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论数学与生本

论数学与生本

日期: 2009-7-28 9:02:01 浏览: 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如果把学校比作是工厂,那么学校的毕生业就是这间工厂“生产”出来的商品。毕业生的素质就决定了这间工厂的效能。那么,在原材料档次不高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工厂的效能,通过工厂的“组装”后让商品变得更有价值呢?“生本教育”为“组装”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和方式。“生本教育”在我校的实施和开展标志着我校从“德育为首”到“教学为先”的一次跨跃,学校培养人才的方向从单一的“道德人才”向“德才兼备”迈进,符合企业的要求和学校以生为本的先进教学理念,显示了学校领导的工作魄力。“生本教育”打破了常规的教学理念,如果从学校的历史进程来看,可以大胆地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其它高中学校也有启发作用。
   在上次的会议中,通过跟学校校领导和前辈们的探讨,我对 “生本教育”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生本教育”在我校的开展情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在,我通过开展“生本”这些日子的一些体会和教训谈谈数学课如何开展“生本”。
   首先,明确数学课的作用。如果说语文课培养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那么数学课要培养的就是学生具有严密的数学思维能力。我的意见是数学除了个别知识对专业真有作用之外,其它的知识都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载体。换句话说,知识的传授只是配角,思维能力的培养才是本。
   这有本人的亲身经历为证。我入学以来一直担任数学老师的科任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当了一个学期的英语老师,在这个时间当中,和办公室的同事讨论到关于数学知识方面的问题总感觉隔了一层纸。我发现自己学了这么多年的数学,当你不用或用不上这些知识后,你会发现你遗忘知识的速度是惊人的。通过那件事我明白到,数学带给我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能力,具体点就是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结合到现实当中,现代的职业调查显示,中国的大学生工作的专业对口率只有20%,这20%主要来源于高级专业人士,这包括了老师。所以,学了知识不能用到工作上是很正常现象,要适应社会,必需能够具备边工作边学习的能力。具体分析到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基础差都只是学习成绩上不去的其中一个原因,因为我们的老师都是很有良心的,肯教,愿教,乐意教(至少我办公室的同事是这样的)使得这个原因起到的作用很有限。
   横向比较:我是在三中出来的学生,在几年的班任和科任工作当中,通过对职校学生的思想了解,发现职校学生与三中的高材生在智力方面相差并不大,那形成两种学生的区别在于什么呢?其中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思考的能力。职校学生的思考能力普遍都比高中生要差好几个档次,这是两者最大的区别之一。具体来说就是不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我们职校老师必须花力气去扭转的,数学老师更是责无旁贷。
   第二,数学老师该如何开展“生本”。在这里,我想通过一个比喻来说明:数学老师上课就应该用“放风筝”的方法。何为“放风筝”呢?在放之前,风筝是由那根线在拉着走,当风筝放到一定位置后就让风筝自己在空中飘,随着风筝越放越高,拉着风筝的线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对风筝的约束,当然线不能一味地放,要有放有收,收是为了更好地放,当然,这时候应该以放为主,多放少收。其实,风筝就是学生,老师就是拉着风筝的那根线,凭我跟学生的了解,在学生刚接触“生本”之时,老师“拉”占三成,学生占七成,到了风筝能自由地飘起来的时候,要达到“线随筝动”的理想状态,具体来说就是老师跟着学生的思路在走(个人感觉这是跟“师本教育”最大的不同)。随着学生把“生本”变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后,老师起主导的比例要进一步降低,最后到达“无为”的状态,那是“生本”的最理解状态和追求。
   “生本教育”是一把双刃剑。“生本教育”意味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换句话说,就是由学生去决定他自己的学习质量,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效果肯定比“师本教育”来得好得多,但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效果不是零,而极有可能是负数,因为学习的懒散使学生进一步地颓废。
   如果去解决这个“生本教育”的瓶颈,个人认为要做好两种手段。现在学校不断地引入一些知名的企业来为学校提供奖学金,而且面广,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手段,让本身学习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强。在我们学校中,初步估计学习积极性强的学生只占15%左右,学习没有或者基本没有积极性的学生占30%,中间“可学可不学”的学生,随大流,占55%,女生班略高于这个比例,男生可能略低于这上比例,尤其是一些机冷汽修专业情况更不妙。“生本教育”是属于素质教育,注定了它不可能只顾着优秀的一小部份,而是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而“可学可不学”的学生是属于容易受影响的一类,所以如何提高学习没有积极性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是“生本教育”在学校开展和推广是否顺利的重要问题。这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及坚决执行之。
   首先要为学生制定一个短期和三年的学习目标,目标不能虚,要学生看得见,而且在他能力范围内摸得着;
   第二,制定严谨的学生评价制度,要有合适的奖惩,奖赏能带给表现好的学生动力,惩罚是对表现差的学生起震慑作用,不能吃大锅饭,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一种无形压力,对于无心向学的学生来说有压力才可能有动力,这比思想教育好使得多;
   第三,班级的师资配备要思想统一,这包括了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学生的思想离不开班主任的引导,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第四,课程安排能给学生一定的自掌空间,包括多安排一些自习课和把课程长度拉长,有些科目跨度可以从一年改到二年,因为学生适应老师有一个过程,适应这种教学模式更需要过程,可以大胆的预测,一年的时间里“生本教育”和“师本教育”最多打成平手,但到了第二年,由于学生逐渐适应,“生本教育”进入了效益最大化的阶段,那是“师本教育”无法比拟的,通过“生本教育”获得成功的学校所走的路无不经过这一阶段;
   第五,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个人认为这很有必要,在我们的学生当中素质的差距很大,好的很好,差的就不用说了。
   另外也想谈谈自己对教材增减的看法。个人比较倾向于适当的,或者说是个别的增删,但不同意只挑个别章节进行教学,这样就和一个人吃饭挑食一样,会造成营养不良的,当然,没得吃(课时不允许)又是另一回事了。
   以上就是本人对“生本教育”的个人理解和结合学校情况所给的一些个人关于数学方面的建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