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校外教育阵地活动如何和校内资源有效整合
(泰州市少年宫 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如何将校外教育资源和校内资源进行整合、建立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校外活动与学校课程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面对这个问题,我们提出的目标是:进一步扩大泰州市少年宫在全区、乃至全市范围的知名度,加强和学校的合作联系,充分发挥泰州市少年宫“指导中心、培训中心”的作用,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做到校内外有效整合。
【关键词】:阵地联动;创新校外教育教育活动实践
随着社会的发展,校外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在校外教育的课堂中,除了教会孩子们一定的技能,更应该将校内外的资源整合起来,让孩子们完成从校内到校外的自然过渡。
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都担负着“教书育人”的使命,同属基础教育范畴。但又有着不同的功能。学校教育强调共性教育要依据“课程标准”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校外教育注重个性发展,以满足兴趣为培养目标,促进少年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发挥不同的功能,促成少年儿童的社会化,是校外活动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的本质内涵。我们少年宫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究认识到,创新校外教育群众性教育活动的体制、机制对于青少年活动中心群众性教育活动的开展,推动校外教育,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
一、 建立健全校内校外教育活动管理体制
1.实施区教育局的统筹管理、统一协调
作为隶属于海陵区教育局的泰州市少年宫,我们常年致力于校外教育的各项工作。虽然从2012年开始我们就开始了和学校的阵地联动,如流动少年宫等,但大部分的项目都是以我们老师的意志为主,缺乏和学校之间的探讨与交流,所以我们一定要大力加强和学校的探讨,制定符合学校的切实可行的项目。
2.建立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机制
泰州市少年宫作为海陵区中小学校外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教育局要求各校组织学生参加基地活动纳入教学计划,积极参加中心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对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活动情况,作为对学校和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
3.逐步完善活动中心群众性教育活动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在积极借鉴兄弟单位好的做法的基础上,我们也可以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明确坚持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始终是中心工作的核心理念,并且把为全区青少年服务、中心和学校合作组织活动作为部门考核的重要依据。完善的制度使校外群众性教育活动做到了制度化和经常化。
二、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活动与校外教育活动机制
1.我们可以借鉴别的做的好的城市建立少先队总队部,将海陵区少先队的总队部和总辅导员设在少年宫。这种有效的工作机制将一直坚持下去。近年来,少先队工作部积极发挥机制作用优势,着力开展示范性、指导性活动,辅导员和少先队干部的培训以及工作方法研究。与此同时,还可以开设专门的网站,组织专人负责收集、更新信息,网站内容非常丰富。如“父母课堂”、“专家在线”、“家教百花园”、“说句心里话”、“家长阅览室”等项目均受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欢迎。为家校沟通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
2.以社团俱乐部为依托推动学校课外活动的开展。我们少年宫可以充分利用海陵区内企业热心公益的优势,开设以校内外结合的社团,团员可以从全区中小学中选拔,经过培训的俱乐部成员像一粒粒蒲公英的种子,把自己的兴趣特长在校内外传播,促进学校活动的开展。我们少年宫可以把社团定位为爱好者公益活动,社团的任务和工作目标是为学校培养学生社团骨干。
3.建立教育基地,带动学校特色活动项目的发展。在项目发展中,许多学校从课外活动升级为校本课程,设置了专业化的活动教室,受益面越来越大,负责活动的教师在学校的位置得到了提升,也促进了他们个人在职称、评选骨干教师等方面的发展。学校的“一校-品”特色更加显现。 我们少年宫还可以争取在周一到周五下午活动课时间组织区内各校学生来中心活动,努力做到教室平时不空。或送服务上门,协助各学校做好“一校一品”创建工作。
4.开展教师培训,提升学校活动的水平。我们少年宫努力发挥自己优势,为学校培训师资骨干,推动学校艺术、文化活动的开展。近年来我们少年宫为学校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文艺特长的学生,还给各级单位报送了各种优秀的文艺节目。下一步,我们可以试着帮学校培养具有文艺优势教师,通过活动培训,拓宽老师的视野,提升老师的艺术素养。
5.建立广泛的社会资源,为学校开展活动服务。经过多年的建设,我们少年宫有着开展学生活动的广泛的社会资源优势。近年来,宫内学生课外活动的实施,又极大的促进了社会教育资源的拓展,并且积极开展工作,把手中的资源盘活,从提供信息和组织活动两个层面上帮助学校特别是注意帮助一些规模较小、活动能力较弱的学校充分的使用这些资源。本宫通过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教育活动体制机制探求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已初步达到了双赢的局面。创新校外教育群众性教育活动的机制与体制虽然才刚刚开始,但已经显示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受到学校、家长、学生的一致好评和欢迎。
三、问题和建议
从全国来看,创新校外群众性教育活动急需要体制保证、也需要机制支持,而不应该是松散的、自愿的结合(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冲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还需要省、市、区主管部门加强指导或引导以及政策和经费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