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信息素养培养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信息化建设

信息素养培养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信息化建设

日期: 2016/1/25 浏览: 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 蒋镓洲

摘要:在中职学生专业课程的教学进程中,应将以人为本与强化效率作为总体目标,完善信息化建设,大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工程意识,引导学生创新实践,努力发展成为综合性应用人才。在此,本文将针对中职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信息化建设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信息素养;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信息化
  
   一、前言
   美国信息产业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了信息素养这一具体概念,其主要涵盖有信息意识以及文化素养、信息技能三方面主要内容。纵观可知,信息素养并非处理信息的简单方法,其可谓是基于独立学习,运用现有信息有效解决相关信息问题,培养创新思维的综合认知技能,构成社会人创新知识学习的关键基础内容。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育中,应由传统意义上的记忆性教学积极转变为先进的信息型教学,基于信息化建设构建新型的提升信息素养的课堂模式。
   二、构建新型的强化信息素养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模式
   在此结合《电是如何产生的》这一教学案例阐述新型课堂模式构建。在课程教学中,通过演示一系列跟电形成与应用相关的课件,优化创设教学情境,充分明确教学任务,让学生知道这课所讲述的为电的产生。而后细化搜寻具体课程信息,将学生平均分组,让其在网上或者是资源库中完成信息搜集作业,在指导老师的积极引导下,各个学生小分组扬长避短并协调合作,完成关键词搜寻,其中包括电的发现、发电原理分析、电池历史及其构造、发电机发展历史及其构造、实际所用电工材料等内容,此项活动实施要求学生尽肯能搜集到跟主题相关的介绍以及图片、过程故事等,同时要求学生认真做好活动报告作业,将发电机当做是主要线索,针对发电机原理进行介绍;将电池作为具体线索,就电池作业原理展开细化分析;把电的发现作为使线索,就相关人物以及地点、时间、故事进行介绍;把汽车发电机当是线索详细介绍其内部结构并分析现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合理鉴别以及全面表达并有效交流相关课程信息,待任务做完之后,首先在小组学习中展开沟通交流,就任务提出中肯意见并认真完成修改,随后,让各组委派代表在课堂讲授中展示自己作品,阐述自己所理解的发电原理,剩余小组可就此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促进学生间的互相学习,满足共同进步的要求。在课程实践中,教师可积极引导学生完成多媒体作品创作,并穿插教材范例实施教学。教学过程中及时认真地展示相关范例,参考范例制作过程及手段辅导学生制作演示文稿,及时给予学生更多鼓励,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感受到满满的成就感。创新应用课程信息,严格遵循学习亲历性原则,在实验室中,让学生选做相关实验,譬如说交流发电机实验以及汽车发电机拆装实验、电磁感应电路实验等,基于此,学生能够基于自身意愿完成相关实验设计,创新课程信息,待完成实验之后,要求每位学生均需认真做好实验报告撰写工作,让教师能够充分结合学生实际实验情况给出颇具指导性评价建议。此教学进程重视运用信息资源实现问题的解决,强化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使之相关技能水平明显提高,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完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信息化建设
   1、优化运用多媒体技术
   在新时代背景下,科技水平显著提升,多媒体技术深化发展应用,其普及范围相对较为广泛。在电子电工课程教学中,为实现信息化建设,能够运用计算机网络,实现跟课程知识相关的材料、图片以及视频、音频、问题等内容的有效获取,与此同时,将所获取资源展开细化筛选,并全面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完成教学辅助工具的制作,譬如说课程教案以及教学课件等。通过多媒体的合理运用,能够把交互教学中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理念充分体现出来,运用视频或者是图片向学生传授电子电工技术课程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这个专业课程的积极性,切实增强教学成效。譬如说在进行“有源元件”课程教学的时候,针对电压源给出的具体定义为,外电路直接决定电源电压,伴随着电源电流所发生的不断变化,电源电压不会发生任何改变;相关电流原则则为,流过的电流处于恒定状态,若两端电压发生变化其不会形成改变情况。学生单纯理解此类概念存在有一定难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受到初中与高中学习到的物理知识的影响,另一方面,其在记忆电压源跟电流源对应符号的时候经常会混淆。那么,教师能够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视频图片,将二者差异详细展示给学生,同时,进行科学记忆方法讲授,即为电流变化不会对电压源产生影响,能够在圆中通过画横杠进行表示;伴随着电压的不断变化,电流源随之改变,则能够在圆中通过画竖杆进行表示。将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图片功能跟这种记忆方式结合起来开展教学活动,大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切实强化其学习质量。
   2、合理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一般地,互联网是一个蕴藏着非常资源的巨大宝库,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进程中合理应用计算机网络已然成为大势所趋,这主要是因为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学习可谓是一个动手实践的过程。在时间相对较为有限的教学课堂中,难以完整演示体现全部教学内容,因此应结合计算机互联网完善教学进程,优化使用任务驱动与课题项目、学习探究等各类手段,一方面,在课程教育中,能够大幅强化教师跟学生之间的良性平等互动,让教师作为教学活动或者是教学任务实施的组织指导者,积极引导学生根据具体课题任务,运用互联网完成具体资料查找、细化分析研究、充分合理检测等方式手段实现整个过程学习;另一方面,能够合理规避传统教学模式应用弊端,突破限制,引导学生开拓进取,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并找到问题解决办法。整个过程实施拥有较强有效性,便于学生自己动手、自由发挥,深入掌握相关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细化理解。再者说,互联网资源颇具多样化特征,灵活且丰富,进而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学习问题的有效解决,使得其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3、优化实现模拟仿真教学
   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模拟仿真教学可谓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手段,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多数职业院校实验设备均是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现代产物,同样可被康做事现代化主流设备,运用这些仪器开展模拟实验教学工作,能够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大大强化,与此同时,帮助学生快速熟知掌握相关原理,为日后步入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经验基础。譬如说,使用DXP、KeilC、Proteus、Multisim等虚拟教学软件,学生能够针对真实电路实施仿真试验,基于软件应用连接电路并完成电路测试、计算仿真结果,使其在电子线路专业课程的学习成效得以充分优化,切实掌握实验方案的科学可行性,节约学习时间,培养学生创新动手能力。
   四、结语
   综上可知,我国科技发展的关键产物之一为信息技术,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地位,积极推动引导各行各业深化发展。为充分满足现代化教学需求,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已然实现信息技术的优化应用,大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使之成为综合性专业人才,日后能够更好地社会进步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郑本伦.信息素养培养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信息化建设[J].职业,2013(12).
   [2]周华.电工与电子技术实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5(04).
   [3]宋晓晶.关于“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多媒体教学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27).
   [4]李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实践[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30).
   [5]蓝芳芳.信息化教学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4(04).
   [6]胡猛,高立辉,张芊.浅析“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四个一”问题的成因及其解决方法[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5(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