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如何让职业学校的学生摆脱“数学难”的困扰

如何让职业学校的学生摆脱“数学难”的困扰

日期: 2009-8-10 14:13:10 浏览: 4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内容提要】:职业学校的学生数学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这是导致数学成绩差的主要原因。在数学教学中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有意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情景。化枯燥为趣味,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 职业学校 数学教学 尝试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如何从职业教育的课程与教材改革入手,推进职业教育的数学教学改革,是推动职业教育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
   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窄、反应慢等特点,普遍对数学不感兴趣,所以学生的数学基础可以说太差了,甚至有的学生连一般的加减乘除法都不会,更谈不上学习进一步数学知识了,因而大部分职业学校的学生没有一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与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理论课的学习。
   在教育教学中,尤其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我和许许多多的教师一样,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讲了很多遍的知识,学生就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这全是学生的问题吗?我想也不尽然。那么,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这些特点如何让学生喜欢学数学,并能学会一些有用的数学知识呢?我个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
   我们学校的学生在初中所学数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再加上大部分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对城市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几乎一无所知。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的数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作用。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数学学习的客观条件,数学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在这一点上,首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数学学习的活动,给他们讲一些和他们生活有关的数学应用问题,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我们的生产、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把“要我学数学”改变为“我要学数学”的正确学习观。
   二、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多数职业中学的学生认为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不喜欢学,觉得难,没有意思。对于这一情况,作为数学老师我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热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
   在教学中,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感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感到你是他们的朋友。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职业高中的学生也和其它普通中学的学生一样是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年轻人,许多问题很容易受到情绪影响,若是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是有意无的抵毁他们、打击他们,这很容易造成学生自信心的缺失并使他们对老师抱有很大的成见,这样,学生在上课时就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成绩大幅度下降。所以在和学生接触时,我会有意识的去夸奖学生,学生有时做错了我也会用宛惜语气去和他们交流,使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的问题,自己改正自己的错误。
   (二)、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好奇
   中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作为数学老师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能让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讲解完正弦和余弦曲线方程时,我会说:这两条曲线的图形很相似,如果我们在一个坐标系中同时把两条曲线画出来会发现什么现象呢?通过作图、分析,学生自然的学会了当α∈[0,π2 ]时sinα和cosα的大小比较。在讲解“椭圆方程的性质与应用”一节时,我们可以利用当前的“神七”热,让学生求嫦娥卫星在低轨道运行时的轨道方程。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三)、化枯燥为趣味
   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问题,学生学起来感觉索然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现实问题,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例如:在讲椭圆轨迹方程时,我会说:把一条绳子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运动那么一个端点的运动轨迹是一个圆。若把绳子的两端都固定你再用一支笔沿绳子画一下会得到一个什么图形呢?学生自然会得到两种不同的结果:一是当绳子绷紧时会画出一条直线,当绳子绷的不紧时会画出一个椭圆。这样会自然的使学生理解了椭圆的定义和其中的a ﹥ c的关系。又如:在排列记数法一节的教学中,可以用当前社会上流行的“体育七星彩”来计算每期彩票所有组合数。每一张彩票的七位数中的任何一位可以是0—9这十位数字中的任何一个,所以第一位有10种不同的数字,以此类推,那么所有的七位数组合共有107个。这样,我们就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识转变成了解决现实问题,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学会了知识。
   三、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
   (一)、课前预习的方法
   预习是学习各科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我认为有必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我会告诉学生们明天我们要学什么,让他们在自习课上抽出一点时间来看一下明天的学习内容,并在课本上做一些“标记”---自己认为主要的、重点的、有个人想法的和不会的,这样学生在上课时,有目的的听教师讲,并能随时提出自己的问题,从而真正理解好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课堂听课的方法
   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讲方法,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怎样听好课呢?首先,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第二,抓重点,做笔记。在上课时,教师都会强调某些问题(或多次提到的问题)即为本节重点,学生在听课时,也许只是暂时的记住和理解了,并未真正的“吃倒”心里。因此,要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复习巩固。第三,预习中做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做到听懂自己打记号的知识点。第四,积极回答教师上课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不要不经思考而信口乱回答。即使是错误的回答老师也要在激励的前提下加以修正。第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发现自己在这一节中不足之处,加以纠正。
   四、了解学生实际,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情景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做老师的都有这样的感觉,多次强调的问题,学生总是记不住,殊不知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所创设的情景不切合学生实际。因此,我认为,在创设教学情景时不要死板的套用课本中引用的现成情景,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教学情景。有时不妨开一个诙谐的玩笑来缓解一
   五、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尝试创新的教学方法
   “教师教,学生学”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个传统模式,这样的教学法已不再完全适应新的教学观,应将教师的作用从“教”转化为 “导”,即教师的作用不应该是死板的“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充分地使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总结知识。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一成不变的使用讲授法,要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法、谈话法、实验法等,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教学方法,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六、数学教学“生活化”
   教师在数学教学时,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入手,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生活。
   (一)、巧设生活矛盾的数学教学
   现实生活出现的一些数学问题往往有一些“矛盾”,这样的“矛盾”又可以成为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的铺路石。如:在讲解“古典概率”一节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题目:只知道5把钥匙中有一把能把锁打开。现在随机拿一把钥匙去试验,那么“第一次开锁的概率”和“第五次开锁的概率”是一样的吗?问题刚一提出学生就吵开了。有的同学说:那肯定不一样,第一次开锁的概率是15 ,第五次开锁的概率当然是1了。这时只要稍加引导学生就会发现问题:第五次开锁是以前四次开锁不成功为前提的,所以第五次开锁的概率应该是:45 * 34 * 23 * 12 =15 这时,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二)、以生活为源泉的数学教学
   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相信学生能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成为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主人。如前边提到的求“嫦娥”卫星的低轨道方程问题。学生在媒体报道中都知道了卫星的近地点和远地点参数,老师以此为前提只要稍加引导,学生就会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生活化的扩展教学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为了让学生学好数学并将其用于实践,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件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使他们能更多的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坚持“依托生活,实用生活”,创设出与现实生活相适应的数学问题与数学情景。
   仍然以上例的“神七卫星”为题,卫星经过三次变轨,那么它就具有了三个不同的运行轨道,教师就可以用这三次变轨的参数自编题目求出卫星的三个不同轨道的方程。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感到我们日常新闻报道中也蕴含了数学知识,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又如: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那么多的建筑工地,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我会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工人师傅如何来保证高楼的外墙与地面的垂直呢?他们是在高空垂下一条线来吗?当然不会。那他们是怎么做的呢?这是什么原理?这样学生必然会对几何中的平面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些问题的提出自然激发了学生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察和提炼,把数学教学中那些枯燥无味的概念、定理变成了实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应用知识。
   总之,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数学教师必须积极创造教学条件,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利用自已的生活经验亲自去探索、发现,进而解决问题。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使他们学到一些实用的数学知识而且使他们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1]丘维声 《数学》(基础版)(修订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6
   [2]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大纲(试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