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专业背景下职高数学课程内容改革的探索

专业背景下职高数学课程内容改革的探索

日期: 2010-2-17 0:59:17 浏览: 8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毕业论文网

摘要:文章从社会对职高生的现实需求,职高生的专业发展,职高生的学习心理,以及职高的数学教育现实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必须进行职高数学课程内容改革;并从学生的就业、生活及数学文化角度考虑,提出职高数学课程内容改革的基本思路、具体的内容设置以及有待商榷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专业背景;职高数学;课程内容改革
问题的提出
(一)社会对职高生的需求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大批熟练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任务,企业迫切需要大批中级技工人才。因此从社会角度看,绝大多数到职校读书的学生,至少要掌握一门专业技能,一方面可以解决今后的生存问题,另一方面能为企业的生产配备相应人才。从教育内部也可看到,职业中学的学生只有很少部分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绝大多数的职高生将选择就业。然而职高目前的数学教材内容是采用以升学为目标设计的,不能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服务,教育内容和学生的就业走向脱节。选择能为学生就业生活服务的数学教学内容就成为职高数学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学生的专业发展思考
专业学习是职业教育的特征。通过专业技能的学习,可解决学生最重要的就业问题,因此职高教育必须加强专业课的建设。但是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职高生具有适应岗位竞争的能力,更要有适应未来的职业竞争能力和广泛意义上的生存竞争的能力,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中可能要转岗、换岗,单靠专业知识能否实现?数学作为一门文化课,怎样才能真正服务于专业课,怎样为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这是我们的思考。
(三)学生的学习心理思考
人本主义认为要让学生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是目前职高的课堂教学多数采用传授式的教学方法,教材采用的是以升学为目标的内容,致使职高课堂了无生气。学生毫无顾忌地聊天、睡觉成为多数职高课堂的普遍现象。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挥,课堂缺乏生机。职高生的学习兴趣、动机、意志等在义务教育阶段尽管有很大的抑制,但是只要为他们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多数职高生还是具有学习潜力的。因此从学生的学习心理考虑,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点,从学生的现实需要出发,寻找适合于学生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主动参与学习。
(四)从数学教育的发展角度思考
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的变化,数学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各种广告、报纸上的各类图形图表都要求普通公民具有更高的数学素养。而数学的发展经历也告诉我们,数学不再是精英教育,应该让大众掌握。作为职高的数学教育,由于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数学较差生,因此更应该关注他们的数学学习内容的合理性。如何让职高生学必须学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成为我们的思考。
职高数学课程内容改革的基本思路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服务于生产一线的中级技术人才,而课程目标是本着为实现中职培养目标而设置的,课程目标是选择课程内容的依据,也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考虑与目标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从职业教育的实际出发,选择对学生和社会有实际意义、能为学生所接受的内容。基于以上考虑,笔者认为职高数学课程应该选择为学生将来的就业、生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服务的内容。因而,应从这三方面考虑数学课程内容的设置。
(一)从学生的就业角度考虑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原则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职业教育在进行文化课教学的同时,重点实施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教学,培养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中级技术人才。因此,作为中职数学教学,既要为学生的继续发展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更要突出为现行的专业教学服务,为学生将来就业服务。
数学课程内容在改革上要与学生的就业联系起来,学会从专业的角度看数学,从学生所学的专业中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比如机电专业需要作图、视图能力,需要用三角函数进行计算;财会专业在投资、储蓄等计算中用到等比数列的知识;文秘专业需要具备对图形的解说能力等等。从学生就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反过来看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革,能更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使数学课程改革更符合职业教育特色。
(二)从学生今后生活角度考虑
中等教育阶段的任务是培养成长中的青年人,为他们长大后的生活做准备,也就是要教授学生在职业与私人生活中必备的知识,使学生获得相应的可使用与利用的能力,如果缺乏这些能力,普通生活就要受到限制。因此,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数学知识学会生活,处理社会生活的普通问题,其次才是落实更高的数学目标。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需要了解,如理财、投资、保险、贷款、消费、彩票、人口、环境、资源的利用等等,这些是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的数学素养。从学生的生活角度考虑,职高数学课程内容的改革要紧密联系生活。
(三)从数学课程文化功能角度考虑
数学课程作为一门科学,其中一个主要特征在于对优秀的数学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上。因此对于职高数学课程内容的处理,需要展示一些优秀的传统数学文化,如数学故事、数学游戏、数学名题及数学史等。同时要把一些先进的课程内容增加进来,如加强使用计算器,重视计算机的技术学习,使学生学会利用现代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职高数学课程内容的具体设置
根据以上的考虑,笔者把职高数学课程内容的具体设置分为三个篇章,每个篇章均给出不同模块的课题,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从中抽取模块进行学习,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数学学习需要选择不同的学时。例如,对于机电专业的学生对数学的要求略高些,选择的学时可为120学时,选择内容为与本专业有关的一些几何作图、视图,三角知识等;文秘专业的学生对数学的要求低些,选择的学时可为80学时,选择内容如简单地说图等。关于生活篇和文化篇则可统一学习。
具体内容安排:
第一篇生产实践篇(58学时)基本几何体的测量与作图;基本几何体的视图;图形、文字、实物的转换;专业中的代数知识;漫谈企业生产中的数学。
第二篇生活篇(40学时)保险;理财;投资;贷款;消费;彩票;人口;环境;资源;理解数据;速算。
第三篇数学文化篇(30学时)话说几何;光效应艺术;埃舍尔数学艺术;几何对称;几何镶嵌;立体七巧板;七巧板;益智图;鲁班锁;华容道;数学名题;数学故事;数学游戏;数学史
有待商榷的几个问题
在改革中,笔者就以上的课程内容编了一套教材进行试验,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在实验中发现,学生从睡觉到抬头到积极参与讨论数学问题,学习态度上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表明所编教材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职业教育数学课堂的睡觉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在实验过程中,笔者一直在思考,原先的知识体系打破了,如何把基础知识贯穿到教材中?笔者的做法是以问题为知识链,遇到一个问题就设法去解决它,如需要新的知识则在引出问题后再补充学习,以使学生能顺利地解决问题。在数学课程的编写过程中,还需要了解大量的各专业知识,从专业中寻找数学内容,但往往由于专业知识的限制,有些数学知识编写是否合理、恰当以及完整有待研究。另外,在职业教育中应当面对的一个现实是,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读的是就业班,但由于家长或社会的压力而参加高职考,如何解决高考与就业的矛盾也是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张奇.学习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3]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