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论新时期高校二级院系班级党支部建设

论新时期高校二级院系班级党支部建设

日期: 2010-1-5 13:56:16 浏览: 12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摘要: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把大学生党支部建设进一步深入到班级,加强班级党组织建设,是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增强集体凝聚力的需要。把大学生党支部建设深入到班级,是适应大学生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客观要求和确保大学生组织工作顺利、高效开展的有利保障。
关键词:党建创新;学生党员;党支部;党小组
近年来,高等教育以前所未有的步伐迈入新的发展平台,向着大众化的方向发展。许多高等学校为了适应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结构不断调整的现状,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纷纷推行了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学校的管理重心逐步下移,二级学院有了相对独立的管理权力。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二级学院的基层党建工作,发挥二级学院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保证监督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创造性地开展党建工作,是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及其工作者现在和今后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随着二级院系党建工作的开展,高校大学生中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比例不断增加,这一方面反映了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搞好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工作,如何更好地发挥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作用,如何使大学生党建工作和育人工作有机结合,这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
因此,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势在必行,我认为,要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首先要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倡导敢为天下先的创新观念,营造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的创新文化氛围。高校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增强推进党建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党建工作的不稳定性明显
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特征是周期性短、流动性大。从按年级建立的党支部的存在时间看,基本同学生的学制一致,从组建(高中党员转入与新党员发展)到解散(毕业生党员毕业)一般为三到四年。与此同时,由于学生党员规模的扩大、党支部数量的增多,现在相当一部分的党支部书记由高年级学生党员担任,这样的党支部书记一般任期只有1-2年,支部书记任期短暂给学生党支部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震荡,同时,工作缺乏连续性和积累性,再加上这些支部书记的工作经验不足,工作方式停留在传统的工作模式中,很可能在工作的初期会出现一些支部工作的漏洞。
学生党组织活动质量不高、形式单一
近几年学生党员队伍的规模迅速壮大,而党务工作者相对紧缺,部分基层党支部建制范围没法细化,造成一些学生党支部的组成变得过于“臃肿”。这些因素影响了支部正常高效的组织生活和工作的开展,使部分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不高、深度不够、效果不明显,支部活动次数有限、形式单一,支部间单独交流的机会和时间不足,起不到很好的教育目的。
学生党员入党动机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党员意识不强
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曲折,以及西方思想文化渗透的加强,不可避免的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同时随着国内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利益关系的日益多样化,对大学生党员在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问题上带来了一些复杂的冲击,造成了学生党员入党动机的参差不齐。一些学生党员入党前积极主动,入党后消极被动。但主流是纯洁、崇高的。
在学生党员发展的条件和要求上有待完善
在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一些党组织偏重学习能力素质,而淡化思想品德素质。有的党组织在发展党员过程中,把学生的学习成绩、补考、英语过级等作为人党的先决条件。结果出现以偏概全或以好遮丑的现象,这些学生党员在学生中,以及在将来进入社会在群众中,有不少表现为党性修养不强,不能发挥先锋模范的作用。
学生党员的年级分布不尽合理
一部分党支部的组成结构、分布不合理,高低年级的党员比例失调。一二年级学生党员人数过少、比例过低,三四年级学生党员人数过多、比例过高,另一方面,低年级学生党员奇缺,急需带头人发挥模范作用,这给党支部工作带来了难度。
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以往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新时期党建工作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仔细分析导致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我个人认为,主要在于基层学生党支部的设置不规范,完全再可以细化。中组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学生中正式党员达到3人以上的班级,应及时成立学生党支部。但是就目前大部分高校党组织的建制模式来说,校级党组织成立校党委,二级院系成立基层党委或党总支,再进一步按年级或专业设置学生党支部。
因此,我认为,根据《意见》的要求,我们基层学生党支部再可以按班级设置党小组。通过在班级上设置党小组,可以把大学生党支部建设成为带动学生班级团结进步和开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从而真正实现学生党建“以学生为主”的工作模式,同时,通过把党小组建立在班级上,可以使党的基层组织达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全面覆盖战略目的,消除党的领导“空白点”。在班级党小组的成员组成上,可以包括学生党员、预备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从而充实党小组的组织机构,活跃党小组的组织氛围。当然,在建制模式创新的同时,要以更加完善的工作制度来巩固创新成果。
首先,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以及基层党组织实际工作的需要,加强党务政工干部队伍力量配备,落实政策,选优配强,提高党务干部队伍素质,改变工作力量薄弱的现状,努力把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具有组织管理能力的青年党员教师充实到党务干部队伍之中,从而进一步改善这支队伍的年龄、知识、能力结构以及工作热情。同时,实行院系党组织负责人定期换岗、轮岗制度,注意从教学科研骨干中培养和选拔党组织负责人,逐步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院系党务干部队伍,并根据各青年党员教师的专业特长相应落实到对口专业班级党小组中,在指导党小组开展日常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做好学习指导工作。在工作之余,要加强对这支队伍的培训和教育,通过举办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党务干部学习班,组织党建工作研讨会等,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能力水平。
其次,要丰富党组织活动,增强组织内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组织活动要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社会实践和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之余要注重党员先进性教育,从而进一步陶冶党性,保持良好的党员风貌。此外,要以敏锐的视觉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丰富载体,拓展空间,探索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领域,加大对学生党支部、党小组的评估、考核、评优和激励工作力度,充分激发学生党支部以及党小组工作的内在活力。
第三,要经常开展学习交流会,会议内容可以单独地研究当前社会形式、经济体制、教育改革、时事政策等等,时刻围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指导思想,紧密结合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工作实际,结合广大师生党员思想上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拿出一批高质量、令人信服、可运用的理论研究成果。
第四,在班级干部的设置上,除以班级为单位配备的青年党员教师做为党小组组长外,团支部书记可以兼任班长或副班长,支部委员兼任班委,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团支部书记尽量由党员兼任,从而加强班级工作的政治领导,这种组织体系对于班级工作、对于团的建设、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都将起到较好的作用。
第五,在会议制度上,在每次党组织开展活动的时候,各班级党小组都应选派小组代表列席会议,除了向上级党组织汇报本小组的近期工作进度外,可以更全面的汇报该小组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以及其他班级成员的政治思想状态、学习生活状况等;此外,也可进一步明确传达上级党组织的各项指示精神,从而更好地协调各级党组织之间的联系,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实现党内工作公开化、信息流畅化、管理一体化以及制度严格化。
最后,要注意密切联系群众。党员的“先锋模范”是相对于群众而言的,只有在群众中,党员的价值才得以体现。要使党组织永葆活力,就要做好群众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组织团结群众,引导服务群众。因此,首先在党小组成员中要增强群众意识,牢固树立群众观念,认真做好群众工作。二是坚持群众路线,畅通渠道途径,党小组每学期都应尽可能多的召开本班学生座谈会,真实地听取班级同学意见、了解情况、联络感情并接受监督,掌握学生愿望和要求,及时向院系领导反映。三是服务群众意识,党小组成员应多为普通同学做好事,开展学生党员责任区工作,帮助每位同学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同学们的全面发展。
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把大学生党支部建设进一步深入到班级,加强班级党组织建设,是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增强集体凝聚力的需要。把大学生党支部建设深入到班级,是适应大学生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客观要求和确保大学生组织工作顺利、高效开展的有利保障。
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以及基层党建工作是实现高校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要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含义就是要把广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也要培养一批先进的青年学生成为具有远大理想,立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培养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大学时代既是学习科学知识的黄金时代又是塑造品格、确立信仰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必须加强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以实现高校的培养目标。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对高校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未来人才有了新的要求,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培养教育工作在高校日常工作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要努力研究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特点,研究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的关系,为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一代跨世纪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