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整合力量,创新思路,不断提高校园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整合力量,创新思路,不断提高校园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日期: 2020/10/15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 夏建友

摘要:加强校园法治教育是促进校园稳定、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加强校园法治教育要整合多方力量,构建校园“三位一体”的法治教育新架构;要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四个相结合”的法治教育新渠道;要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法治教育吸引力和实效性。
   关键词:校园 法治教育 实效性
  
   加强学生法治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客观要求,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也是促进校园稳定、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
   一、整合多方力量,构建校园“三位一体”的法治教育新架构
   校园能有效地开展法治教育,需要有一个“三位一体”的教育主体。
   一是组建校内外互补的法制教育组织机构。
   在学校层面,校内成立以校领导为组长,各分院院长、学生工作处、教务教研处、安全保卫处、团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法治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以学管一线人员为主线、相关职能部门相配合的运行机制;校外聘请专家任法治副校长、法律顾问、法治辅导员,建立起专兼职法制宣传队伍共同参与的法治教育工作网络。
   二是建立目标分层的法制教育师资团队。
   在教师层面,分三个层次整合法治教育力量。其一,通过政治学习、业务培训、学管例会等途径,组织全体教师,特别是学管人员进行《教育法》、《教师法》、《刑法》、《治安管理条例》、《未成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全体教职员工依法执教、依法治教的自觉性,从而形成“人人都是法治教育宣传者”的浓厚氛围;其二,通过专门培训,培养全体班主任为直接的法治教育骨干力量,在学院的指导下,班主任是法治教育最直接的执行者和活动的一线组织者。其三,抽调相关专业教师组建普法宣讲队,做好校内及校外周边社区、企事业单位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三是培养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学生队伍。
   在学生层面,培养学生法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力量。在校学生会和各分院学生会分别建立文明督导队,对学生的遵纪守法情况进行督查,特别加强对关键时段、关键部位的督查;选择优秀学生组建校园法制宣讲团,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取法律知识、图片、案例,编写宣讲材料,制作PPT,在各分院、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法治宣讲;建立“校园学生法律协会”,普及法律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增强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
   二、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四个相结合”的法治教育新渠道
   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特殊性,从学生的生理、心理、接受能力等特点出发,不断探索法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增强法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第一、课堂教学和专题教育相结合。
   一方面,将法治教育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明确课时安排,通过日常课堂教学对学生加强法制教育,推进学校法治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的“四落实”。另一方面,针对学生成长特点,每学期都集中开展“法治唱响校园”、“与法同行 健康成长”等主题教育活动,学习《学生手册》、开设主题班会、开展知识竞赛、进行法律宣讲、出黑板报、听讲座,开展系列活动,其中《学生手册》是由学校学生工作处组织编写的,内容包含学生相关的典型犯罪案例及案例分析、《刑法》、《预防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
   第二、法治教育与学生养成教育相结合。
   从学校“厚德强能 尚法修身”的德育理念出发,坚持育人先育德、成才先成人,将学生法治教育渗透到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之中,将集中普法宣传教育和强化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养成语言文明、举止文明、待人文明、网络文明、消费文明的良好习惯,增强明辨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持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用最经典的国学、最美的诗歌散文、最有内涵的文化传承去熏陶学生,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精神追求。用校园广播站和电视台每天播放优秀传统文化的音频、视频材料,如《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唐诗》、《宋词》等国学经典内容,如《我在故宫修文物》、《瓷路》、《中国绘画艺术》、《家具里的中国》、《中国服饰文化》、《本草中国》、《汉字五千年》等优秀电视节目和纪录片,让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心灵的升华。
   第三、校内主体和校外助力相结合。
   校内,学校首先自上而下开展对教职员工的法治教育,党委安排中心组专题学法活动,对全院中层干部进行任前法律知识培训考试,邀请市法学法律专家开设专题讲座,观看警示片,参观廉政法治教育基地;把普法教育纳入各部门工作目标管理,与各院处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各分院与各班班主任、学生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定期召开法治教育专题工作会议,研究依法治校、加强法治宣传工作,保证学校法治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其次,按市相关上级部门的要求,把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法制安全教育、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工作纳入德育工作、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整体规划之中。
   校外,首先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每年开展五一“百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建立家长微信群、新生入学《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寒暑假《告学生家长书》等形式,建立密切的家校联系机制,渗透法治教育知识,让家长和孩子都知法、守法,家校共同进行法制教育。其次,结合学生管理工作中发现的一些突出问题和治安安全隐患,积极与市关工委、综治办、法院、辖区派出所联系,拓展法治教育渠道,把市检察院普法巡讲团请进校园进行法制巡讲,把亭湖法院、盐都法院的庭审现场设在校园里,和公安机关一起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检查学院周边网吧和录像厅,取得显著效果。
   第四、正面宣传和载体推进相结合。
   学校运用课堂教学、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等方式方法开展深入持久的正面教育,在此基础上,调动一切有利有效的法治教育载体,进行渗透。如,利用学校微服务号以微视频、动画、图片等形式,向学生定期推送遵章守纪、学会做人以及防火、防骗、防盗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信息;建立电子阅览室,引导学生在校园内安全上网,疏堵结合,有效管理;利用校园广播站、电视台播放法治宣传录像带和宣传图片;用黑板报、画廊、灯箱进行普法宣传。
   三、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法治教育吸引力和实效性
   每学期开展“与法同行 健康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围绕教育主题,面向学生开设主题班会、设计黑板报、巡回法律宣讲、听取专题讲座、进行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使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深入到每位学生的思想深处、转化为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言行举止;面向教师进行主题班会方案设计竞赛、开设主题班会全院公开课,增强班主任基本功,提升班主任建班育人能力。
   定期开展模拟法庭竞赛活动。由学生工作处牵头,在全校组织模拟法庭竞赛,让学生以现实案件为依托模拟法庭庭审,生动演绎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被告人、法警等法庭角色,真实展现庭审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最后陈述、当庭宣判等审理程序。学校竞赛中选出最优团队进行模拟庭审校园巡演,每场巡演都邀请法律专家到场,对庭审活动进行点评,并现场解答师生们提出的相关法律咨询,由此掀起学校法治教育的高潮,学生“学法、守法、用法”的兴趣和热情高涨,极大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
   校园法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持续开展,必须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思路、拓展途径,才能将校园法治教育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有成效。
  
   参考文献:
   [1]阴祥.转型期职业教育有效性的现状分析[J].职教通讯,2012(4).
   [2]宋洪涛.校园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技术,2012(8).
   [3]吴壁葵.高职院校法制教育途径的创新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5,28(10).
   [4]张少明.大学生法律素质现状及对策研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9,18(3).
   [5]常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法制教育的途径探索[J].科技教育家,2008,4(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