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数控车床加工螺纹应用实例

数控车床加工螺纹应用实例

日期: 2014/5/17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学海网

协作教学法在《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中的应用
   【摘 要】机械类的课程设置《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是必修课,主要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仔细程度,以往的教学过程都是老师操作,学生模仿,学生在学习中都感觉到枯草乏味,基本功得不到较深的锻炼,本人通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逐步摸索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处理实训技能教学的技巧,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协作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对于本门课程提高兴趣。
   【关键词】动手技能 教学方法 应用
  
   对于实习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现在全国绝大多数技工类院校都在实行或推广,比如: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大家都知道技工类院校的学生的基本素质都比较低,而机械类专业《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是机械加工中传统学科,也是锻炼基本功的必修课。“紧车工慢钳工”的说法有他一定的道理,所以要学好、掌握钳工技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钳工这个工种是既要技术又要体力的。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这门专业技能课?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和不断的思考总结,总结出一种教学方法叫协作教学法,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一下:
   一、教师的协作
   在教学老师的安排方面,采用两位老师共同负责,相互协作,理论教学中,依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施课堂教学、电化教学与实习现场教学相结合,两位老师在备课过程中相互商量,形成小集体备课方式,理论与实践相互协作,取长补短,然后得教学各负其责,例如录像教学具有直观真实的教学效果,机械加工工艺流程、钳工技术的具体操作等生产场面,可以通过电视荧屏展示,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就可系统地、科学地把需要几十个小时的工件加工工程向学生展示完毕。理论教学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了学生心像技能的形成,心像技能的形成为学生动手技能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实习指导教学中,指导老师回顾理论教学的同时,分批分组进行细化演示,学生置身于各自岗位上学习,在教师的示范中对设备、工具、量具的结构、原理容易理解掌握,而且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操作就学会了使用技能,自己动手以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领悟所学知识,学生的感觉技能也得到了锻炼与培养。教师的协作使得任务有目标,学生的技能参差也得到了修补。
   二、学生的协作
   1、分组
   在学生学习方面,和分组教学法有类似的地方,从分组的过程中来说,首先预设每组的队员的素质(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动手能力、接受能力等)都要考虑,以便及时采取互相弥补学习的短板问题,这个工作是要经过班主任和别的任课老师的配合的,要每组优生和后进生互补。
   2、推广
   所谓推广就是在完成理论教学后使得每组中必定有一位同学能掌握所讲授的内容,一般情况下优等生是推广的对象,然后逐一的在同组其他成员中推广,这个时候老师要形成助推的作用,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协作组,整个课堂就会出现像超市或战场一样的场面,有序开展学习进度。实习教学的过程更容易形成协作分工的局面。
   3、评价
   理论、实习教学内容完成后,先在组与组之间评价,得出优胜者的给予表扬(奖惩要有度哦),然后让他们再到还没有完成任务的小组中指导或帮助学习,两位老师特别要跟踪,注意出现舞弊的行为,结束后小组之间形成互相讨论的局面,形成书面材料进行汇报,老师要总评,采取学分制的方法记录。
   4、内容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一边是理论一边是实践练习,强化基本操作训练,基本操作训练是根据实习教学原则与要求所进行的基本操作功练习,包括划线、锯割、锉削、测量、装配等钳工技能。通过老师的示范并结合讲解,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能。通过反复的练习,学生能够掌握各单项操作的技能技巧。 本课程 重点培养学生的锉削技能,锉削是钳工的主要技能,也是较难掌握的技能。协作教学法在内容上就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便捷,实施锉削技能的教学与训练,要求教师既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与训练方法,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锉削的前期教学为平面锉削姿势与方法训练,教师通过锉削演示,要使学生理解随着锉刀在工件表面的推进,左右两手施于锉刀两端的力量必须保持平衡,才能保证锉削出的工件表面平直的道理。要做到锉削中两手操锉动作协调、锉面平直,一是要掌握正确的锉削姿势,二是要反复操作练习,持之以恒,从而达到提高锉削技能的目的。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平面锉削技能的基础上,应逐渐加大训练难度,从工件的一个平面锉削练习,逐步增至对工件几个相邻平面的锉削练习,既有提高平面度的要求,又增加了工件位置度的相互牵制以及尺寸控制等关联因素的互交,使训练难度增大。锉削难度的增大,具有挑战性,既可激发学生的锉削兴趣,提高学生的锉削技能,锻炼其毅力,也会使学生在练习中遭遇挫折而导致兴趣下降。教师在此过程中应通过娴熟的技艺为学生演示和指导,使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心理和技术上的障碍,提高锉削技能。
   三、师生协作
   加强综合操作训练,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是学习《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的唯一途径,训练时光靠老师的示范和学生的训练是不够的,单调、枯草、找不到感觉是学习的瓶颈,只有老师和学生融入到一起相互协作,才能把老师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要参与学生训练,并完成某一典型工件制作,讲评教师制作的工件精品,用典型引路的方法,唤起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引导学生主动寻找问题的根源。由学生对工件制作时的错误进行演示,教师观察并对问题采用正确的方法纠正,完成师生协作,对学生在训练中所做的工作,教师应对照评分标准和技术要求,逐项认真检测、评分,并采用先学生自测、互测再由教师当面检测的方法,及时发现学生在测量方法、量具使用上的误差,查找原因,查漏补缺。在协作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新的加工方法或者更为先进的工艺,这个时候老师一定推广和总结,另外在训练时间的安排上,我们宁可安排得适当一点,也不让学生有过多的空余时间,最终达到既快又好的训练效果。
   在我校数控技术系所有的班级的《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中,实行了协作教学法后,老师的教学思路比以前明晰了很多,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的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通过示范课的指导下,协作教学法在其他课程比如《车工工艺与训练》等都采用了此法,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