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难以把控的师爱

难以把控的师爱

日期: 2016/2/9 浏览: 4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江苏省高淳中等专业学校 成霞

摘要:陶行知的“爱满天下”让我感受颇深,“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但这种师爱却有时很难把控,不知怎样掌握那个度,坚持那份心。在摸爬滚打的半年班主任经历中,我深感对于师爱的难以把控、力不从心,也有了一定的思考,但愿能铺垫起未来的班主任之路,实现华丽的转身。
   关键词:师爱 张弛有度 持之以恒
  
   “教育需要师爱”,这是上大学直至工作后心心念念的一句话,我深知教师的爱是师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一股神奇而伟大的力量,能沟通师生的心灵,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帮助师生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直到我有了一次失败的班主任经历后恍然大悟,我那自以为满满的师爱是那么的肤浅,怪不得那么优秀的班经我之手后会乱的不可开交导致“拱手让人”。
   强制的爱
   当我踌躇满志,满心欢喜的迎接我期待已久的13旅管3+3班时,如一盆凉水从头浇到尾,她们得知心爱的班主任不带她们时,难掩住内心的伤感,对我这个不速之客多少有些抵触。都说二手班难接,可是年轻气盛的我不信这个,而且这又是第一次当班主任,一腔热血决心走进这个团体。我坚信只要我真心对她们好,她们一定能从心理上接纳我。于是,我开始了我的暖流行动。在收班费时,我说我也是班上的一员,和他们一起交班费;在布置班级宣传栏时,和学生们一起动手,将平时我抓拍的瞬间打印出来贴在墙上,配上精美的文字说明,使教室焕然一新;没有课的时候,我时不时装作偶然经过教室,观察一下她们的上课情况;由于本学期要进行《中国民族民俗》科目的统考,活动课半节课在教室背书,半节课出去活动,每周进行一次默写,并亲自进行批改……
   渐渐的我发现同学们对我不满的情绪“日益高涨”,当我在班上宣布一些决议时,很多同学置之不理,有的甚至小声嘀咕:“随便你怎么办?”更有的学生在周记里大呼怀念以前那个温柔民主的班主任,说现在的班主任天天板着脸,什么事都一手操办,还逼着他们死读书。种种这些都反映了我这个新班主任不得民心,我趴在桌上,深感委屈:我觉得自己比前班主任更用心更认真,为班上出谋划策;牺牲自己休息和活动的时间陪着他们背书默写,可他们就是如此回报我的?
   苦恼之余,与老教师进行了深谈,他的一句“你的确付出了很多,是学生强迫你付出的吗”点醒了我。是的,我很爱学生,师爱,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爱,是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的精神雨露,可若是强制的爱,只会成为学生精神的枷锁,我的暖流行动不是真正师爱的表现,它不会滋润心田只会泛滥成灾。17、18岁的少男少女,他们朝气蓬勃,生性自由,他们渴望有一个自我锻炼、自我展示的平台,而这平台在学校就这么几个:设计黑板报、策划宣传栏、排练大合唱……我却一手包办了,还克扣他们自由活动的时间,经常来“监视”他们上课的一举一动,我这样的“保姆型”班主任打着多少爱的旗帜都会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我所谓的师爱只不过是一种强制的、自以为是的爱,我没有去真正的走进学生,了解他们的心声,尊重他们独立自主的意识,为他们搭建一个锻炼自我和展示自己的舞台去绽放他们的光彩,于是我决定改变自己的班主任作风。
   摇摆的爱
   作为“精神关怀者”的班主任,对待学生要从对待物的方式转到对待人的方式。学生不是盛知识的容器,也不是盛美德的口袋,学生是精神的主体,情感的主体,对学生要以对待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的方式,给予真切的关心。我开始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企图慢慢地唤回民心。有位同学在周记中写到A同学在以前是位活泼开朗的女孩,因为手术没能及时报到被我安排在最后一个座位,而且没有同桌,周边的同学也不是和她交好的,现在一个人经常趴在桌上闷闷不乐的,全然没有以前的朝气与活力了。之后,我便留意那位A同学,发现确实是我的疏忽,她刚做过手术,身体未能复原,我确实不应该把她的座位安排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于是,我尝试帮助她调动,但是没有一个学生愿意与她调动,我一气之下干脆来了个班级大调动。调动完又岂是个个能如愿的,多少对姐妹分崩离析,多少组朋友楚汉相隔,自然怨声载道,一连几天,班上都不得安宁。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中说过,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生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你讲的话发生共鸣,你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可是班上有42个孩子,并不是没一个孩子的心弦都是一个调的,对准了这个,那个又不协调,我的师爱就像摇晃不定的钟摆。开始我认为小时候老师用的帮扶办法很好,我便特意安排优生和后进生混合坐,希望成绩好的学生能带动懒于学习的学生一起进步;后来成绩好的学生提出意见:就该优生和后进生分开坐,那些懒于学习的学生不仅自己不学习,还会影响勤于学习的同学。我一次又一次地对班上位置进行调动,渐渐地学生发现之前的严厉只是装着的“纸老虎”,原来我是如此没有主见,被他们一直牵着鼻子走,不满之余,我的威信也荡然无存。是啊,如果一个班级是一艘大船,那么班主任自然是船长,于浪谷潮尖、急流险滩导航掌舵,可是我因为这份关注学生内心世界的爱摇摆不定,掌控不住班级前进的方向,和意志不坚定、心智不成熟的学生一起迷途,我这船长又有何用?一个新时代的班主任,应该是具备良好的品德、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用自己的言行影响每一个学生。而我,没有坚定的立场、有序的管理,只凭一腔对学生的爱是不能成事的。
   强制的爱,把自己的观念加给学生,逼迫他这、勒令他那;摇摆的爱,对学生的想法听之任之,一位地迁就他们;这些都不是师爱,师爱是一种理性的爱,是一种智慧的爱。在班级管理教育中,班主任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微笑,每一句评价,每一次抚摸,甚至包括每一句批评,都蕴含着师爱的艺术。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理解包容,而不是放纵无度。我可以去耐心聆听一个学生内心的苦闷与悲伤,但不可以姑息一个学生再三地违反课堂纪律、忽视班集体。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关心和支持,而不是包办和宠爱。我可以为班级的大小事情出些点子,但不可以剥夺学生独立自主的机会,更要把集体的决定权掌握在大家手上。师爱,就是这样,应该张弛有度。
   再冷的石头,坐上三年也会暖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人心可不像石头,不用三年,只要感受到真情的付出,很快就会暖的。我的班主任之路也不是这样崎岖的,我的心血也使它开出过花儿。在学校的12.9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了我的真情,这是我的一段快乐岁月。开头精心策划了班级的大合唱和两个小节目的形式,并在班上说出我的想法,大多数同学还是同意的。于是就愉快地进入了排练阶段,每个彩排的时间段,我都和大家在一起,渐渐地学生的周记鲜少地出现了对我的赞语,慢慢地更多了。“我们班主任每次排练都陪着我们,想一个大姐姐一样指导我们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唱词”,“班主任突发奇想让我们排练京戏,真有创意,而且一直陪着我们,嗓子都哑了”,当这些字眼出现在我眼前,真的是欣喜若狂,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再冷的石头,坐上三年也会暖,他们不是石头,也不用三年,一如既往的地付出,终会在他们的心头落下痕迹。
   不去保温,热石头依旧会冷
   12.9过后,是一段舒心的日子,可是平静的水面不去保持终究会起波澜。在班级管理略上手后,我忽视了继续保持以往的精力,手上也有了一些其他工作,分散了对班级的注意力。参加新教师培训加之身体不适,经常去南京参加培训或是去医院检查、针灸之类,请假频繁导致对班级疏于管理。班上学生慢慢察觉,认为我对他们的关注是三分钟热度,又开始不消停。当时我还担任两个升学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他们觉得我对那两个班关注度远远大过他们,在班会课上说我偏心,甚至找那两个班理论,弄得我是焦头烂额。我把他们捂暖了,可是我没有去保温,一些有心理缺陷的孩子没有持续地去关心他们,一些性格张扬,略有些嚣张的孩子也没有持续地去告诫他们,久而久之,花大力气抚平的情绪又蠢蠢欲动,一触即发与我有了正面冲突,丝毫不把我这班主任放在眼里。心力交瘁的我觉得实在无法应对眼前的情况,只能辞去这个班的班主任。过后,我也想过,最后的不知所措、无法收拾的惨淡局面就是我没有把对他们的爱,对他们的关注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或是身体的原因,或是其他工作的原因,但都是自己的错误。没有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身为这个班的班主任, 肩负着全班学生的德、 智、 体、 美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任务光荣,工作艰巨,如果没有信心就不该接手,接手了就该一如既往地把它经营好、管理好,自以为满满的师爱却没有持之以恒的行动,那就是我的失职。
   那次失败的班主任经历已经远去,虽然带给我许多伤痛,但也让我正视了自己的缺点与错误。我自小就梦想成为老师,现实是残酷的,沉痛的失败警醒了我,若是当老师,必然有师爱,而这爱,需要自己科学地去把控,不是苍白无力地去呻吟,应该是张弛有度地去履行,应该是持之以恒地去实践。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 齐学红,黄正平.班主任专业基本功[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 程银亮.浅谈中学教育中的德育教育[J].安徽文学, 2011(6):216-218.
   4. 王重岩.中学教育艺术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1(2):166-16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