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摘要:时代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近些年来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重视,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致使人们对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已经成为现阶段一个紧迫且重要的任务。本文从创新思维的含义出发讨论,分析了化学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希望能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素质教育是近些年来我国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随着素质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教育研究的面开始扩展,人们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相关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创新是教学改革的中心,更是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最为重视的教育问题之一。以创造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创新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实效性,将会是现在及未来教育的一种必然发展。
一、创新思维的含义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活动的关键。通常情况下,创新思维可以被分为两大类:狭义的创新思维和广义的创新思维。狭义的创新思维非常的局限,强调首创性与唯一性,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广义的创新思维是指人类通过思考产生的、原本头脑中并不存在的思维形式,产生的过程不一定新颖、独特,也不必一定要具备某些社会价值或者社会意义。广义的创新思维存在一个积累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也就是发明创造的基础。本文所涉及的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所指代的“思维”是学生通过思考设计出的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二、利用化学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基本原则
第一,主体性原则。教学是师生二者配合才能完成的活动,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化学教育者应时刻牢记这一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创新,勇于质疑,真正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第二,民主性原则。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的拉近师生距离,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对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等都大有裨益。第三,开放性原则。我国传统的灌输式、填鸭教学模式,使我国的教学过程进入一个非常被动的局面,创新教育需要开放的教学环境以及开放的教学过程,只有多样化教育方法,多角度落实教育,才能有效的创新学生思路,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的多向、主动。第四,发展性原则。世间存在的任何事物都处在一个发展的过程中,人要发展,知识也要发展,因此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应以和谐发展的学生认知和个性为基础,以发展为原则,科学展开。
三、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策略
1、利用发散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能力。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应;创造性思维则是人类在思维的基础上,以新颖、独特的思维活动揭示事物本质或是引导人们解释其他问题,并最终获得前所未有思维成果的一类精神活动。创造性思维以思维为本,使思维的升华、发散,能够帮助人们有效的解决问题。化学教育者应有意识的利用发散思维方法,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当化学教学涉及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时候,就必然会涉及这两者的鉴别问题。由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是白色的粉末状物质,因此,无法凭借肉眼观察予以区别。这时,教育者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探索可用于鉴别这两种物质的方法,引导学生们将思考的方向朝着加热、加水、加酸、加碱的最常用的物质鉴别方法上靠拢,让学生们手动实验,眼见为实,继而在实验的过程中探析可行方法与不可行方法,并尝试着对之进行解释说明。实验教学法可以帮助教育者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在探讨、手动实验的过程中发散了思维,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必然会提升。
2、利用多向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有文科学科的某些特点,却又与理科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落实教育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学生掌握了所有的知识点,但是做题却总是做错”的情况。对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可知思维单一,思维僵化,学生没有多角度、多方向思考问题的能力是导致这种局面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化学教育者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鼓励学生多思考、勤思考、善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解决问题,不断培养、升华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众所周知,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惊人的速度改变了我们的社会,更深入了各行各业的各个领域,并对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教育领域亦不例外。信息技术拓宽了教育的空间,让远程教育成为现实。现阶段,网络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已经非常的普及,这种利用网络技术的新型教育模式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更让抽象的、无法触摸的知识变成了直观的、学生可以伸手“碰触”的知识。因此,化学教育者也应革新自身的教学思路,善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拓宽学生的眼界,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之朝着素质教育要求的方向不断地发展。比如,在讲解氧气和二氧化碳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利用电脑设计三维动画(如图1示),让学生们更清楚的观察到氧气消耗二氧化碳产生的过程,继而更清楚进入地窖等密封空间为什么要先用蜡烛等进行试验的根本原因。再比如,化学教学过程中涉及很多的抽象概念,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使这些抽象的概念清晰化,因此,当教育者落实完教学活动之后,能否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取决于学生个人,甚者有时候会出现学生很长时间都无法理解某个简单概念的情况。这时候可以为学生设计虚拟实验,借助虚拟实验向学生展示“肉眼不可见”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概念。在讲解微观粒子反应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利用虚拟实验,让学生们观看粒子碰撞,继而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让学生在这个模拟的过程中感受原子的变化,继而更好的理解质量守恒的一系列概念。
图1氧气消耗二氧化碳产生的过程
4、利用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实践出真知是一句亘古不变的真理,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同样适应。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扎实的基础和丰富的实践,化学教育者可以有意识的组织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在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开展相关活动;用与学生联系紧密的课题活动,或是课堂实验如可溶气体的喷泉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意为研究花费时间、精力;鼓励学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途径查找资料或是亲自动手实践,在丰富自身眼界的同时解决课题活动所涉及的相关问题;最后,撰写实验论文,由教育者对之进行审批、检查,以及点评,确保在褒奖学生优点的同时,清楚的点出他们的不足,激励他们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注意某些错误或是保持某些优秀的品质,相信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最后,有一点值得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长期坚持某项事物的最根本原因,因此,教育者在为学生设计实践课题的时候,不仅要保证设计安全、科学,还要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只有当学生在“玩耍”中获得了乐趣,才能将“实践”培养成自身的一种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不仅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更是教育者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的一个有效途径。化学教育者应善用这种资源,更要敢于革新自身的教学模式,以创新教育为目标培养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将学生培养成更优质的综合性人才,继而使之能够更好的应对社会和时代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平.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探析[J].学周刊A版,2014(11).
[2]戴海江.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新校园(上旬刊),2013(07).
[3]秦文明.有机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学园·教育科研,2012(17).
[4]王亚慧.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陕西教育:行政版,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