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加工竞赛选手培养策略与技巧
该文为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2013年度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研究成果。
[摘要]技能竞赛是促进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平台。研究技能竞赛成绩影响因素,以此为依据,科学地选拔和训练数控加工技能竞赛选手,提高数控加工技能竞赛成绩。
[关键词] 数控加工 技能竞赛 选手培养 策略与技巧
开展职业教育技能竞赛活动,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一次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职业学校强化技能教学、培养技能型人才、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举措,举办技能竞赛成为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手段。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在2012年召开的职业技能竞赛技术工作研讨会上,提出以“对接世界技能大赛,提升国内竞赛质量”为目标;教育部于2013年出台《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2013-2015年)》,指明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技能竞赛成为职业学校更新教育理念、加快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展示教学成果的重要平台,逐步形成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良好局面,提升了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组织参加技能竞赛成为职业学校的重要工作。
一、技能竞赛成绩的影响因素
在未来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制度健全、完善的情况下,技能竞赛成绩将具有确定性,可以作为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其权重将会较大,甚至占有绝对权重。影响技能竞赛成绩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参赛选手的技能水平,学校的培养制度、参赛学生的心理、技能竞赛的环境等。参赛选手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下参加比赛,学生的技能水平成为主导比赛成绩好坏的内因,其它如指导教练的水平,参赛选手的心理、技能竞赛的环境等则是外因。事实上,历届全国和全省技能竞赛的成绩证明,参赛选手的成绩主要由参赛选手临场发挥的技能水平决定的,另外,选手参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赛场环境,身体状况等因素,无疑也对技能水平的正常发挥有较大影响。
在“工业4.0”时代到来,国家出台“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背景下,制造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更加受到重视,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数控加工技能竞赛项目往往是不可缺少的。要在激烈的数控加工技能竞赛中取得理想成绩,必须从影响技能竞赛成绩的相关因素入手,来选拔和培养出优秀参赛选手。
二、数控加工竞赛选手选拔
(一)竞赛选手素质要求
数控类技能竞赛与其它竞技类竞赛具有许多相同之处,而且数控类竞赛选手的培养具有成本高、周期长的特点,因此,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要选拔出具有竞赛潜质的优秀选手。1.勤奋好学。参加数控类技能竞赛,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进行艰苦的训练,才有可能从广泛的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一份汗水,一份收获”,天道酬勤,数控类技能竞赛要能取得良好成绩,勤奋好学,能吃苦是基本要求。2.悟性良好。竞赛型选手的学习悟性很重要。数控技术发展及其迅速,数控类技能竞赛的考点在不断发展变化,每一届都有新内容,因此,要求选手在训练中不仅能够掌握教练所教授的技能,而且要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只能够“依葫芦画瓢”型的选手是不具有竞赛潜质的,竞赛型选手要具有自我总结、提炼的能力。3.纪律性好。技能竞赛训练必须有严格的训练计划和进度,才能完成竞赛训练目标。如果纪律散漫,训练不按时到场,指导教师的计划往往无法按时完成,会严重影响训练进度和效果。数控类竞赛项目安全操作要求高,操作不当容易造成人身和设备事故,由于参加技能竞赛训练强度大,在长期操作过程中,人容易疲劳,安全操作意识容易松懈,纪律性差的选手还存在安全隐患。比较自由散漫的选手参加竞赛,最终结果往往是徒劳无功。4.良好的心理素质。由于赛场氛围通常是紧张严肃的,比赛环境陌生,设备性能不熟悉,竞赛内容充满变数,存在各种干扰因数等原因,选手心理素质如果不过硬,赛场上往往会严重影响竞赛水平的发挥。对心理素质要进行有针对性训练,淘汰过分内向,胆小的选手。5.有强烈的荣誉感。法国总统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不想拿冠军的选手不是优秀的选手,有目标才有动力,有荣誉感才会为达到目标坚持不懈、刻苦勤奋。6.坚强的意志力。比赛训练极为艰苦,早上起床要比别人早,晚上睡觉要比别人迟,临近比赛周六、周日没有休息;训练任务多,实操训练后还要理解、记忆庞大的理论题库等等,因此,只有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强烈的荣誉感才能坚持下去。
(二)竞赛选手的选拔
1.组建集训队伍。通过组建初、中、高三个不同梯次的集训队伍,对于学生也可以按年级来组建技能强化班的形式来进行集训,让竞赛型选手的选拔能成为“有源之水”,以确保最终能够选拔到具有优秀竞赛潜质的选手,最后进行集中人力和财力的强化训练。同时,通过组建集训队伍开展技能训练,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扩大竞赛工作对于技能人才培养的影响力,达到组织技能竞赛的最终目标。2.实行阶段化淘汰。在训练中要进行不断淘汰选拔,最终将具有良好竞赛潜质的选手选拔出来参加竞赛。初级集训队伍组建时,要广泛宣传发动,采用自愿报名的原则进行初选,这样才能保证技能选手选拔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从初级集训开始,在训练过程中就要对参训学生进行考核,根据训练时间进行阶段性淘汰,经过“大浪淘沙”式的逐渐淘汰,保留到高级集训阶段的选手已经是经过多轮选拔淘汰产生的,应该是最具有竞赛潜质的选手了。这时候,再进行强化训练,不仅能够节省有限的训练经费,而且训练效果也更显著,参加各类竞赛,应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数控加工技能训练方法
(一)完善和优化学校软硬件
数控加工技能竞赛就是要求参赛选手在比赛中能将速度和质量进行完美的结合。就参赛学生的个体因素而言,学校的培养因素是一种外因,但就参赛学生的技能水平发挥而言,学校的培养因素也是取得成绩内因的重要一环。1.硬件是基础。数控加工技能训练离不开数控机床、计算机、CAD/CAM等软件、工量刃具等;比赛环境中的设备与训练过程中的设备的相似性或一致性对参赛选手技能水平的正常发挥影响巨大。因此,学校首先需要解决训练设备问题,才能保证选手的训练效果。2.领导重视是保障。技能大赛是检验职业教育技能教学水平的重要平台,“以赛促练、以教促学”已经成为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师资队伍技能操作水平的有效手段。由于数控加工竞赛训练投入大、成本高,需要学校无论在人力、物力、财力还是激励措施等方面,都要给予大力支持。3.氛围浓厚是灵魂。一方面,数控加工技能竞赛训练非常辛苦,需要全体教练员和参赛选手有高度的荣誉感、使命感,有百折不挠、愈挫愈勇、敢于亮剑的精神,才能有不怕吃苦、乐观向上、团结合作的训练心态,也才能有勇争第一的信心。另一方面,创造全校师生崇尚技能,人人参与、班班选拔、有赛必竞的良好氛围,促进全体学生技能全面提升的同时,激励参赛选手刻苦训练,为校争光。4.师资是关键。对于集训而言,师资和设备是必要的前提条件。由于竞赛集训并非学校的常规教学,训练内容是生产中更先进、更高深、更实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名师出高徒”,教练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选手的训练水平,因此,需要学校在师资配备上给予高度重视。教练团队可以由理论教师和技能操作教师组成,也可以由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组成,学校在时间安排、经费保障、激励措施等方面要对教练团队进行支持。
(二)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
数控类技能训练根据时间长短和目标不同,可以分为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1.长期计划。长期计划是指组建不同梯次的集训队,制定技能训练的长远目标,抓好制度建设和设备设施保障工作,完成集训队成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扎实做好竞赛型选手的培养和选拔工作。2.短期计划。短期计划是指针对迎接某一次竞赛而制定的计划。由于数控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数控类项目技能竞赛知识和技能考点也在不断变化,短期训练计划要重点体现本次竞赛的要求,及时掌握相关的技术动态,以便做好知识和技能的充分准备。
(三)制定合理的训练目标。
数控类竞赛项目一般包括理论知识、软件应用、技能操作三部分内容,其中技能操作约占总成绩的70%左右。技能操作在不同的训练阶段,要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循序渐进地达到训练目标。1.基础技能训练。基础技能训练主要针对初级操作者进行训练,完成数控设备的基本操作训练、常用量具与工件检测技能训练、学会数控设备基本手工编程方法,能够采用手工编程快速编写简单结构加工程序。2.单项技能训练。针对数控类竞赛项目中的技能考点,有计划地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专项技能反复训练,逐个击破,从而达到熟练掌握基本编程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目标。3.综合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是在完成各单项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通过加工完整的竞赛工件,完成各单项竞赛结构要素的加工,重点训练工艺分析和制定合理加工工艺的能力。4.复杂手工编程训练。主要训练手工编程技巧以及宏程序编程(参数编程)方法,解决手工编程难点,提高编程效率。5.计算机辅助编程训练。计算机辅助编程已经是当前数控技能竞赛的主要编程方法,熟悉编程软件的造型方法、加工方法、参数设置、后置处理、程序生成、程序传输等技术环节,达到采用软件编程进行工件粗精加工的目的。6.竞赛素质训练。数控类项目操作竞赛时,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加工出符合技术要求的赛件,因此,要求选手的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是赢得比赛的关键。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参赛选手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保证技能水平的稳定发挥;学会加工过程中的“统筹兼顾”,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节约辅助时间,减少停机时间;合理制定粗精加工工艺,保证加工质量;提高选手对工件加工精度检测的准确性和检查效率。7.模拟竞赛训练计划。竞赛选手的竞技状态直接影响到比赛中技能水平是否能正常发挥。在正式比赛之前,可以采用设备互换、异地拉练等多种形式来开展模拟竞赛,使选手熟悉竞赛流程、适应竞赛氛围,积累竞赛经验,将参赛选手调整到最佳竞技状态。
(四)竞赛心理素质训练
在竞争激烈的技能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有时不一定是技能实力最强的学生,但一定是发挥最好的学生。据统计,在体育比赛中,55%的运动员都会受到比赛压力的影响,并产生不利于取的好成绩的心理活动。美国格鲁波先生在1984年奥利匹克科学大会上发表的论文指出:“低、中级运动员心理因素对技能影响占20%,生物力学因素占80%;而优秀运动员正好相反,心理因素影响占80%,生物力学因素占20%。”在高水平的技能比赛中,选手优良的心理素质对创造优异成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数控加工技能竞赛不仅对选手技能、体能有高要求,对选手安全操作能力、设备和环境适应能力、抗干扰能力等都有较高要求,参赛选手是在极高的心理压力下进行比赛,稳定的心理状态对技能水平的正常发挥起关键作用。在日常训练中,可采用以下方式对选手进行训练,来提高选手的心理素质。
1.挫折训练法。在日常训练中,通过设置高难度操作要求、设备故障、意料之外的干扰等方式,对选手进行“打击”,来提高选手在赛场的承压能力。2.对抗训练法。可以在模拟比赛中设置对抗赛,在精神和物质上进行“刺激”,使选手逐渐适应赛场上的紧张气氛,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学会调整比赛心理压力。3.模拟竞赛法。通过完全模拟实际竞赛流程和组织方式,让选手熟悉真实竞赛环节。另外,由于数控技能竞赛的特殊性,经常会遇到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比赛,通过将模拟竞赛安排在不同时间段,使参加竞赛选手感受不同时间段的竞赛氛围。通过模拟竞赛训练,要让参赛选手对比赛氛围感受“习以为常”,就达到了调适赛前心理状态的目的。4.拉练训练法。通过外出交流、变换场地组织模拟比赛等方式,增强选手对设备、环境的适应能力,来提高竞赛心理素质。5.体育训练法。技能大赛不仅是知识技能的比赛,也是品质、毅力、身体素质的比拼。通过健身运动训练,如跑步、做俯卧撑等体育训练方式,达到强身健体目的,为完成激烈的比赛活动,提供良好的身体素质保障,也可有效提升选手参赛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史文生.职业教育技能竞赛研究[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
[2] 崔景贵,黄亮.职校生技能竞赛的心理训练及实施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4(20).
[3] 蒋新萍.基于职业教育生态观的高职院校技能竞赛[J].教育与职业. 2014(32).
[4] 陈为,范骏.职业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相融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4).
[5] 方琴.技能竞赛科学训练方法谈[J].科技展望.2014(20).
[作者简介] 高恒星(1969-),男,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高级讲师,主要从事技能竞赛教练、数控加工一体化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