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技能大赛培训模式的改革创新

技能大赛培训模式的改革创新

日期: 2013/8/5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宋宗清

摘 要: 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各类技能大赛为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各专业技能人才能在更大范围交流新方法、新技巧、新工艺,达到突破技能瓶颈的目的。2012年,攀钢集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技工学校承担了公司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的赛前培训工作,取得了阶段性好成绩,成绩令人鼓舞,作为钳工组训练负责人,对技能大赛培训模式作了较大的改革创新,对同类技工学校教师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技能大赛;培训模式;改革创新
  
   正文
   自2012年3月26日开始,攀钢集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技工学校承担了攀钢集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参加成都市总工会举办的工具钳工赛前培训工作,参加四川省第四届职工技能大赛工具钳工赛前培训工作,参加全国第四届职工技能大赛工具钳工赛前培训工作。经过教师和选手的不懈努力,2012年4月27日,攀钢集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七名钳工选手参加了成都市百万职工技能大赛工具钳工的比赛,分别取得了第2、5、7、8、9、10、11名的好成绩,有四名选手代表成都市参加四川省第四届职工技能大赛钳工组比赛,取得了第1、10、18名的好成绩;第一名获得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第四届职工技能大赛钳工组比赛,获得第21名的成绩。以上成绩均为攀钢集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历史最好成绩。作为一名既教理论又教实作的“双师型教师”,对技能竞赛训练的模式和经验有必要作一个较全面的总结和思考。
   一、领导重视,目标明确
   成绩的取得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密不可分。2012年3月23日公司工会范儒海主席亲自主持召开赛前培训工作会,公司工会、组织人事部和技工学校领导及相关人员参加赛前准备会,对具体工作作了周密的安排和部署。会上范主席强调了参赛的重要性,要求公司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全力支持此项工作,明确提出力争获取前三名的工作目标。同时也听取了各部门对开展此项工作的建议,技工学校校长易邦仑同志提出了统一培训、统一管理、教练负责的训练模式,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训练期间,范主席、易校长还多次亲自到实训基地和理论培训教室来看望选手,检查工作。公司工会付主席李勇也多次牵头召开碰头会,及时解决培训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组织人事部领导全程参与,排忧解难。技工学校更是将此项工作列为学校阶段性重点工作,由学校领导亲自挂帅,教务科牵头,尽全力全方位力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教学模式创新,成效显著
   大赛培训采用全新培训模式,采取指导老师负责制,理论和实作培训由指导老师全权负责。指导教师要求为“双师型教师”。我作为钳工组指导老师责任人根据大赛技术文件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和实施细则。教学安排上模糊理论和实作培训的界限,相互穿插,教学时间和形式安排灵活。针对每个选手的具体请况,作出适合选手的针对性培训方案,进行个体差异性指导。教学形式更多的采用教师同选手、选手同选手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教师设置目标,引导学习,选手相互学习,切磋技艺,形成了很好的学习氛围。实作培训中,我开创性地提出了“模拟训练法”培训,所谓的“模拟训练法”培训就是竞赛前每天严格模拟大赛场景,规定时间、地点,完全按大赛规则让选手之间进行比赛,评出成绩。然后老师点评,学员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取得非常好的培训效果。这些举措,从大赛结果来看,它不仅使选手在实作技能水平上有一个飞跃,同时在参赛心理上,临场发挥上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创新教学模式是此次大赛全面开花,取得佳绩的先决条件。
   三、通力合作,高效运作
   此次大赛培训和参赛培训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培训和参赛工作能顺利开展,公司工会、组织人事部、技工学校、教师和选手所在单位,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通力合作精神,有效的沟通,务实的工作作风,解决了培训中出现的诸如选手脱产培训时间,指导教师抽调,实习场地的完善,实作设备的租借,参赛工、量具的及时采买,实作工件的加工,集训工作的接洽、安排,公司内外训练期间训练工作的协调等一个个难题,各部门在不违反相关规定的情况下,互不推诿,主动承担,办事人员不计较个人得失,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可谓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办事效率奇高。
   四、团队精神,制胜法宝
   此次大赛培训,处处彰显出团队精神。攀钢集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竞赛团队,发扬精诚合作、相互帮助、切磋交流、取长补短的团队精神,无论是选手、老师还是工作人员都有一种强烈的团队意识,一种崇高的集体荣誉感。选手之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战友,他们互相学习,谁研究出好工艺、好方法都不隐瞒、不保守,他们之间的你追我赶是为了更快的共同提高。为了帮助不能脱产的选手跟上培训进度,其他选手按照老师的安排,坚持每天为其带回复习资料,交流训练心得。参赛期间,选手将自己的工具、量具借给同伴,上轮参赛选手给下一轮将要参赛的选手指点“迷津”。因各种原因不能参加下轮大赛的选手心甘情愿为参赛选手当陪练,他们的那份认真负责和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指导老师同选手打成一片,平时在学习、生活上关心选手,集训期间同吃同住。大赛前,为了化解选手的紧张情绪,逐个谈心,做好心里辅导工作。工作人员全力以赴急培训所急,为培训和大赛提供了良好的后勤保障,工作中重细节、讲效率。大赛期间老师、工作人员做好选手的后盾。整个团队为了公司的整体利益,精诚团结,训练过程中所形成的团结协作精神远比获得的名次对企业更有深远的意义。
   结束语:技工学校在企业参加成都市总工会举办的工具钳工技能大赛赛前培训工作、参加四川省第四届职工技能大赛工具钳工技能大赛赛前培训工作、参加全国第四届职工技能大赛工具钳工技能大赛赛前培训工作中,发挥了理论教学师资力量强、实作训练规范的优势,拓宽了技工学校的办学范畴,作为一名“双师型教师”,既教理论,又教实作,对这次竞赛培训工作作一个较全面的探索和总结,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