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心灵之音

心灵之音

日期: 2018/9/10 浏览: 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小学 杨彩霞

岁月如烟,流年似锦。一份烟火,一度春秋。左手染墨,右手繁华。只言片语,哪能写得尽五味人生?只道是文字如弦,拔动心的音律。用文字记录花的芬芳,美妙心的花朵,绽放楚楚动人的姹紫嫣红,在流年深处,让文字的河流浅浅流淌,流过花朵依然芳香的冬夏,流过教室办公楼那彻夜明亮的灯火,流过绚烂如梦的年华,在心底留下深深浅浅的足迹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的我在育人之途上披星戴月,辛勤跋涉,蓦然回首,不知不觉间已经走了很远很远,在这期间,有过疑惑,有过困倦,有过惆怅在心间,然而,保持行进的姿态始终不变,从血气方刚、风华正茂的岁月径直走向不惑中年。因为一颗心不变,所以一路前行就有了动力之源。
   在前行的路上,回头看看自己的足迹,仔细梳理一下心中的记忆。育人之路上,不要在行进中迷失自己;就是要把教育的理想信念点燃在心里,用激情做前进的内驱力。只有不忘初心,才能不迷失自己,也才能够保持新鲜的活力和蓬勃旺盛的朝气。不为懒惰找理由,要为前行找动力,怀揣梦想,风雨兼程,才能在三尺讲台上谱写无怨无悔的乐章。
   无论走得多远,都要常回头看看,只要一颗心不变,就如同大海航行中看到了航标灯一般,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心中自会产生力量,不断进取,一路攻坚克难。心若在,梦就在,奋进的决心不会改。不忘初心,就是不忘当初的誓言;育人之路上,就是要不忘“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良训,就是用洪荒之力去克服艰难险阻,冲破一个个险关。
   在教书育人之路上,要牢记教育目标,才不会“乱花渐欲迷人眼”,才不会把教书育人的事业等同于“为稻粱谋”,只有在漫长的旅途中,做到“行百里者半九十”,才能在行进中牢记自己的目标,既有良好的开始,又有完美的结束,才能够在心中始终点燃一盏明灯,照亮着前进的路程。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师德是教师的灵魂。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师的使命和重任。要树人,首先要立德。我们不单要做知识的化身,也要做品德的化身,努力在学生面前,呈现一个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魅力榜样。教育的本质,实际上就是一种人际影响力。我们为人师表,其本身就是一面旗帜。如果我们思想进步,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具有无私精神,就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形成完善的健康的人格起到心理学上的“重要他人”的作用。 如果一个人师德不良,就算他的教学技巧技能再厉害,也得不到学生的尊重。学生对老师的尊重,最基本的底线就是这个老师的德行操守是靠谱的。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老师就是和父母具有同等重要影响力的角色之一。小学生由于缺乏足够强大的评判和辨析能力,老师说的、老师做的,往往在小学生心中永远是正确的和不容置疑的。老师的地位某些时候可能还超越父母。很多小学生就是以老师为第一权威。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言谈举止就更加重要了。如果我们稍不注意,就会在学生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实际上,作为小学老师,我们最应该加强自己的涵养,争取给孩子们带来最美好,最正能量,最积极的影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重于言教。在小学阶段,学习养成、习惯养成、品质培养,都是有规可循的,都应该是一板一眼地抓好的。如果我们老师自身在这方面也不严格要求自身,自己没有做好,那教育就无从谈起了。只有自己先做到,真正让小学生确信老师言行一致的权威和执行力,表里如一的明朗,才能真正影响到学生,才能真正使学生感到可敬、可佩,形成制约力。正所谓:师道不立,其教不成。高尚的师德是实现教育根本功能的前提。在师德修养方面,我觉得可以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里面的规范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时刻对照,经常进行反思,在锤炼师德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修炼自己的人生品行,既让自己的德行在教育视野中发挥,也让自己的人格在自我人生轨迹中绽放异彩。
   “真诚是待人的根本”。我想,作为一名教师,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也是师德中的灵魂。对学生以真心相待,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难处,懂得学生的心事,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感同身受,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在此基础上给予热情、耐心、细心的引导,以情动人,以理服人,那么必然会收获学生满满的认可,收获学生转变的成功喜悦。我们很多老师在心底,“其实总把学生当学生”,师生间总有一道鸿沟,而这道鸿沟,实质上是教师自身造成的。如果,我们放低身段,转变角色,改变眼光去看我们的学生,你收获的将是满满的幸福。其实,为什么有些学生不听老师的话?那是因为我们老师也没有听他们的话。学生不听话有许多的原因,一个原因是我们说话说不到点子上,说不到学生的心坎儿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行动我们很少做,或者做得不够,那就是倾听。倾听说起来很简单,但要做到真正有效果还真是不容易。因为如果我们不仔细地倾听、不用心地倾听、不专心地倾听,就不知道学生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他内心的感受是什么。师生之间的分享,涉及安全和信任的问题。让学生消除隔阂、不安、建立信任、舒缓的人际交流心理环境,这样我们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重任。
   既然从事于太阳底下高尚的职业,我们必须有崇高的理想,热爱我们的事业,尊重我们的工作,以师德修炼为核心,以真诚爱心为基础,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用自己满腔的热忱支撑起这方教育理想的天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