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前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构建
成果应用于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一般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职前教师专业知识培养研究》,课题批准号:GH170714
摘要:目前,我国所使用的职前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分析模型大多是以国内外的外语需求分析为基本模型,其中,教师个人专业需求包括四个维度,分别是个人差异需求、专业情感需求、知识需求和技能需求。对于教师个人群体来讲,职前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被归属为社会需求,主要包括教师自我评价及其需求、管理者对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评价和师资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度。本文将简析职前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构建策略,并提出个人见解。
关键词:职前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分析模型;理论;构建策略
需求分析的英文全称译作Needs Analysis,该理论最早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属于一种课程开发观点,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工作中,狭义上的Needs Analysis方法有四种,即主动反省、设置访谈、观察总结和调查问卷,通过开展需求分析工作,可以进一步优化外语教育政策、完善外语课程结构、丰富外语教学内容、创新外语教学方法,并实现外语教学目标。然而,我国现在的职前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分析模型并不完善,按部就班国外模型并不适应于国内的教学状况。本文将对比论述国内外英语需求分析模型,并综合探讨职前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构建方案。
一、国内外英语需求分析模型
(一)国外英语需求分析模型
国外的英语需求分析模型最早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迄今为止,比我完整的英语需求分析模型有三种,第一种是目标情境分析模型,英文名写作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该模型由玛贝(Munby)所提出,主要是以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和职场目标为依据,提出鉴别目标的活动与具体任务,但是这种模型有不少局限性,最主要的问题是它没有顾忌学生的学习需求。第二种模型叫做当前情境分析模型,英文全称是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这种模型更加关注学生当前的综合能力、知识水平及其与目标需求的差距,比目标情境分析模型更加完善,可是这种模型也有不足之处,即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文化需要,没有发挥文化的价值功能。第三种模型Hutchinson和Water共同设计的需求分析模型,即Needs Analysis,该模型分为两部分,即目标情境分析结构、学习需求分析结构,对学生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都予以了应有的关注,但是没有识别学生的欠缺。后来,Dudley-Evans和St John又对需求分析模型进行了完善,将环境情境作为该模型的中心,对学生的个性信息、专业信息、课程要求、学习需求、目标情境语言、学生的欠缺、学习目标等七个方面都进行了客观分析,从而避免了外语课程设计工作的随意性。
(二)国内英语需求分析模型
国内英语需求分析模型是以国外需求分析模型为蓝本进行研究,使之与国内教育工作需要相符合。目前,我国倾心于研究和构建英语需求分析模型的学者有孔宪和夏纪梅、王海啸、陈冰冰等。孔宪和夏纪梅的英语需求分析模型主要针对三个研究方向:第一,情况分析,即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师的基本情况、教学相关情况;第二,分析学习目的;第三,分析学生未来的职业需要。而且,该模型最注重的是分析符合未来职业需求的目标情境语言。
王海啸所组建的需求分析模型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分别是个人差异需求、专业情感需求、知识需求、技能需求、社会需求。其中,社会需求是核心,涉及到了教师自我评价及其需求、管理者对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评价和师资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度。
陈冰冰所设计的需求分析模型有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两大部分共同构成,其中,个人需求包括个体愿望、学习能力与知识水平差距、学习环境、学习过程;社会需要则包括教师自我评价及其需求、管理者对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评价和师资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度。
二、职前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构建方案
(一)处理好发展需求分析模型的总体结构与内部因素的关系
基于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分析模型的构建理论来看,完整的需求分析模型有两大机制,即教师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从微观的视角来看,个人需求又分为个人差异需求、专业情感需求、知识需求和技能需求,这四部分统一归属于职前小学英语教师的个人需求;社会需求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教师自我评价及其需求、任教管理者对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评价、师资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其中,教师自我评价及其需求属于在职小学英语教师,任教管理者对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评价则被划分为职前小学英语教师的任教管理者,师资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属于在职小学英语教师的管理者。因此,在构建职前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分析模型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总模型与子模型的关系,优化职前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分析模型的总体结构,推动职前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分析模型内部因素精细化。
(二)构建完整的个人需求模型
个人需求模型有四个维度,即个人差异需求(简称维度一)、专业情感需求(简称维度二)、知识需求(简称维度三)、技能需求(简称维度四),这四个维度也有不同的组成部分。而构建完整的个人需求模型,不能忽视这四大维度的组成部分。其中,维度一的组织部分应包括职前小学英语教师的性别、年级、学习英语的年限、喜爱英语的程度、课外学习英语的时间量、对自身英语技能的评价、对未来所从事的职业认可度。
维度二的组成部分包括对专业理想的需求、对专业情操的需求、对专业性向的需求、对专业自我的需求。所谓“对专业理想的需求”特指职前小学英语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这属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与灵魂,是激励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内在动力;“对专业情操的需求”是指教师从情感倾向对本职工作价值的理性评价,能够推动专业情感需求走向成熟;“对专业性向的需求”是指教师适应本职工作的个性倾向,涉及到了教师敏捷的思维、沟通交流意愿、工作兴趣、人格魅力、语言表述能力等;“对专业自我的需求”包含了教师自身的意向、自尊、工作动力与满意度、未来前景预测能力和任务直觉等。
维度三知识需求不仅包括教师英语专业知识涵养,而且涉及到了教师的科学文化修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对英语国家历史文化的了解程度、对小学英语教学方法的掌握能力以及条件知识水平和实践知识水平。
维度四技能需求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研能力,而教学实践能力涉及到了教师的英语口语表述能力、课堂组织能力、肢体语言表述能力、英文歌曲演唱能力、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与学生相处的交际能力等;教研能力则是指教师对小学新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分析能力、对教材的研究能力、开发课程资源能力、教案编辑能力、对小学生心理的研究能力。
(三)细化社会需求分析模型的维度
社会需求分析模型的三大维度是教师自我评价及其需求、任教管理者对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评价、师资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度,细化这三大维度,必须引导教师能够对自身的知识技能、教学实践能力和情感素养进行客观的评价,做好师资培训工作,不断提升教师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增强自身的英语口语表述能力、课堂组织能力、肢体语言表述能力、英文歌曲演唱能力、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
除此之外,学校应注意细分师资考核程序,提升师资考核机制的全面性与客观性,将考核程序分为三步,在师资队伍管理实践中,师资考核工作是由一系列具有先后次序的工作组成的,一般包括确定评价标准、实施评价、全面评价、评价面谈和确定师资考核改进方案。在确定师资考核标准时应注意评价标准必须要客观,不能过高或者过低,应该以完成教学工作所达到的可接受程度为标准,同时要尽可能对标准进行量化;在实施评价时,应明确这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是将工作的实际情况与评价标准进行比较,确定教师绩效的等级,并发现需要改进的问题;进行评价面谈时,应做到坦诚沟通,确保师资考核管理工作以积极的态度顺利开展。在确定师资考核改进方案时需要对原方案进行改进,使之更加切合实际。而且,学校要注意采用目标考核法、等级法与360度绩效评估法等方式来执行师资考核工作。其中,目标考核法是一种主要以某阶段的教学工作成果为依据做出评价的方法。它是目标管理原理在师资队伍管理中的具体运用,与师资队伍管理工作目标体系以及师资质量提高工作相联系。这种方法要求根据教学目标管理原理和教师工作责任制确定师资队伍管理工作的子目标。等级法的使用较为广泛,要求将反映教师绩效的诸多方面归纳为若干条目,如教师的职称(像讲师、助教等)、与他人的合作程度、对教学工作的热诚、文化知识素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实践技能等;而每一项内容都有优良中差的等级。对师资教学评价管理工作各方面有一个相应的评价,各项评价的总和是对教师绩效的总评价。而360度绩效评估法(360-deree feedback)可以使师资考核与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全面和可靠,能够促使全体教师全面认知自己和本质工作,改善教学方法,激励全体教师参与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与优化,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而且,学校应定期参与听课评价工作,在听课活动结束后,指导职前小学英语教师全面创新教学方法以提升职前小学英语师资队伍的创新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构建科学、完整的职前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分析模型,必须处理好职前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分析模型的总体结构与内部因素的关系,构建完整的个人需求模型,细化社会需求分析模型的维度。
参考文献:
[1]谷艳敏.小学英语教师课堂导入研究——以河北省张家口市九名小学英语教师为个案 [D].重庆师范大学,2016(06)
[2]王雅琪. 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以南昌市小学英语教师为个案[D].南昌大学,2012(12)
[3]易微.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调查研究——以H省D县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调查为个案[D].湖南师范大学,2015(06)
[4]何丹.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研究——以扬州市M小学为例[D].扬州大学,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