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摘 要:本文在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被动”有余“主动”不足,“术语”有余“口语”不足,“理论”有余,“生活”不足等诸多不足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给出了变“旁观”为“亲历”,变“枯燥”为“有趣”,变“单一”为“多样”的三个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相应的数学知识,而且要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和充分发展,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了所有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面对而又要必须深入探讨的课题,尤其是小学低中年级,由于学生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对问题的分析、理解和接受能力都非常有限,教师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才能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诸多不足
1.1“被动”有余,“主动”不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大部分老师非常注重课堂教学的双边互动,但是也有相当数量的老师还是放不开手脚,学生的思维也无法被打开,大部分时间还是老师努力地讲解,学生被动地听讲,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比较少。
1.2“术语”有余,“口语”不足。随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术语化教学现象越来越普遍,许多口语式的表述逐渐被取代。尤其是公开课教学时,为了赢得听课领导或同行们的赞誉,许多老师便会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力,文绉绉的术语教学导致影响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学的有效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1.3“理论”有余,“生活”不足。苏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正常注意与生产、生活的贴近,但是许多老师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甚至为了节省课堂时间,把原来好好的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例题及习题,改编成了纯数学的例题和习题,使学生感觉数学知识只是书本上的计算和演练,是“理论”的而非“生活”的,虽然节省了读题的时间,却影响了教学效果。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2.1变“旁观”为“亲历”。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被动”有余,“主动”不足的问题,笔者采取了让学生由旁观者变成亲历者的方法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这样的心态成年人都会有,何况是天真、活泼、好动的孩子?为了提高学生的关注度,笔者努力让课堂教学更具有参与性,让学生由听者变成教者,由旁观者变成亲历者,使他们不知不觉间就跟着老师的思路去关注教学内容,并根据自己的发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比如,笔者在进行苏教版小学数学《租船》教学时,首先询问学生有没有人租过船,是和谁一起去租的。然后,根据本班级的实际将教材中提供的数据21人改成了本班的人数29人,让学生给老师做参谋长,帮老师看看要至少租多少条船,才能让所有的师生都有船可坐。虽然只是改了个数字,但是由于让学生给老师当参谋,个个都跃跃欲试,因此思维也活跃起来,同桌之间的讨论也比较热烈,教学效果也比较理想。
2.2变“枯燥”为“有趣”。针对小学课堂教学中“术语”有余,“口语”不足这一问题,笔者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了不同的办法,尽量变术语为口语,变理论讲解为实际观察,让数学知识由枯燥变得有趣,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为了避免说教式地向学生讲解枯燥的“退位”、“借位”、“借一当十”,避免因为术语化教学过重影响教学效果,便设计了边讲故事边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顺利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故事如下:
明明要去商店买支钢笔,妈妈翻遍了钱包发现只有一张10元,一张5元的零钱,便都给了他。(提问:妈妈一共给了明明多少元钱?答:一共给了15元钱。)妈妈把10元的放在了明明的左边衣袋;5元的放在了明明的右边衣袋,叮嘱他不要弄丢了。明明高兴地跑到了商店,挑了一支他比较喜欢的钢笔,这支笔只需7元钱。(提问:明明该怎么付钱呢?答:右边的口袋里5元钱不够,要用左边口袋里的10元付钱。追问:应该找回多少元钱?答:应该找回3元钱。再追问:明明一共还剩多少元 钱?答:原来右边口袋里的5元加上找回来的3元,应该一共还剩8元钱。)
在学生回答出正确答案后,笔者对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借位”“退位”等术语的讲解,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课堂教学效果也相当显著。
2.3变“单一”为“多样”。针对“理论”有余,“生活”不足这一问题,笔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想方设法变比较单一的讲解式教学为比较多样化的生活式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笔者在进行苏教版小学数学“轴对称图形”时,就是通过教学生剪出“囍”字、正方形、长方形、心形、五角星等导入新课,让学生在剪纸的艺术中体会对称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给出轴对称图形的准确概念。然后引导学生发现生产、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寻找哪些学习用品是轴对称图形,哪些生活用品、生产用具、动物、植物、汉字、英文字母、建筑物等是轴对称图形。学生们很快发现许多昆虫的翅膀呈对称形,汉字里的喆、吉、出、山、凹、晶、品等都呈对称形状,英文字母M、W、U、V、E、T、A、X、0、Y也是轴对称形,植物的叶子、花朵和果实,也有许多是轴对称,还有许多国家的国旗图案也是轴对称图形,还有一些汽车的车标也是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在寻找中发现,在发现中理解领悟,从而感受到对称的美,对称的无处不在。
3结束语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不仅需要做到以上的“三变”,而且还应该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不同特点,根据不同单元知识的结构特点,灵活使用比较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课堂教学更有吸引力,让数学知识更富有生活气息,更实用化。
参考文献:
[1] 李晓艳.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2(7).
[2] 周文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