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方法探究
On the working methods of moral education for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摘要:当今新形势的时代背景下,随着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式各样的文化和价值观影响着人们的观念,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的道德观念正在潜移默化的发生改变。而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传统美德要求我们将其传承下去。在我国,高职院校作为培育祖国人才的聚集之地,更是不能忽视了对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本文将对高职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的途径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期为广大活跃在高职教学一线的教师们以教学启发,让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能够开展的更加顺利高效。
关键词:高职学生 德育教育 新时期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situatio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y, a variety of culture and values affect people’s ideas, followed by people’s moral concepts are changing imperceptibly. However, the traditional virtues of Chinese culture with a long history of 5000 years require us to inherit them. In our countr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s the gathering place of cultivating talents of our country, can not ignore the importance of mor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ways to optimize the moral educa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 order to inspire the teachers who are active in the front lin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make the moral education work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ore smoothly and efficiently.
Key words: the new era of moral education for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引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把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使命。有学者提出,教育的根本就是育人,因此教育不仅仅是要教授学生以基础科学知识,更是要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培育。而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传统中华文化中有许多优秀的道德传统值得我们传承和学习,在这个意义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就向我们的教育事业提出了新时期的新要求。在教育领域上看,德育教育不仅仅是要教学生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要加强对学生人品的教育,秉承“先做人,再做事”的德育教育理念。高职学生的德育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而且还能促进其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满足社会和企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同时,良好的德育教育还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社会美誉度,促进高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工作不仅是教育领域的新指标,也是我国文化事业中的新内涵。
一、高职德育工作的现状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我国著名的历史人物诸葛亮的一句话,可见德育的重要性。都说大学是一座象牙塔,这表明在大学是学生时代相对无忧无虑的时期,学生不必为走上社会后承受巨大的生活压力所苦恼,但也正因为如此,在大学时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优秀的学习生活习惯也更加重要。所以,大学时期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时间段之一,走过大学生活,就意味着要迈入社会。另外,一个国家的未来和一个民族的未来往往和这个国家以及这个民族的年轻一代有密切联系,因此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修养关系着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品德修养。然而,必须指出的是,受现实生活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对于当今大学生而言,对自身的发展前景和生活条件的关心远远高于对道德观念的重视。而当今社会浮躁功利的风气又部分助长了大学生的急功近利自私自利的思想,对生活质量与个人自由的过分追求导致了当代部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其次就是高职院校对德育教育工作的态度也是消极的,因为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属于应用型高校,对学生的培养计划多是围绕学生的专业技能开展,导致如今大多数高职学校都太过注重对学生专业和自身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这使得部分高职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对工作待遇和属性期望值过高,只关注回报而吝啬付出,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跳槽成为了十分普遍的现象。另外还有部分学生在工作中缺乏团队协作意识,个性冲动,缺乏大局观和组织意识[1],容易我行我素的执行自我的想法而不参考他人的建议。
除此之外,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德育这一教育体系的管理也是不够完善的,存在大量只教导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相关理论的同时忽略了思想道德的可实操性。这导致学生不仅难以重视对道德水平的修养,也无法在实际生活中对自身有具体可实施的要求及准则。基于此,很多学校应该在现有德育教学基础上进行相关改革,学校要充分意识到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适当丰富德育教育的课程和教学模式,还要鼓励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到德育教育实践中去。在实践中践行道德教育要求和成果,永远牢记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优秀道德素养的支撑。
二、高职学生德育工作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德育教育在教育体系中不被重视
当今的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一个整体的现状就是以专业的教育任务为主,德育教育为辅。因为很多高职院校在制定学生培养计划时,总是将应用型原则放在首要位置,认为培养学生的应用型技术技能最为重要,因此对于德育教育这类理论课程往往不够重视。另外,学校在德育教育课程安排方面也是做的不够妥当,多数学校一星期只给学生安排一节思想教育课,这样就会助长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消极态度,认为德育教育不是重点课程,没必要学的那么认真。学生带着散漫的心态进入课堂,而授课老师也是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给学生上课,缺乏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考核,这样就导致了从老师到学生,至上而下的德育教学形式主义,甚至有些学校由于师资力量紧张存在专业课老师兼任德育课的情况,非科班的老师往往缺乏从事学生管理和教育的重要素质及专业理念。这样的情况在我国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这是思想层面上的不重视问题,因此也是提高德育教育工作在教学实践中重视程度需要首先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二)高职德育教育课程单一没特色
除了上述所说的学校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不重视,还有一个阻碍德育教育工作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德育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传统单一性,目前的授课方式就是老师在上面讲解课本知识,学生在下面划重点,这种授课方式是传统的“灌输”法,老师全盘输出,学生全盘接受,甚至部分老师在课堂上只会照本宣科的读教材,这种授课方式不仅单一没特色,还会让整体的教学气氛变得很沉闷,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进而学生也会没有耐心去听课。更别说将对道德素养的培育真正重视起来,这样的情况长期存在,使得多数高职院校的德育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很明显这种教学方法是亟需改进的。
(三)高职德育教育方式不正确
因为缺乏对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视,很多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品德作为传统的德育教育学科,老师授课时只是单一的按照课本思路去讲解,没有想过怎样让单一的思政课程变得生动活泼,怎样才能激起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便消耗了很多原本对德育教学感兴趣的学生的热情,也磨灭了很多教师的教学热情。另外,很多教师往往忽略了对教材内容的现实解读,导致学生死记硬背教材内容,虽熟练掌握知识点,但不会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其实德育教学最高效的办法就是结合现实对知识点的解读,因为道德素养的提升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实践来检验的事情,在对于现实进行解读的同时也是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道德素养的理解的过程。另外,现实中还存在者一些高职院校为了节省教学资源,把几个小班聚集在一个大型多媒体教室授课的现象,这样虽然能够最大化的利用教学资源,但因为授课人数众多,也会让课堂氛围变得沉闷,教师无法兼顾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效果不佳[2]。
(四)高职德育教育评价体系不全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评奖评优通常是以其日常表现和学习成绩作为评定依据。无论是班主任还是辅导员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时,主要是依靠老师对学生的主观印象和熟悉程度进行评价,没有详尽的量化考核数据。班主任或辅导员作为评价主体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缺乏多面性、客观性和准确性,致使评奖评优过程更像是流于形式或“走过场”。也存在部分高职院校以学生干部考核为成绩考核形式,这就导致了很多普通学生无法拥有公平的考核方式。高职院校德育课程的考察重点往往也局限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情感、信念和意志品质方面的考察缺乏健全的评价体系。虽然对于道德素养的考核本身是一个比较难以量化的指标,但学校若能够尽量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考核体系无疑对于德育教育工作的推进会大为有益。
(五)高职德育教育环境优化不及时
德育教育环境,无论是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网络环境、自身环境还是家庭环境,都在以其特有的导向性、整合性、隐匿性等特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生活。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外部环境错综复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仍然盛行。这些靡靡之风一直在潜移默化的对当下的大学生产生影响,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客观上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学术水平并不高,对于很多纷繁复杂的社会诱惑没有强大而坚定的意志力去抵抗,再加上处在社会大环境之中的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及时对不良环境进行筛选、整合,忽略了对德育教育环境的优化,导致不良的德育环境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了负面影响,进一步影响到德育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职业素养视角下高职学生德育工作有效方法
(一)教育工作者要有正确的德育教育观
德育教育工作者自身首先应该具备正确的德育教育观才有资格去教导学生的德育,其次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很清楚的理解“德育”的含义: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需要,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传达一定的思想、政治、法纪、道德品质的活动。所谓师者应当以身作则讲的就是教师应当以高尚的道德品质来要求自己,首先端正自身才能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也要具备良好的素质,要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既要有正确的思想观念,也要具有正确的法治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职业素养也是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只有教师先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明确道德素养培育的教学方针,再以严格的教育指标要求自己,才能从思想的根本上修正对德育教育工作的长期不重视问题。
(二)确立新时期高职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确立新时期高职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完善德育教育的第一步,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时俱进,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遵循教书育人的规律,也要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不能一层不变的给学生强行灌输高职德育教育的内容。德育教育对每个阶段的学生都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学生的专业成绩较差,首先就会归结于自己上课不够认真不够努力,没有学好专业知识,但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也有可能是自己三观出现了偏差所致,要保证学生优异的学习成绩,首先要通过德育教育来端正他们的三观。新时期的德育内容要具有针对性、政治性和方向性。
(三)改进德育教育的工作方法和模式
新时代德育教育体系存在的漏洞主要就是学校和学生对德育教育的重视不够,德育教育的方法不够完善。从问题入口找到解决方法,首先高职院校和学生要对思想道德这门课程重视起来,可以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除了讲解书本上面的知识,还可以多举一些课外的例子让课程丰富多彩,学生也听得有劲。还可以播放一些有关思想政治的电影来丰富德育内容。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和新时代发展特点建立完善的德育教育机制[3]。另外教师也可以结合生活实践经验来进行讲解,因为道德素质的水平显现本身就是通过个人的行为实践来体现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在具体社会生活中应该如何践行道德实践。还可以在课堂上发起小组讨论,对于教师给定的特定话题进行探讨,如何才能够更好的实践道德,以及规范自身的道德践行模式。
(四)完善德育教育的评价机制
将学生分出优差不是德育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而是以评价促提升,让学生在德育教育的评价中发现亮点,认识不足,完善自我。因此,健全的德育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要从实际出发。一方面,评价主体需要多元化。打破班主任或辅导员单一主体的评价模式,可以引入同班学生、任课老师等作为多方评价主体。另一方面,评价考核的内容需要量化、多面化。学生的发展是综合的、客观的,对学生应全面的、科学的进行评价。因此,可以预先建立详尽的德育考核细则,再依据细则将考核内容分类,分配一定的权重,引入多元评价主体打分,形成一张全面的、量化的德育积分考核表。在日后的评奖评优中,班主任或辅导员可以参照德育积分考核表再加以学生的成绩给出最科学合理的评优结果。整个评价体系客观全面地反映了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而且使得学生更加注重自身情感能力的提升和人格魅力的培养。
(五)德育教育环境的去弊与优化
正所谓:“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优良的德育教育环境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净化德育教育环境,推动高职德育教育工作效果的稳步提升,德育教育环境的去弊与优化需要从以下五点入手:一是创设文化育人的学校环境;二是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三是创建制度规范的网络舆论环境;四是塑造身心健康的自我环境;五是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以上五个措施的结合能够全面的将德育教育深入人心,不仅能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还能够使得家长也意识到德育培养的重要性,也能够使得整个社会都盛行一种推崇提高个人道德素质的风尚。综合来看,有利于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共同团结起来,对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是整个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职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忽视。学校要改进当下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与德育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大环境,最大限度的发挥德育教育的价值与作用,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旭昌.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有效途径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03):239-240.
[2]孙东启.谈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J].现代交际,2018(01):177+176.
[3]朱萍萍.对加强高职学生德育教育的思考[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8,28(01):69-71.
[4]丁仿娥.民族地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2):141.
[5]王天增.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5(35):187.
[6]万智慧.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3(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