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我国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对策

我国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对策

日期: 2010-2-16 23:55:43 浏览: 6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毕业论文网

摘要:针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模式的现状分析,提出了构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路。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1.1 教育目标定位不高
众所周知我国普通教育系统,包括九年制义务教育、高中、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是在高考后的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学生高职毕业后很难再有读研究生深造的机会,亦难再获得较高层次的教育。教育目标定位不高无疑抑制了人才结构多样性和个性发展多样化要求,对社会、对受教育者的可持续发展都不利。
1.2 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突出
教师队伍学历层次较低。与2003年教育部颁发《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等级标准》相比,合格标准要求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达到15%,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50%,优秀标准要求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达到35%以上,“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70%以上。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研究生比例为13.4%(2005年统计数据),与达标要求还有一段距离,与优秀标准就相差更远。
师资力量短缺、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科研条件有限。由于教师力量短缺,造成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无暇顾及科研,教与研很难同步,如果教师不能及时跟上科技的进步,就不能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其在课堂上的讲授就如无水之源。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待提高。实际上有较为丰富的从事本专业工程技术实际工作的经历和经验,有较强的运用专业技术理论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移、技术咨询服务、技术创新以及解决企业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师资队伍少之又少。
1.3 专业设置不尽人意
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两张皮”现象。专业的建设发展难以适应职业结构频繁变动的矛盾,专业需要一个成熟期是教育的内在规律,由于只是条状的、线性的结构,院校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就需要不断调整和开办新专业,这必然严重影响专业的发展水平,从而影响学校的办学水平,最终影响院校的持续发展。此外,有些高等职业院校因办学经费所限,出于办学成本的考虑,不能培养社会急需的专业人才,就开设一些花钱少的专业,造成毕业生过剩。
教学计划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和人文素质的构建。有些院校照搬学科型大学的模式,仅仅是课时删减或课程的叠加,没有真正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三大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由此造成专门人才视野不宽、底蕴不厚、动力不足、功力不深、后劲不大、个性不强、品位不高的缺点,这种状况将难以培养出新时期所需要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1.4 产学研结合有待提高
产学研三者是互为一体的。然而,各方之间的合作力度不大,究其原因,主要是现在企业处于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缺乏足够的动力参与学校人才的培养。学校与企业之间缺乏天然联系,又不可能实行行政干预,研究经费紧张。在产学研结合方面,由于缺乏动力,缺乏政策支持,缺乏长久目标,造成企业界和学校双方不能相互深度介入,未建立双方相互促进、互惠互利的“双赢”机制。使得产学结合的实际运行只是某一点和某一时段的成功,远没有良性循环,对其运行的效果也没有建立适用的体系。
2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2.1 认清目标准确定位
要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必须明确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系统化和理论化的范式。它是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要求,对人才培养活动具有调控、规范、导向作用。是依据一定的指导思想,为完成培养目标而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以形成一系列课程,构成一定的课程结构。建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想或理论不同,人才培养模式就会不一样。人才培养的进程,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教育规律。
我国高职要构建的人才培养主导模式,要依据“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素质教育”,“终身教育”思想,彻底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培养模式,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色,定位于培养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素质(quality)三位一体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简称“KAQ模式”,建立“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目的”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培养的学生是既能动手,又能动脑,既有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岗位实践能力的“专才”,是能够胜任一线岗位要求和具有一定实践技能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2.2 加强“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以培养具有“双师”素质的师资为目标,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不但具有教学水平和经验,又有独特的课程开发体系与课程建设目标。应该广泛邀请社会上的同行专家作为行业代表参加课程的开发、教学大纲的审议以及专业教材的编写工作,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培养途径特征。
“双师型”教师的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培养的具备相应行业任职资格和能力的老师。这类教师的工作关系在学校,其工作重心是教育教学,参与校办产业、行业、职业实践;二是从行业、企业招聘的具有教师任职资格的兼职教师。这类教师多指企、事业单位、行业的专家的人事关系不在学校,学校只指导、管理和评估其教学工作。这两种教师应当是“双师型”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据资料显示,美国社区学院的兼职教师的比例从50:50到70:30不等。加拿大社区学院的兼职教师达到80%以上。德国、英国的高职院校也越来越重视对兼职教师的聘任。这主要因为,首先,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密切相关,许多课程应用性较强,需要由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来担当。其次,通过聘用兼职教师,可以将课程与生产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调整课程内容来适应社会相关行业的现实要求。
2.3 突出办学特色性与课程体系的灵活性
学校要办出特色,关键是专业要有特色,能反映出学校的办学风格和行业特征。要培养出社会满意的高级应用型特色人才,必须保持课程体系的灵活性。
灵活性、科学性、职业功能性是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所共有的基本属性。严格按照职业群集或行业、企业的特点与需要来确定课程,根据社会变革对人的知识、技能以及品质要求,按个人发展的需要进行课程调整。在理论够用的基础上,增强课程的弹性,广泛增设选修课数量,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职业适应性的需要。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并在毕业后能立即投入工作。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组织教学,突出职业活动能力的培养。在德国,政府出面干预,使产学合作制度化。一方面,企业要按给予学校的财力支援比例来分享教育成果;另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来接受企业的资金援助,同时,政府设立“产学合作委员会”,对企业和学校双方进行控制和监督,对与学校合作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偿,对不依靠大学培养人才的企业则增加一定的税金,并公开因教育水平低而不能满足企业需要的学校名单,减少或停止对其的财政支持,以此来促进企业与学校的相互合作。 2.4 提升校企合作的层次,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高等职业院校要全方位规范管理,引入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标准,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在管理制度上与企业进行了对接,实现了学术标准与工业标准的融合,
在校企合作中注入“亲商理念”。 “亲商理念”是服务理念,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首先是“亲企”,即全心全意为企业提供优秀的技术员工,通过与企业的全方位合作,实现与企业的共同成长;其次是“亲生(及其家长)”,即把学生当成客户,密切关注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愿望,通过优质就业,实现家长的教育投资回报。实现学校与企业“共赢”,教与学相长。
在“亲商理念”的引导下,学院通过与企业的全方位合作,实现了“亲企”和“亲生(及其家长)”,企业获得了合格的员工,学员实现了优质就业,学院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三方共成长、同进步的实践使学院坚持不懈地走校企合作之路,以企业管理流程——ISO质量认证体系为依据,建立起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校企合作的层次逐步走向深入,形成了六种最具代表性的校企合作模式:
订单式培养——即学院为企业提供定向班学员和企业订单培训;
使用权共享——即公司在学院展示设备,并给予学院设备使用权的合作模式;
共建实验室——即企业与学院共建实验室,共同培养企业所需员工的校企合作模式,实验室既是学院学生的教学实训场所,又是企业员工培训的基地;
培训换设备——即企业向学院赠送设备,学院用培训回报企业;
引企业进校园——即学院根据核心专业设置引相关企业进校园,完善校内实训体系的核心技术价值链;
产学研实体化——即企业与学院共组教学系部、使产学研实体化,教学部门与生产部门融为一体。
3 结语
把高职教育看作阶段性教育,牢固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是发达国家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共识,也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诠释了“国际职教理念、本土创新实践、区域成果分享”的理念,不断改进办学模式,紧密校企合作和加强国际化办学特色,明确提出终身职业训练及终身技能评价是职业技术教育的根本方向。国外劳动力就业的状况都已证明,学校已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职前学习也不再是唯一的培训时期,“只有终身学习,终身受教育,才能终身就业”。并制定灵活的接受终身职业技术教育的政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M].教高厅[2002]5号.
[2]刘兰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特色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3]课题组.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J].惠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