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论如何帮助乡村基础教育教师解决“工学矛盾”

论如何帮助乡村基础教育教师解决“工学矛盾”

日期: 2021/1/6 浏览: 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袁野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乡村基础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工学矛盾”问题十分严重,逐渐发展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前乡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因此,文章首先对工学矛盾概念加以明确;其次,对工学矛盾形成的主要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帮助乡村基础教育教师解决“工学矛盾”的具体措施,以求能够有效保障乡村基础教育顺利开展。
   关键词:乡村基础教育;教师;工学矛盾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new curriculum reform, rural basic education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owever, in the actual teaching process, the problem of "work study contradiction" is very serious, which gradually develops into a universal problem, which seriously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basic education. Therefore, firstly, the paper makes clear the concept of work study contradiction; secondly, it analyzes the main causes of the formation of work study contradiction; on this basis, it puts forward specific measures to help rural basic education teachers solve "work study contradiction", so as to effectively guarantee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rural basic education.
   Key words: rural basic education; teachers; work study contradiction
  
   引言:在乡村基础教育之中,想要有效发挥乡村教育的优势,实现教育现代化,关键就在于教师团队的建设。近年来,我国也不断出台了各种扶持乡村教育的政策制度,使得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效率不断提升,而在实际过程中,由于工学矛盾的出现,导致乡村教师整体培养效率得到抑制。因此,如何有效解决工学矛盾,帮助乡村基础教育教师实现自我提升,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工学矛盾的基本概述
   工学矛盾,主要就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实际工作与培训关系成一种对立关系,并对其产生的各种表现进行概括。工学矛盾的产生,不仅具有着必然性以及客观性,同时也是导致乡村教师在工作上出现不足的主要原因。乡村基础教育,就是为了适应乡村实际发展以及科学技术进步的具体需要,不断提升乡村内部人员文化素质以及思想道德的教育过程,而乡村基础教育的特点,同时也决定了其本身性质是面向教育、服务教育的。由此可以看出,工学矛盾的出现必然有着客观性,无法对其加以规避,只能对其进行正确的认知并及时加以解决[1]。
   二、工学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乡村基础教育学校
   1.乡村基础教育学校重大活动。在每个学校当中,都有着科技节、运动会以及艺术节等重大活动,如果其与乡村教师自身的培训任务产生冲突,就会使得教师必然会出现请假行为,导致相应的学习任务以及教学任务无法顺利完成。
   2.校园安全等工作压力。在乡村校园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安全问题,这就要求各位教师不能轻易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避免由于自身工作的疏忽,导致学生出现突发情况。就算教师在参与培训的过程中,一旦其负责的学生出现了无法预料的特殊状况,就只当联系相应教师,使得培训教师只能够通过手机远程处理,或是请假返回学校,严重影响了整体培训效果。
   (二)乡村教育主管部门
   1.各种行政监察。在乡村基础教学中,上到省、市级,下到区、县级,各种各样的检查种类复杂,层出不穷。各类听课以及评比活动不断出现,给相应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教学压力,同时,也占用了大部分的教学时间,导致教师无法有效将课堂内容进行讲解。
   2.对教师培训的重视程度不足。部分乡村学校中,其整体规模相对较小,再加上各类校级干部配备不够齐全,使得相应教师无法参与到培训之中。而一旦出现省级以及市级的培训,乡村学校通常都会派出日常工作较为轻松的教师去参加具体培训,导致乡村学校中逐渐产生“培训专业户”现象,导致一些教师经常在外进行培训,而部分教师却始终在学校中进行教学任务,进一步促进了工学矛盾的产生。
   (三)乡村基础教育教师
   1.家庭负担过重。在乡村之中,教师一日的工作十分繁忙,学生的教育工作都需要亲自进行处理,部分教师除了进行课程教学之外,甚至还担任着学校中的部分管理工作,这种沉重的生活负担以及工作压力,给乡村教师带来了极大地困扰,不仅将其大部分的精力以及时间占据,还使得教师难以抽出空闲时间进行学习,导致工学矛盾不断加剧。
   2.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不足。由于乡村之中的经济水平差异,使得学校内部教师队伍有着极强的流动性,再加上经费有限等客观因素,导致教师们对于参加培训学习的欲望不够强烈,缺乏自觉性以及热情,甚至部分教师将参加培训学习看为一种必须完成的任务,从而导致形式主义的出现,给整体乡村基础教学校园带来了不良影响[2]。
   (四)学习教育以及培训机构
   1.教育培训方式过于单一。在乡村之中,无论是提高培训力度还是普惠性培训上,乡村教师的培训学习都存在着重理论知识、轻实践能力;重讲授教学、轻研究探讨等实际问题。而在具体教学方式上,通常都是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并没有形成有效的交流互动,就算开展了相应实践教学,其也仅仅只停留在对于部分先进学校的考察上,而更加深入的诊断评价却遭到忽视。这种“接受式”的培训学习模式,虽然让参与培训的教师得到了一些收获,但却与实际乡村基础教育学校的管理教学有着较大的差距,很难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导致工学矛盾更加突出。
   2.教育培训计划缺乏科学性。其对于各种参培对象,尤其是乡村教师方面的了解不够全面,不能有效明确参训教师的实际需求,只能盲目按照以往的培训经验来进行课程设置,从而导致整体教育培训过程很难起到既定效果。同时,培训学习的内容也缺乏针对性,教师们在培训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根本无法在乡村基础教学学校中加以应用,这也进一步引发了工学矛盾。
   三、帮助乡村基础教育教师解决“工学矛盾”的具体措施
   (一)乡村基础教育学校应当加强管理
   想要将乡村基础教育中的工学矛盾加以解决,首先就要将学校的内部管理加强,及时做好相应的教育计划以及学习计划,制定出完善的年度方案,让每一名教师都能够在最合适的时间中去参加培训学习。同时,还应当进一步将管理职责加以明确,将各种教学进行更加合理的分工,设立起副班主任的职位,使得相应教师在外出进行培训学习时能够由副班主任主持教育工作,从而将乡村教师的压力减轻,有效解决工学矛盾[3]。
   (二)乡村基础教育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完善教育机制
   相应教育主管部门,首先应当将乡村教师的竞聘机制、评价机制以及长期目标考评机制加以完善,将乡村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专业能力发展作为重点所在。同时,还要将教师的培训职称评定以及督导检查等方面挂钩,通过各种政策以及机制的完善,进一步提升乡村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还要将那些重复、不必要的例行检查减少,学校内部的教育主管部门应当积极连个其他省市级督导,将整体评估过程进行简化,减少各类重复检查的出现,从而进一步将学校负担减轻,同时也减少了教师自身的压力,有效保证教育培训工作能够有效执行;最后,还要建立及时有效的评价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相应培训机构的实时反馈,对那些表现好、出勤好、学习好的教师给予充分的表彰肯定,并为这些乡村教师们构建出一个进行展示的平台,进一步发挥出二级传导的作用,让全体教师都能够一起对培训内容进行学习,而对于那些有着优异表现的教师,还可以对其进行破格提升,有效解决乡村基础教学中教师出现的工学矛盾。
   (三)乡村基础教学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思想观念
   乡村学校中的教师,应当积极将自身思想观念加以转变,从原本“要我学”的错误思想,不断向着“我要学”的思想方向转变。充分认识到培训学习才是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的有效途径,积极参与到培训学习之中,才能够学习到最高端的教学管理理论以及各种教学知识,从而有效提升自身学识水平以及专业素质。这样才能够将乡村教师参与培训的自觉性以及积极性加以提升,使其能够对学生展开高水平、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进一步消除工学矛盾所带来的影响。
   (四)相应教学培训机构应当提升培训力度
   1.探索多样化的驾驭培训方式。培训机构应当在充分考虑到乡村教师自身学习特点以及乡村基础教学现状的情况下,将传统的单一讲授式教学培训与其他教学培训方式进行有效融合。采用实践与理论教学结合的方式,以结构化研究探讨为主要部分,在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加以辅助,使得乡村教师不仅完成了探究式学习模式的构建,还进一步加深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4]。
   2.提升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增强培训实效性。在开展正式培训之前,相关教育培训机构就应当积极进行研究调查,通过访谈、走访以及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明确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并根据其具体需求来量身定制出教育培训方案、选择正确的教育培训方法,进一步将整体培训的实效性以及针对性加以提升。同时,各类教育培训课程的安排还应当符合整体教学方案以及乡村教育改革的总体方向,从而有效解决乡村基础教育教师的工学问题,进一步促进乡村教育全方位发展。
   结论:乡村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是一项十分艰巨的重要任务。因此,乡村基础教育教师的培训学习效果显得至关重要,只有认真将培训学习中的成功经验加以梳理,明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重点,将乡村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教师出现的工学矛盾进行妥善解决,从而培养出一只专业能力过硬、道德品质高尚的乡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进一步推动整体教育事业能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国英,郑凌,方颖.乡村教师培训策略研究[J].教育评论,2020(03):122-126.
   [2]张佳.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工学矛盾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7):30-31+39.
   [3]王海军,李光勇,郭钊.创新培训模式 解决工学矛盾[J].石油人力资源,2018(04):79-82.
   [4]张海珠. 换岗培训:化解农村教师“工学”矛盾[N]. 山西日报,2016-06-07(010).
  
   作者简介:袁野 (1992年),男,蒙古族,辽宁省沈阳市,研究实习员,本科,研究方向:计算机技术和理论。
   【课题信息】课题名称:吉林省乡村基础教育教师“国省培”模式创新实践研究 ;课题批准号: GH19366 ;课题负责人:姜涛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