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形象化教学在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多为网络原理、工作过程或结论,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学生难以接受,不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我们采用形象化教学来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颇有成效。本文以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某个章节教学为例,阐述形象化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形象化 教学
形象化教学是指运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述,尽可能地把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帮助学生顺利接受理论知识并掌握操作技能,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形象化教学通常选取恰当的示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参与分析和讨论,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形象化教学利用图示或思维导图能够简明清晰地展示抽象的概念、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下面就以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的常见网络故障诊断工具应用项目教学设计为例阐述一下形象化教学的具体实施。
1、精心设计任务,将网络知识与应用技能贯穿其中,使学生学得有用,学得轻松。
本项目的教学内容是课程的尾篇,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网络故障诊断工具的应用,学会常见网络故障的排查方法。学生的表象思维能力较强,乐于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来获取新知识;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入网、用网和建网的基本技能,但学生的知识融合能力不强,不能解决简单的网络故障问题。为了更好地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激发学习兴趣,本课对内容作了整合,让学生从一个具体的任务情境中掌握网络故障排除的相关知识,并能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故障检测命令解决问题。任务情境为:暑假后,学校数学组张老师发现自己的电脑上不了网了,而办公室其他老师的电脑能够正常上网,张老师只好请信息中心的小陈帮忙排查故障,你知道小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吗?以身边熟悉的场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接下来展示办公室网络拓扑图,引导学生思考故障原因。

通过拓扑图的展示,直观明了,引发思考探究,帮助学生养成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最终得出结论:因为其他老师电脑都能正常上网,所以交换机连接到外网的线路和设备没有故障,只能是张老师电脑,或者是连接到交换机的线路以及交换机端口故障。
2、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循序渐进,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合作探究的教学环节中,先进行连接故障诊断,ping 127.0.0.1 检查TCP/IP协议是否正常;ping 本机IP检查网卡是否正常工作,提问本机IP地址?学生查看本地连接属性,记录IP地址等信息,设问如果IP地址是自动获取的,如何查看?引出ipconfig命令,学生使用ipconfig命令获取TCP/IP配置信息;引导学生分析线路和交换机端口有无故障?ping 内网IP,小组内互相测试;ping 网关IP,失败,查找原因,修改后,重新测试,成功。ping 外网IP,成功。简单的故障排查能让学生深度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连接故障诊断完成后,学生自主浏览网页的过程中又发现了新的问题:为什么输入IP地址能够访问网页?输入域名却不能访问?通过学生自主发现新问题,激发内在学习动力。教师启发:DNS故障还是DNS的IP地址配置不正确?引出DNS故障检测,教师演示Nslookup命令,得出结论:DNS正常工作,主机DNS的IP地址配置错误。学生修改主机DNS的IP地址,再次上网,使用域名访问网页,成功。教师组织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讨论中学习,突破了重难点,实现做中学。
本项目的教学重点是使用ping命令诊断连接故障,解决方法是利用网络拓扑图引导学生进行故障排查;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掌握ping命令诊断连接故障的基本流程。教学难点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诊断命令进行故障排查,解决方法是教师组织学生完成思维导图;学生动手实践发现问题,引出新知,拓展延伸。
在本项目的教学设计中,利用思维导图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也通过思维导图的完善建立了知识体系,掌握了操作技能。在示例、任务情境的引入中,教师将“满堂灌”变成了学生广泛参与、积极探讨,培养学生不断探索新知的意识,以追求人性化和创造性为目的的教学过程。
总而言之,利用示例、图示、思维导图等形象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对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生成鲜明而真实的新形象,进而生动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同时也使得整个教学更加直观,充满趣味性。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循序渐进的传授新知,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主动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薛迎春(1979.1出生),女,高级讲师,工程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