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如何构建适宜\有用\有趣的中职语文课堂

如何构建适宜\有用\有趣的中职语文课堂

日期: 2011-9-8 18:36:00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匿名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恰当处理教学内容、服务学生的生活与专业学习和采用切合学生实情的教学方法这三方面展开了探讨,以期构建一个中职生期望适宜、有用、有趣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
  
  中职生不用面对高考压力,所以他们多数期望,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课堂能有别于普通中学,希望教师带给他们的是“学得会” “有价值”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这就是所谓的适宜、有用、有趣的语文课堂。这样的课堂是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催化剂,能让学生持久地集中注意力,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从而心情愉快地学习知识。
  构建这样的语文课堂能够收到如此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这样的课堂满足了中职生的心理需求。学海网(www.xuehai.net)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发展的各个时期都有好奇心和心理需求,只有当他的好奇心和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时,才会健康成长。”中职生正处于向成人过渡的时期,他们渴求有满足自己需求的机会,语文课堂一旦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就会激发他们认真听课的动力。其次,这样的课堂体现了 “可接受性”的教学原则。中职生语文基础普遍较差,与其制定多个教学目标,最后一个都实现不了,不如从实际出发,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让他们对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进度等能够接受。
  那么,如何建设适宜、有用、有趣的中职语文课堂呢?
  
  一、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恰当处理教学内容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笔者以为,让学生“听得懂” 应成为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所谓“听得懂”,指的是“学得会”,即在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的情况下,学习目标能够达成。中职语文课要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很重要的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恰当处理。所谓“恰当”,就是既紧扣教学大纲,又切合学生实际。在具体处理方法上,主要有“过滤”和“还原”。
  (一)过滤。
  所谓“过滤”,就是要把过多的教学内容删除,把太难的内容删掉。中职语文教材每单元通常安排4篇课文,其中,选读课文1至2篇。教材有弹性的这一特点,为教师对教材过滤提供了的可能。教师可以根据所教班级的专业、课时等情况,灵活挑选适宜讲授的课文。而在讲授一篇课文的过程中,则可以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过滤”掉一些对学生学习有较大障碍的内容。以教学《智取生辰纲》为例,该文篇幅较长,文白参半,方言和生僻字较多,这些对中职生来说,阅读难度是比较大的。因此,笔者这样“过滤”:让学生在粗读课文的基础上带着对文意理解的疑难问题,观看有关的电影片断,之后通过复述课文和分组讨论杨志,理解文意和人物。通过这样的“过滤”,学生无疑是能“听得懂、学得会”的。因为直观的电影画面,解决了方言和生僻字带来的阅读困难,让学生较好地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有此基础,学生就容易展开复述和学习其它内容了。
  (二)还原。
  所谓“还原”,就是教学要能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陶行知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挥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所以,适宜的中职语文课堂需要“还原”,在知识与生活的融合中,丰富学生的想象。例如,在学习《像山那样的思考》时,不少学生难以理解猎杀狼所带来的生态危机,他们认为世界上没有了狼,人们应该安全才对。为让学生较好理解猎杀狼所带来的生态危机,笔者就联系了当地大肆捕捉青蛙,不到几年,青蛙绝灭,结果,害虫肆繁,造成水稻受害的生活实例启发学生。通过这样的“还原”,那些学生晃然明白狼被猎杀以后留下的生态恶果,进而理解该文是不要破坏大自然而要与大自然平等相处的主题。
  
  二、服务学生的生活与专业学习
  
  中职生之所以重视专业课程,是因为他们认为它有用。所谓“有用”,即 “所学的东西现在就是有用的”,或是“在生活中是有用的”。因此,中职语文课堂也应从学生注重“实用”这一特点出发,突出实用性,服务学生的生活与专业学习,让学生感到“中职语文课堂是有价值的课堂”,从而愿学语文。
  (一)服务生活。
  中职生毕业后大部分将要找工作,找工作时要填表格,要写应聘信;面试时要大方、灵活应答;当技工师傅要能看图纸说明书……因此,中职语文要注意突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和书写能力等的训练和培养。课堂上,笔者以课堂提问、三分钟时事评论、五分钟演讲、复述课文等形式,切实有效地锻炼学生口才。对常见应用文体进行专项学习和训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格式和写作。在教学中,笔者从高一就让学生注意练字,事实证明,学生很喜欢写字,因为这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事,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们可以一点点地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很有成就感。
  (二)服务专业学习。
  中职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任务,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语文教学对学生专业学习的服务。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就是结合教材内容,解决专业上的实际问题。如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材编写委员会编写的《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是“说好普通话”,而这正是导游班考取导游证的一项要求。在导游班,笔者通过朗诵比赛等方式去训练学生的普通话,为学生考证打下语言关的基础。另一方面,就是让专业知识丰富语文的教学内容,使专业知识和语文教学相辅相成。在汽车班,笔者就运用了“专业生成式”教学方式,从专业课中挖掘资源运用于语文教学。如在上“介绍工艺流程”时,首先播放有关换轮胎和汽车美容的过程的视频,然后叫学生从汽车专业的角度来进行工艺流程的介绍。这样,学生的知识、能力既来源于教材,又超越教材,并为专业发展服务,体现出专业生成的语文教学特点。
  
  三、采用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一)活动式。
  马斯洛的金字塔理论表明,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而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文特点,创设出一定情境,适当地引进活动式教学,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欲望,展示他们的才能,将会让他们听课的“内驱力”变得强烈,听课的行为变得“乐此”而“不疲”。 如上普希金的长篇叙事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笔者就引入了活动式的教学。在上完第一课时,让学生大概了解了文章的主旨后,就分组让他们自己编写一小节的剧本,然后由小组成员分角色饰演课文人物。在其中的一个小组的表演中,还要求他们来一个打破常规的表演,找女生反串老渔夫,找男生反串老渔妇,找小组中最高大的男生饰演小巧玲珑的金鱼。结果,引发阵阵笑声,使课堂充满了愉快的气氛。
  (二)讨论式。
  我国教育学者马和民认为:“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种人际互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然后相继引进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发表意见,集思广益,让学生的观点相互碰撞,让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这样就可以打破教师“一言堂”的沉闷局面,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读《哦,香雪》一课时,对香雪坚持用40个鸡蛋,走30里夜路,换一个自动铅笔盒的行为,有的学生认为不值得,也有的学生认为值得。笔者抓住契机大力鼓励学生讨论,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结果学生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讨论中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同时又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三)任务驱动法。
  所谓“任务驱动式教学”,简单而通俗地说,就是“布置具体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去完成”。相对于传统的讲授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调动学生兴趣的“点”,在于它是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的动力,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成果的方式来体现学习的成就。当然,这种教学法要收到有趣的效果,首先是教师所设计的任务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是教师多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肯定学生的任务展示,让学生产生成功感。例如在教学应用文《单据》时,笔者布置了三个学习任务,一是对案例《借据错写一个字,还钱得等一万年》的讨论,二是对错误单据的辨析纠错,三是情景写作训练。由于学生对这些任务兴趣盎然,上台展示又得到老师的肯定,结果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总之,“学得会”的课堂、“有价值”的课堂、“有活力”的课堂是中职生对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心期待,作为中职语文教学工作者,要围绕学生的需求来改进课堂教学,才能取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孝平.职校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教学[J].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2010.9.25.
  [2]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第2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单中惠.现代教育的探索——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倪文锦,于黔勋主编.《语文》基础模块(上、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材编写委员会.语文[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
  [6]鲁子问.中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实践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