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式教学在机械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围绕分组式教学法在《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一中心,阐述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实施过程,分析了实施教学方法改革的效果,指出了分组式教学法对教师、学生及教材提出的要求。
关键字:机械制造技术;分组式教学法;应用研究
引言
分组式教学法是行为引导教学法之一,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任务”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行为引导教学法是原劳动部引进德国的以培养关键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引导教学法包含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卡片展示法等,这些引导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习兴趣充分地激发出来,积极地思考问题,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一、课程介绍
《机械制造技术》是机械类专业、机电一体化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主要学习热加工成形工艺基础、冷加工成形工艺基础及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使学生通过学习,具备分析零件机械制造的基本知识与能力,初步掌握典型零件表面的成形工艺的技能。
二、分组式教学
所谓分组式教学,就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按照学生不同的基础知识水平以及学习接受能力,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教学。每个小组大约有5~7名成员,并由成员轮流担任小组长,来帮助教师指导学习以及反映小组学习情况。采用分组式教学方法可以极大的减轻教师的负担,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通过合理的分组与恰当的分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都得到了提高,也不会产生传统教学中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下”的情况,提高了教学效果。
一般来讲,分组式教学可以按照两种标准对学生进行分组,一是按成绩,二是按学习接受能力。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学生的基础成绩相差不大,因此笔者建议在教学分组时可以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分组。
三、分组式教学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采用分组式教学方法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来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这对于培养全方位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有着重要意义。其具体的教学步骤大致有以下几个环节:
(一)教学方案的设计
由于分组式教学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因此在教学中最好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结合起来使用,通过给每个小组布置相应的任务,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交流能力,在任务的探讨和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一定要全面把握教材的重点和每个小组学生的资质能力,合理的将教材中的教学重点融入到不同程度的任务中去,任务的难易程度要适中,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二)教师讲授、演示,学生实施
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讲,机械专业的教学更多的注重对操作技能的培养。而操作技能不是单单靠教师讲解就能使学生熟练掌握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多媒体为教学平台,先将教学内容与所布置的任务进行简要的讲解,然后再让学生根据对讲解的理解进行任务实施,完成各自的任务。遇到不明白或不理解的地方随时向老师请教。这样的互动教学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小组讨论
在各个小组完成自己的任务时,可以使每个小组成员积极展开讨论,在相互的探讨中完成任务,教师应该从旁给予一定的指导,但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主动学习,积极探索,从而快速掌握知识要点。
(四)考查评价
在分组式教学的考查评价中,要与传统的教学考查方式有所不同。即除了统一的期中、期末考试之外,还要对平时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查评价。这样能够更全面的反映出学生的成长情况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平时考查的的内容中,除了要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能力进行考查以外,还要对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进行评价考查,以促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四、分组式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分组教学在教学中很好的实现教学内容的传递、学生技能的培养,同时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起到良好的培养作用。这种能力将会延伸到课堂教学之外,为学生未来的工作与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分组教学中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一)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
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平等公正的对待。了解学生的差异有利于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有利于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二)合理设计分组方案
教师在专业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教学分组方案是否顾及学生的差异以及分组教学的可操作性。同时,教师在设计课时就应该考虑如何利用差异分组的优越性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小组内的相互学习。
(三)教学评价应该强调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共性目标反映教学统一的要求和基本标准,个性目标反映出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和特长的发挥。评价为了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所以评价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进步情况,真正发挥评价机制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学生进行激励,让同学在鼓励中通过能力,获得自信。
五、实施分组式教学的要求
(一)对教师的要求
采用了分组式教学法后,教师由原先的事先准备好教案走进课堂,对教学内容及进度把握很准,现在教与学是动态的,教师无法预估教学过程中学生怎么解决问题及提出问题,对教学的效果也不能通过一张试卷的成绩来体现,教师的经验一直在积累中。在一个任务实施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多学科的知识,学生对老师的综合素质和知识要求也提高。除了要求教师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外,还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勇于思考问题,对学生的错误的观点不要直接否定,要鼓励让他多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在总结学生的答案要全面正确,对错误的问题需要委婉的指出,重点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对学生的要求
采用分组式教学法,和原来的靠教师在课堂上灌输知识不同,主要通过学生自觉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从问题的理解,资料的收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需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而后再小组讨论拿出解决方案。在实践的过程中的失误和失败并没有吓退大部分的学生,反而激发了学生的钻研精神。给予学生大量的自主学习实践,学生的自由度很大,给学生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时候需要学生学会自律。学生上课时间以小组形式讨论,在组内确定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同时也巩固该任务所使用的理论知识。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份子,既需要独立工作的能力,也需要团队协作的意识,同时也需要学生具备不怕挫折、勇于表达的积极精神。
结束语
总之,在现代职业学校的教学中,面对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接受能力参差不齐这一现状,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显然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而若能够采用分组式教学方法,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进行相应的教学,则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毕明生.“教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
[2]刘剑光.浅谈分组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总第461期.
[3]郭扬.寻求职教理论与实践结合点[J].职业技术教育,2001.
[4]冯敬益.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