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我的“后进生”教育观

我的“后进生”教育观

日期: 2006-7-22 20:02:05 浏览: 16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湖南省汨罗市湘雅职业中专 黄望群

[提要]
后进生是教育教学工作中一个弱势群体,如果教育不得当,近者会影响其个人学习及品德养成,影响班集体整体推进,远者会危及社会,对社会安定团结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而,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从后进生的类型,心理特点,形成原因及转变方法进行详细的阐述,希望能为后进生的探究工作尽一些绵薄之力。
[关键词]
后进生;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的素质教育,正要最大限度发挥个人的潜能,扬长避短,使之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然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素质及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影响,往往会分解成多种不同层次,出现先进后进的差别,出现这样的差别;除了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也起着作用;除了教育的外在环境,教育方式也参与影响;除了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我们教育目标:是要让所有的学生得到进步,得到提高。这样就应注意研究后进生的形成特点,表现形式,重视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在教育词典对“后进生”是这样定义的,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其类型复杂多样,心理特点因人而异,其形成的根源复杂,就好像一个患了严重疾病的病人,“病去如抽丝”,决不是轻易就能根除的。因而对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去做好转化工作,是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一、后进生的类型
1、思想道德不高
这些同学大都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生活无目标,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的同学不懂得尊老爱幼,缺乏爱心;有的同学自私自利,个人主义严重,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己与他人,甚至与父母的关系,缺乏最基本的责任感,义务感;有的同学甚至对道德、法纪愚昧无知,常表现为亡命称霸的英雄观、无政府主义的自由观、低级下流的乐趣观。
2、心理健康不全
这些同学在处理同学关系时过于重感情、讲义气;在日常道德行为上言行不能统一;在情感特征上是重哥们义气,常常不分是非的感情用事;情感不稳定,变化多端,喜怒无常;有的同学的叛逆性过强,存在着很不正常的反抗心理和逆反心理。各种资料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尤其是后进生的心理健康的问题更多也更严重。
3、行为习惯不良
这些学生有的生活上自由散漫,纪律观念不强;有的劳动观念淡漠,劳动习惯差;有的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有的懒惰、贪玩,经常迟到或早退甚至旷课;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有的同学学会了抽烟甚至有烟瘾;有的酗酒、盗窃,打架闹事;有的常出没于三室一厅和网吧;有的和街头流氓整天混在一起,甚至违法乱纪。
4、学习成绩不佳
后进生最普遍的特点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记得有“诗”是这样写的“小子本无才,父母逼着来,白卷交上去,鸭蛋滚下来”,从中略见一斑。他们当中有的智力较差,理解力不强;有的反应迟钝;有的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强,甚至“破罐子破摔”;有的学习无目标,态度不端正,无心读书。
二、后进生的心理特点
正因为后进生的类型多种多样,表现形式不相同,因而他们的心理特征也各有特点。
1恨。 恨自己“笨”,“不成器”,“不成钢”。这种心理主要是那些学习态度尚端正,但学习成绩总是无大起色的学生。他们不是没有拼搏过、奋斗过,却一次一次尝到失败的“苦果”,于是他们动摇了,退却了,丧失了“自信”。
2混。 不正视。这种学生虽是“后进生”,往往因家庭境况较好,而无紧迫感,热衷于穿名牌,交朋友,追明星、玩电脑,看到别人学习艰苦认为是不值得的,且寻得“欢乐”、“开心”就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到个毕业文凭就行。
3诲。 这部分“后进生”,他们对以往由于自身的所作所为而造成的某方面“差”的状况后悔,为目前差人甚远而担忧,为找不到正确的方向而彷徨,为没有正确的“向导”而发愁。这部分人在“后进生”中绝不占少数。
4灰 。自暴自弃。这也是“后进生”中一种较普遍的心理。他们认为,自己在思想品德或学习方面的“差”,甚或“双差”,如今已是积重难返,长期以来,老师已经形成了“某某是差生”的概念,我即使想努力,也未见有什么用,特别是那些“双差”生,以往也可能跟老师发生过争执,给老师留下过不好的印象,他们看自己前途,一片黑暗,于是也就缺乏前进的动力,缺乏前进的目标,而采取自暴自弃,“横竖横,拆牛棚”的态度了。
5毁 。这种心理的“后进生”是极少数。他们往是因为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而恼怒,或受到误解而形成的一种扭曲的变态心理,于是就产生一种想毁掉自己或毁掉别人的念头,这种人数甚少,但为害极大,若不注意防范,妥善处理,往往容易酿成极大的苦果,造成极大的损失,所以一定要特别注意。
当然,实际生活中,情况则更为复杂,有的悔恨交加,有的是既灰又混,有的是由恨而灰,等等,教育者应该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总结。
三、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后进生的成因是多面、复杂和长期的,只有找到了病源,从源头挖起,才能“药到病除”。教师就本着理解的原则,摸清其犯错的原因和动机,想办法接触他的同学和交往的朋友,可采用通电话、家访的等种形式与家长联系,从侧面了解其学产生活背景、家庭教育背景、人际关系背景、心理发展过程、成长经历等等, 为转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 家庭的原因
1父母的综合素质水平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将直接影响着孩子。但有的家长热衷于赌博、嗜酒,甚至游手好闲,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的父母性格暴躁,教育子女没有耐心,动不动就大打出手;有的父母文化水平低下,子女认为不值得听取;有的父母见识面狭窄,难以教育“见多识广”的子女。
2两代人之间存在着代沟,相互之间的沟通困难。
父母整天忙于工作,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较慢、较少;而青少年接受新事物快,思想新潮,因此,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存在着许多障碍。做父母的对孩子情况知之甚少,甚至认为只要有钱给他们用就行了,“这么好的生活条件,我们以前是想都不敢想,他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但却不知道其实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心灵的沟通。有了这种思想怎能教育好孩子,又怎能谈得上因势利导呢?
3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
许多家长都是忙于生计,托孩子的爷爷或奶奶看管,而老人则一味溺爱,对孩子缺乏严格的管理;有的虽在家,却疏于管理教育孩子,甚至放纵其行为。有些家庭是父母离异或由其它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对防子的关心不够。从对后进生的家庭背景资料分析来看,父母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是形成后进生的重要原因。
(二) 学校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的出现和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密切相关。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疏忽或失误,班级和学校的管理不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
1、 学习遭受挫折后,教师却诸多责骂,使其丧失了学习信心。
学生在学习上屡遭挫折后,他们很是需要得到同情和帮助的,但如果教师缺乏应有的耐心,挖苦、讥讽、责骂他们,必然会使学生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几经挫折,失去信心,仅有的一点兴趣也消失了,厌学情绪自然就会出现偏离集体的倾向,在行为上就会出现失控的现象,最终发展成具有“粗野情感和后脸皮性格的人”,甚至会以各种反常的行为与班集体抗衡,少数的后进生就会到社会上寻找自己的“地位”,这也是发展的必然。
2、 某些爱好、特长受到压抑,使其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爱好,后进生也不例外。但如果班主任因他是后进生,便觉得他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让他参加一些活动,不让他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甚至于处处都鄙视他。那么,久而久之,后进生就会错误地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以至于逐渐地对个人,对集体完全失去信心。在特定的诱惑面前,甚至会失去理智而无法控制自己,来个“破罐子破摔”,从此一蹶不起。
3、 学校采取的有些管理手段严重地伤害了后进生的自尊。
有些学校为了加强管理,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制度,如学校一日常规量化管理等等,这些制度的实施表面上管理效果好了,但却把学生管死了,有时班级因为某个同学扣了分,实际上是扣了班主任的津贴,因而班主任便狠狠地把这个学生训一顿,解决问题单一化,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有的学校为了升学率,对后进生另眼相待,要不劝其不要参加考试,要不就分个重点班,这对在差班的同学是一种无形的伤害,使得这些后进生更加不想学习,继而无事生非,各个方面全面滑坡,越来越差。
(三)、社会原因
1、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青少年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
不少青少年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在公德方面存在知行错位的现象;社会中恋爱、婚姻、道德观念混乱,婚外恋、婚外性行为日益增多,家庭责任感淡漠,重幼轻老现象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另外,贪污腐败现象也使青少年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滋长了好逸恶劳的思想。
2、 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影响了对青少年培养的投入。
培养子女投入是巨大的,有的家长因此觉得不划算,甚至觉得子女早一点赚钱自己也可早一点亨福;或是把钱挪作它用,有的家长舍得建豪华的房子,却舍不得花钱给孩子读书,这样的家长在乡村并不少见。这样造成青少年无心学习,甚至也觉得本来就应如此。
3、 消费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其负面的、消极的方面对青少年的危害更大。
影视、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给总部分青少年虚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可能;商家为了商业利润竭尽了手段,吸引人们消费。在商业行为中不适度的夸张其说,使得一些青少年注重享受而逃避劳动;暴力、色{学}情的内容也使得青少年往不良的方向发展。
在长期的青少年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专家们认为社会方面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利影响的主要方面有:(1)歌舞厅、酒吧等娱乐场所限制未成年人消费问题;(2)媒体宣传上不适当内容对未成年人的人生观形成的影响问题;(3)未成年人走上不良道路后社会该施以怎样教育;(4)未成年人遭受暴力侵害的法津支持及社会支持。这些都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问题。
四、后进生的转化方法
(一)、爱心和耐心是转化后进生的前提条件。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是人性,对孩子深沉的爱,兼有母亲亲昵的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的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特级教师斯霞也曾说:“工人不爱机器怎能做工?农民不爱土地怎能种好地?教师不爱学生他能教育好学生吗?
是的,热爱学生,是老师的崇高的道德情感,也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只有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每一个后进生,给他们以无私的、真诚的爱,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信任理解和支持,才能实现“尊其师,信其道。”
诚然,后进生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心理的自卑,容易偏激产生对抗情绪,对周围的人和事常抱以敌视的态度,他们缺点多,毛病多,人们比较讨厌他们,甚至连家长也抱以冷潮热讽,但作为一个教育者,绝对不能去厌弃、疏远、怀疑、怨狠、讥讽他们。应坚持“一个也不能少”,将真诚的爱生之情溶入学生的在校生活之中,用爱心去激起后进生情感的浪花,用爱的涓涓细流去浇灌后进生干涸的心田,以关心热爱学生之心作为后进生转化的催化剂,从而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使他们愉快地接受批评教育。
同时,教师在爱的基础上,应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他们的过去和现在,而且应清楚地认识到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的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如果没有一个长期、耐心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心理准备,教师很容易丧失对他们的信心,甚至认为他们已经“无药可救,没有希望了。”要知道“一锹挖不出一口井来,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来”,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长时间,更何况是塑造人的灵魂呢?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归纳为由低到高形成阶梯的五个层次,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人的低层次需要满足了,会提出更高层次的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较高层次的需要。高层次的需要是激励人的行为的原因和动力。激励应是一种动态,行为是受不断变化的需要所支配,因此,不断的激励,就能不断地引起人的积极行为。
(二)、尊重和信任后进生是做好转化工作的关键一步
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要求学生无条件地服从老师,或者讽刺、挖苦、打骂学生,都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增加教育的难度,使教育者一片好心得不到应有的报偿,这样的例子是不少的,因而也是不足取的。在班级工作中,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对老师的尊重,才能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同学更容易接受教育。后进生在家中得不到家庭的温暖,经常遭受家长的粗暴训斥和打骂;在学校得不到老师、同学的理解;还要受到一些人的冷眼、讽刺和挖苦。因此,他们更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采取粗暴的教育方法,他们非但不乐于接受教育,还会认为老师是在故意“找茬儿”整他。所以,在批评他们时,首先要尊重他们,再注意用适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即:要避免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后进生;批评的措辞要温和、态度要诚恳;学生有问题尽量不找家长,师生面对面开诚布公地解决问题;只要学生保证改正错误就要相信他并对他进得鼓励。
“教育就是信任”,在热爱学生的教师心目中没有不可救药的学生。信任学生就是相信他们的自觉性、相信他们的进取意识。一般来讲,后进生会主观地认为老师瞧不起他、不信任他;他们想努力上进、改过自新,却既管不住自己,又怕别人讽刺、控若。针对后进生这样的特点, 认为本来应该委托给好学生去干的事情,让后进生去干不失为一种方法,一个学生在平时常迟到早退、旷课不说,还在校外惹事生非,学习更是一塌糊涂,但他身体素质不错。我认为通过体育比赛活动来对他进行教育,让他感到老师的信任是对他进行教育转化的好途径,因此我就把突破口选在了体育活动上。一次足球比赛时,我就私下找到他,要求他在场上当前锋,争取进球为班级争光。起初他不肯上场,经我一再劝说,他同意试试。结果第一场比赛他就攻入致胜的一球,使我班取得了首场胜利。当天晚自习前,我在班上对他的出色表现作了突出的表扬,并希望他成为我班的最佳射手。在他和全体球员的努力拼搏下,我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后来他对我说:“老师,那天晚上我是第一次得到老师的表扬,我高兴地一夜没有睡好。以后,我一定认真遵守班级纪律,好好学习,争取得到你更多的表扬。”从这一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信任学生的重要。让他后进生感觉到老师信任他,就能鼓起他们做好人、学好学习的勇气;利用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就能促使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总之,教师应严于律已,走出心理误区,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嫌弃、斥责、批评、挖苦或者变相体罚,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引发逆反情绪和对抗行为,也暴露出教师的偏狭和无能。让我们一起来重新温故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醒教师的一句话:“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三)、宽严适度是转化后进生的一门艺术。
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对后进生严格要求,是我们教师应尽的职责。学生犹如一棵棵正在成长的小树,既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又需要施肥剪枝除虫的管理,所以要严格管理,要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约束管理他们,培养他们遵守行为规范的好习惯。但是,在转化后进生过程中,我们要认识,他们毕竟是未成年的孩子,思想上尚未成熟,在成长过程中走了一些弯路。因而要对他们的不良品德、不良言行习惯,低下的成绩要体谅、理解,如果一下子以一个优秀的学生的要求来衡量要求他们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要针对其个性特点,注意方法,引导他们认识和改正错误。在转化后进生过程中,我们就会发现,绝大部分后进生逆反心理较强,对正确教育规劝持对抗情绪,在转化过程中无持久的品质、易出现反复。知识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稳定,提高成绩效果不明显。
那么,我们面对后进生的逆反对抗情绪,必须冷静平和、给予宽容,善于疏导,以理服人。后进生旧病复发时,我们要意识到后进生自我约束能力普遍差,故态复萌是正常的事,在及时肯定他点滴进步的同时,诱导他们找出出现反复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帮助他们根除症结。对做了大量转化工作而学业进步不明显的学生,不能把自己过高的期望强加在他们身上,而要帮助他们认识前天不努力,今天经过努力,自己与自己比有了进步,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这样利于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刺激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宽严适度,注意方法,有效地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他们思想的内化。
(四)、强化正面教育,发挥镜子效应
转化后进生,要注意强化正面教育,善于发现其思想苗头,加强管理。后进生对学校、班级的专题教育一般都漠然处之,思想上接受的不多。针对后进生的普通心理,我们把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集体主义,人生教育观及良好的行为规范教育渗透在平时的个别谈话中,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为使后进生在向良性发展趋势中能保持持久性,我们要通过他们在校内的表现了解观察,校外表现的追踪、寻访等手段,及早抓好后进生思想苗头。如旷课、早退和瞒过家长的“请假”;不文明言行和不轨行为;不明来历的经济的来源,异常的刻意打扮;和社会不良青年来往等等;我们要及时掌握一手材料,采取措施,防微杜渐,使问题不致恶性发展。要达到此目的,班、科任老师要以敏锐的洞察力予以判断,及时采取相应教育手段,同时要加强班级、级组、学校的层级管理,在学校统一部署下,把班级、级组作为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实体,强化层次管理,使后进生转化工作学校有人抓,级组班级层层管理,层层负责,教育逐级递进,做到互相补充,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形成转化后进生的氛围。
在进行正面教育的同时,教师要给后进生一面镜子。后进生往往缺乏明辨是非和自控自力的能力,思想上落后使学生坠入低谷。对于那些调皮捣蛋、行为拖拉的“老顽固”,光靠强制和笼统说教根本起不了作用。对于他们不用鲜活典型事例“谱一曲”,又怎能在他们心弦上获得转变的“新声”?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生活实际和教学信息载体中正反典型事例的作用。让后进生从正面“镜子”中发现自身的缺点,从反面的“镜子”中取得转变的内驱里,使他们在师范、反省、激化中获得健康成长。在平时的班级工作中,我们常会遭遇到一些学生自发成立小团体 ,他们往往行为习惯顽劣,常常在班上弄出些“小风波”、“恶作剧”,学习成绩自然是“大红灯笼高高挂”,所以他们也是被老师三令五申训斥的老常客。怎样才能把他们的歪斜心里引导到下面的学习活动中来呢?于是我改变了传统的说教方式,针对他们行为的盲目性,借用一些少年犯的案例,耐心帮助他们剖析自身思想行为可能带来的危害,同时针对他们善于模仿的特性,及时利用班级中的好人好事及他们心中崇拜的先进人物,为他们提供正确的行为指南,在他们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树立起鲜明的“镜子”,使其在自我意识的不断强化中逐步改掉不良的思想行为。
(五)、捕捉“闪光点”树立自信心,陶冶优良情操,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可见,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表扬激励的运用也极为重要,古人云:“教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加以表扬。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作为教育工作者,及时肯定表扬后进生,满足其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为转化创造契机。同时,教师应创造条件让他们发挥特长,如让他们参加学校体育队,办校或班的墙报,参加各项课外兴趣小组,使他们在活动中产生一种荣誉感,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追求成功,追求发展的意识,激发后进生努力上进的自信心。正如歌德所说“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荣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因此,捕捉到后进生的“闪光点”,重新确立起他们的自信心很重要。
(六)、建立学校、社会、家庭立体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
长期以来,在教育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问题上,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配合的不够,一方面,学校苦口婆心的教育后进生,另一方面,社会上不关心和讽刺后进生的现象比较普遍,从而淡化了学校教育。为此,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尤其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后进生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俗语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只有真正为后进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才能使他们摘掉后进生的帽子,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在学校,班级的力量是后进生转化的源泉。管理心理学认为: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由于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不同从而产生或形成各种各样的团体,包括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各种团体对其成员都将产生一定的心理功能,即认同功能、归属功能、支持功能和规范功能。在后进生中,因其性格、志趣、信念、情感的相一致性,往往存在各种类型的非正式团体。这一理论指导班主任只有借助班集体的力量才能有效的做好转化工作。如在课堂教学中,把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回答,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不断尝试成功的喜悦。作业不好,当面批改,课后不妨开些“小灶”,辅导时比对优生更热情、更耐心、更周到。为了让后进生进步更快,在班级管理中引用一些激励他们成功的机制:设立“学习进步奖”、“劳动卫生奖”、“遵纪守规奖”等等,使他们也有机会榜上有名;并把他们获奖的喜讯告诉家长,让他们能得到家长、老师、同学三方面的鼓励和认可,从面使他们品味成功的滋味,进而使他们心中也能升腾起一种激奋上进的情绪。它还要求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正确舆论及对他们肯定和表扬,批评和约束他们的不良言行,激发他们为了维护集体荣誉而自觉改正错误的决心。
针对后进生家长教育方法的失误或放任自流的弊端,要让家长明确转变教育方法的重要性,努力配合学校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通过后进生家系,一方面增强家长对转化孩子的信心和责任感,另一方面协助家长掌握孩子的心理个性特征,改进教育方法。为转化后进生创造条件。同时,我们还要重视指导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如后进生家长确定转化的目标;家庭教育中心内容的定位;向家长传播教育学、心理学,健康教育等科学育人的基础知识;帮助他们学习、领会新的教育思想;向他们介绍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等等。通过持久、耐心的工作,让后进生的家长认识到教育子女不仅是学校、教师的职责,作为家长也应自觉履行义务,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在争取社会教育力量方面,首先使转化后进生工作引起办学单位当地政府、派出所、村政府、居委会等有关单位的足够重视,使之在方面予以充分的配合。才能更合理调配教育资源。其次是与当地派出所、村治保会等单位保持长期的联系,对有违法犯罪倾向的学生加强监控、教育,协助排除社会不良行为对后进生的影响,制定操作性强的措施,定期召开会议研讨帮教,转化后进的方法,不定期的向学校反馈后进生在社会上的表现。第三聘请派出所干警、村治保主任等人员作为后进生的思想教育辅导员,召开思想汇报会,做个别的过细的思想工作。第四,多组织的进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军训,重点进行纪律作风教育,参观戒毒所或少教所,以反而教材进行法制教育,组织义务劳动和参观老人院,让他们接受社会公德及法律法制教育,督促其进步。
(七)、引导后进生自我教育是教育进化的终极目标
树立起后进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是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基础。后进生并非一切无所谓,由于他们得不到父母、老师、同学的理解、同情和尊重,他们的内心是痛苦的,他们更渴望得到周围人的尊重。所以在做后进生工作时,不要动辄粗暴批评、讽刺、挖苦他们,更不应该揭他们的“老底儿”,依此满足他们想获得尊重的愿望。对他们的所取得的点滴进步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鼓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比以前更严格一些的要求。通过尊重他们,逐步树立其自尊心、自信心,激起他们生活学习的勇气。
苏霍姆林斯基说:“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从教育心理的角度来看,学生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教育,比老师的强迫性教育效果要好,学生更容易接受。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的成人感突出,喜欢被人看成有自我克制力的人,从中学生的成长规律来盾,他们的自制力较弱,容易反复犯错误。结合这些特点,要求后进生自律、自强、是符合中学生特点、符合教育规律的。通过自律、自强、使用权后进生从根本上树立自我约束机制,从其自我认知中受到教育,从而起到后进生转化的教育目的。我近十年来的班主任工作实践告诉我,在对后进生的教育中,除了对他们进行严格的批评教育外,要求他们树立自律、自强意识、进行自我教育是一个制胜法宝。
后进生转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以系统的了解、研究后进生作为基础,用无私真诚的爱心去培养师生平等真挚的情感,以满足学生的自尊自信为突破口,以严格的批评教育作为后续动力,来达到自我教育这一后进生转化的终极目标,这是符合教育学的知情意行规律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倾注爱心的基础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采取有效的工作方法,就能达到教育转化后进生、使之健康成长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词典》
2、《素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使命》,范才生,钟志贤著,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3、《教学艺术论》李如密著,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4、《学习风格论》谭项良著,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