者是对课堂的一种逃避。透视这些现象不难看出,职高学生厌学的更本原因是学生缺乏内部驱动力,即缺乏学习动机。
首先,职高生普遍缺乏内部学习动机,求知欲不强。这并不是他们生来就缺乏好奇心、好胜性及求知欲,而是早在小学或初中阶段。往往由于考试失败而受到教师、家长的指责甚至打骂,而逐渐产生对学习考试的恐惧心理,成为“应试教育的失败者”,求知欲不断遭到削弱。
其次,职高生往往受别人歧视,自尊心常常受到伤害,也阻碍了学习动机的激发,职高生由于学习自觉性差,学习成绩差,讨厌学习而受到歧视,其自身渴望得到他人承认和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因而难于产生认知,即学习的需要。
再次,不正确的归因损伤或泯灭了学生的自信心。很多教师和家长常常指责成绩差的学生“笨”,“蠢”,把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归结为学生智商低、接受能力差、脑子笨等,严重损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导致学生惯于把学习中的失败归结为自身能力差,最终变得不思进取,成为“惯于接受失败者”。
四、职高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如前所述,学生缺乏学习动机的原因,主要是各种不利的环境因素尤其是教师家长的不公正对待或不正确评价造成的。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应从创设适合的教育教学环境入手,正确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逐渐激发求知欲望。
(一)设法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研究发现,具备新奇、变化、夸张、复杂,含糊不清这些特征的信息会作为诱因唤起人们的认知好奇心,之所以这些刺激特性能唤起人们的好奇心,是因为它们所提供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经验不一致。能够引起认知上的矛盾,导致心理不和谐状态的出现。使人产生疑问、迷惑、混乱,促使人们产生对信息的探索行为,在教学过程中,将学习者引入到一种认知矛盾的状态,是使之产生好奇心的有效途径。“创设问题情境”是引起认知矛盾的常用方法。问题情景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环境。我国著名教育专家魏书生就是一个惯于创设问题情景的行家。他通过不断创设问题情景,激发了一批批别人认为是“朽木”的后进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便使那些后进生最终成为优生。问题情景的创设并不一定要在课堂上,不一定是课本上的难题。也不一定是学习上的问题,但一定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能吸引学生去思考、努力解决。问题难度不宜过简或过难,否则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当学生解决了问题后,一定要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这时最关键的一步。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其自信心就会不断增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也会不断增强。教师布置作业、出卷考试都是创设问题情景的一部分,都要注意难度的把握。另外,我们知道大多数职高生都很“怕”文化课。一般学生文化基础学科较差,也不想把它补起来。所以对于文化学科要求不宜太高,对于教材的内容可以大胆的取舍,但须坚持“必须、够用”的原则,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职高的专业课,这是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重要途经,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新鲜感,好奇心,好动性,使职高生对专业学习产生兴趣,达到“我要学”。
(二)多给学生关心和爱护,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
教师要彻底去掉高高在上的架子,从学生学习和生活等多方面关心学生,爱护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不歧视差生,让学生感受到你是真心对待他们,对他们没有失望,真诚帮助他们进步,学生便会解除思想上的自我封闭和对教师的逆反心理,自觉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帮助。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真正理解到职高生是“人”也是“学生”,他们同普高学生一样也需要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谈心,真正了解他们所想,深入他们思想,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良师益友”师生关系。爱生也是教师的天职,特别是一部分职高生,由于家庭问题,没有得到父母真正的爱,才造成他们今天的学习状况,如果能得到教师的爱,他们的潜能也一样能够开发,一样能成为“好学生”。正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所言:学生的归属和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便能产生高一级的需要——认知的需要。
(三)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回遭受失败,尤其是职高学生,遭受的失败可能会更多。很多学生遭受失败后,看上去若无其事,其实已经麻木不仁。他们对待失败已经习以为常。教师要让他们懂得影响成败的因素不仅仅是个人能力,还有很多因素。要引导他们正确分析失败原因,克服不足,教会学生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教师可积极做好归因训练:第一,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可以通过观察,谈话或问卷测验来进行。第二,让学生进行某种活动,并取得成败体验。可让学生通过专业技能练习,单元测验,回答问题等取得成功与失败的体验。第三,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可让学生在 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中选择其成败的原因。第四,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当学生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时,教师要及时给予积极强化。如果学生将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归因指导,告诉学生成功是你努力的结果,而失败则是你努力不够。只有当学生真正认识到所经历的很多失败并不是因为自己比别人愚笨,而是其他各种原因,学生才会重新审视自己,重树学习信心。
(四)明确学习的目的意义,变社会教育要求为职高生自己的学习需要
简单的说就是“要我学到我要学”。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旨在使职高生明确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增强职高生的学习责任感。社会所需要的不仅仅是高知识的本科生、研究生,而且还需要大批的专门技术人才。当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数千万计的专门技术人才,职高学生好专业技术,就是符合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就是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作为一个人的发展来说,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学好专门技术,也能更好的解决解决自己将来的就业、生活,也能在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中获得事业的成功。这一方面的例子很多,例如职高生王涛、陶志明、李文山等很多职高生毕业以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
(五)增强职高生的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一是教师在学校中让职高生产生更多的成功体验,要善于给职高生提供难度适中的学习任务和要求。二是为职高生提供适当的榜样,最好是来自他们身边的榜样,使他们有认同感。三是恰当的运用外部强化,对学生达到某一目标或要求时,要及时作出评价,奖励。四是使职高生学会自我强化,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固然重要,维持学生学习动机更不容忽视,正所谓毁树容易种树难。
不同的学生因个性差异、所处环境不同、个体经历不同等,产生厌学的原因必然会有所不同。这就是要求教师要更深入地了解学生,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出。
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关键在教师。当然也离不开家庭的配合教育和社会的支持。
职高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也是一项细致的、反复的工作。教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允许学生在改正错误和缺点过程中的反复和反弹,要能细致观察到学生的变化,那怕是细微的进步。因此,职业学校对教师要求更高,更需要教师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对学生体贴入微的爱心、宽广的容人之心和锲而不舍的耐心。

参考文献:
1、张向葵主编:《教育心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2003年版。
2、陈安福主编:《中学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3年版。
3、唐凯麟主编:《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年版。 
4、楮春兰:《职业学校学生心理特点及咨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第7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