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方法,打造高效信息技术课堂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程改革下如何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是每位教师面临的首要任务。文章结合教学中的实践经验,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优化教学方法的措施,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沿,在教育界盛行的新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也应该起到表率的作用。但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信息技术课堂容易不顾学科自身的特点,在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模仿于其他学科。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味“模仿”所造成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例如,老师讲解示范头头是道,学生听得一头雾水;还有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不强等。所以教师要改变改传统的授课方式,将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救出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走进学习活动中。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摇篮,想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就要适时地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位学生都成为课堂的参与者与探索者,让课堂真正成为提高学生能力的殿堂。
―、巧用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从而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他们乐学、想学、好学。
这里所指的“导语”,不仅仅是指“语言”,还可以是“范例”,即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成品。例如,在教学《编辑演示文稿》一课的时候,教师就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环节:同学们,每年一次的森林运动会要开始了,小动物们都在忙着参加各种比赛。不过今年有一个特别的要求,只有拥有运动员名片的小动物才能进场。可是小兔没有精美的名片,该怎么办呢?你能帮他做一张吗?简单的故事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再加上是为了帮助小兔,学生们的积极性就更大了。有了这个良好的开端做基础,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并非难事。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地设置课堂导人,精彩的导语,有效的方式,可以用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迅速进人情境,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巧设情境,打造趣味课堂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取知识与技能。
例如,在教授《键盘输入》一课的时候,教师针对学习内容为学生设置一个竞赛情境。键盘的操作与指法的训练是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掌捤信息技术技能的基础,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其实有很多学生都达不到要求。为了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教师会让学生重复练习,但是反复的练习枯燥而又乏味。基于此,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竞赛情境,看谁打字又快又准。
学生听到要比赛,态度立刻端正,会以最佳的状态进入到了课堂学习中。当然,最后的教学效果是非常令人满意的。由此可见,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以最好的状态投身于学习活动中。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情境的作用,让它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大放光彩。
三、精制微课,提高教学效果
泰微课”是“泰州市中小学微课程”的简称,是对单一主题进行录制的数分钟以内的声音解说或者视像演示。它以短小精焊的特点立足于课堂教学中,并且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和喜爱。小学信息技术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一项技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不仅是为了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和信息素养,更重要的是掌握一项专业技能。但是信息技术学科的课时比较少,想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泰微课教学就是一大助力。它可以巧妙地将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以片段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反复地观看,多次地学习。
例如,在教学《用颜色填充》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泰微课教学,突破本课的重点与难点。在这节课中,需要学生学会使用黑白线条勾画轮廓,认识“前景色”和“背景色”的区别,准确地选择颜色并使用工具填色。为了让学生在训练的时候不至于反感,变得积极而主动。教师将相关的操作方法制作成了一个微课视频,而且视频中选择的图形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小动物。就这样,学生百看不厌,学生在视频的帮助下,轻而易举地掌握了学习的重点内容。可见,泰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需要教师注意的是,泰微课无法代替老师,不能只是简单地将教师的演示转变为视频,依然需要教师的指点与引导。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教师遵循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努力研究与探索,优化教学方法,灵动信息技术课堂,让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更丰富,技术更熟练,为以后融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阚炜华. 让信息技术在优化课堂里翱翔[J].课程教育研究.中,2015(32)
[2]黄超雄.新课标下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