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学生学情分析及对策研究
目前,职业学校的学情不容乐观,绝大部分学生存在厌学的情绪。这种情绪长期存在,导致职业学校的老师抱怨学习难教、难管;学生抱怨知识枯燥、乏味,对学习厌恶反感。长期以来学生和老师之间有着极端对立情绪。
一、厌学因素剖析:
本人觉得造成目前职校学生讨厌学习的因素是很多的,既有来自学生自身的因素,又有来自我们社会方面的因素,还有来自学生家庭的因素。
1.学生的学习目标
在职业学校里,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学生整天无所事事,无事生非,究其原因,是学生他们缺乏学习的动机和学习目标,我们知道目标是一个人前进的方向,是灯塔,她指引着我们不断向前进,可是职业学校的学生绝大部分的学生没有学习的目标,他们整天游手好闲,虚度青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原因,社会上一些消极的不良的现象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有来自学生家庭的影响,有的家长仗着家里有钱,当着学生的面口口声声地说,我们不是来学习的,是来混一张文凭,或者,我们孩子现在上班太小,我们是来养养个子,学不学都没关系等;还有就是学生自身的原因,他们没有树立远大的理想,没有学习的目标,他们来上学,不是来自自身的需要,而是来自家长的压力,他们学习只是应付家长。
2.学生的学习热情
职业学校的学生对学生的态度很是冷淡,他们中绝大部分认为学习可有可无,不重要,他们宁愿讲话、聊天、玩手机,也不愿上课听讲,造成学生这种状况的因素较多,有学生自身原因,因为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的基础差,老师不重视,其他好的学生歧视他们,来到职校后身边的学生都不愿学习,他们也就随波逐流,自甘堕落,加之目前很多职校的老师他们囿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法陈旧,教师缺乏个人的教学魅力和人格魅力,学生对所教内容没有兴趣,对教师也没有好感,自然学习成绩就会一落千丈,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3.学生的意志品质
“科学的大道上没有平坦的路”,大家知道学习不是喝茶品咖啡,她是一件劳心劳力的苦事情,她需要我们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她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离不弃,坚持到底,需要我们有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功,取得优异的成绩,但目前的职校生他们的意志力都很薄弱,他们吃不了苦,他们的自控力都很差,对学习没有信心,即使农村出生的孩子,也因长期的学习意志不坚,导致对学习的信心不足。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他们一旦碰到任何困难,哪怕是很小的问题,他们也会打退堂鼓,长期下去,便产生厌学情绪。
二、对策研究:
1.激发好奇心
好奇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源泉。一个学生只有富有好奇心才会变得主动,才会想学,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需要教师的帮助,尤其是学习上的帮助,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找到能使学生产生惊奇的事情和兴趣点,帮助他们体验来自学习上的成功。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靠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逐渐养成。学生要养成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下课后先复习当天的功课再做作业、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等习惯。习惯的养成不但需要学生自己的意志力,还需要老师的监督和不断的提醒,更需要老师极度的耐心。
3.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如果对某门课程感兴趣,那么他的学习就会有动力,学习成绩自然不会很差,相反如果一个学生讨厌某门课程,那他就会觉得学习没劲,对老师教的知识也就不敢兴趣,课堂上也就开小差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自己固有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学会将信息化手段与本课程有机融合起来,创设一个生动的动态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判断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看这名学生有没有正确的动机,如果有,他的成绩不会差,反之,其成绩一定很差。如何有效激发职校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不产生厌学的情绪。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课余时间、班会课等时间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当然这种教育千万不能是空洞的说教,教师应做个有心人,挖掘身边典型的人物,让他们现身说法,以模范的榜样来引领他们成长,让他们自己觉醒,自己主动地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5.培养学生的耐挫力
“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我国目前绝大部分家庭是独生子女家庭,这些孩子从小就是家里的宝贝,要风有风,要雨有雨,平时都以自我为中心,说一不二,一旦他们走出门外,面对着学习上的压力和困扰,他们显得很无助和茫然,很容易对自己失去信心,这时候,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帮助他们进行挫折教育,比如加强对学生心理上的疏导,鼓励他们,调整自己,减轻他们心理的负担和紧张情绪,同时教师可有意创造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成功和失败的滋味,在活动中教师应适时注意引导,引导他们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意志。
6.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改革中的作用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课堂改革则是教学改革的主方向,作为教师要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作用。过去传统的教育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始终处于中心地位,所有知识的讲授都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学生只有被动地灌输,而课堂改革则要打破这种格局,还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管理者、辅导者、引导者的角色;同时,教师要大胆相信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参与者,他们中间蕴藏着巨大的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如不放手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改革,不注意培养学生逐渐适应课堂教学改革的习惯,课堂教学改革将无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