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农村职业教育的思考

农村职业教育的思考

日期: 2012/12/29 浏览: 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学海网

【摘要】对我省农村职业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形成了民族高等教育体系、完善了民族高等教育理论和实施了适应民族地区发展的民族高等教育政策等方面。要继续推动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一要继续坚持民族院校“两个服务”的办学宗旨;二要继续贯彻国家重点扶持和民族院校自主发展的原则;三要继续贯彻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需要培养人才的原则。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思考
   近几年,我省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明显减少;生源质量下降,教学难度增加;学生厌学,在校生流失严重;教师厌教,教学质量滑坡;毕业生就业困难,就业率低等。笔者认为,要解决上述困难和问题,使我省农村职业教育摆脱困境,走出低谷,必须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进一步加大政府统筹力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职业教育的发展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要像抓项目建设一样抓职业学校的建设。政府及各部门要制定优惠政策,想方设法解决农村职业学校面临的办学经费紧张、实习条件简陋、专业教师不足、学生就业渠道不畅等实际困难,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支持职业教育,努力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职业学校摆脱困境,增强办学吸引力的根本措施。‘首先,要加强师德建设,使广大教师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热爱职教事业,安心本职工作,乐于奉献,教书育人。其次,要抓好在职教师的业务培训,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进修深造和实习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更好地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第三,要理顺各种关系,建立有效机制,吸引社会上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职业学校担任兼职教师,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_结构,解决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
   三、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利一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基础工作,也是职业学校适应社会需求,扩大生源的重要环节。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必须突出以下几点:
   一要具有地方性。要主动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为当地培养急需人才为己任,做到当地需要什么人才,就开设什么专业,培养什么人才。二要具有灵活性。既开设长线专业,又开设短线专业;既开设全日制学习的专业,又开设业余学习的专业;既开设学历教育的专业,又开设专业培训,只发结业证的专业。三要具有可行性。设置的专业既为社会所急需,又为学校自身办学条件所允许,决不能急功近利,勉为其难,盲目上马。四要具有超前性。
   一方面要研究分析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动向,根据某些新兴行业、新兴部门对人才的需求状况,积极创造条件开设新专业;另一方面,要根据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及时对原有专业进行更新和改造,补布新知识和新技能.伸毕业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同时,要注意做好预测,对没有发展前景、即将面临淘汰的专业果断停办。
   四、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高低是影响职业学校办学吸引力的最重要的因素,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大胆进行改革。
   一要改进教学计划,减少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增加实践课,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二要改进现行教材,根据地方特色和行业发展的需要,组织开发和编写具有地方和行业特色。、富有乡土气息的教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三要改进教学方式,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向产、学、教结合的模式转变,变教室为车间,变教师为师傅,变学生为工人,变作业为产品。四要改进考试方式,由传统的重理论考试向理论、技能并重的方式转变,鼓励学生考取技术等级证,持“双证”习。
   五、积极拓宽办学渠道。职业教的特声与和三气多养吕标决定了职业学校不能故步自封、因循守旧,而要走出薰清暑一方面,要与本地区有关企业联合办学.既解决企业培-养技术人才周期长、费用高的问题,也可以解决吸学校招生难、实习难、就业难的间题,此外,省内各职业学校之间要消除偏见,打破界限,联合办学,解决条块分割司题,通过联合产生强化效应,‘实现资共享,提高办学效益。
   六、改进招生办法。职业学校的教职工要进放想,改亦伞等学生上门的陈旧观念,变被动招主动招生,深人厂矿企业、田间地头,搜集用人信讲学习技术的重要性,使广大群众打消思想顾想豪奥黛淤鳄黔豁翼两季招生,有的专业还要实行循环式教学,常鳞到随学。要适当放宽对学生年龄、学历、健康状况的限制,使有志于学技术的青年都有进职校的机会。要改革招生办法,尽量降低收费标准,对贫困家庭的子女在收费上实行减、缓、免,还可以实行贷学金、助学金、奖学金制度,减轻学生经济压力。学校还可以在交通不便的地区设立教学点,为学生就近人学提供便利。
   七、妥善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出口”问题解决了,“进口”自然就会畅通。因此,职业学校一定要在解决学生就业难问题上狠下功夫。首先,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开展“订单”培训。其次,要加强对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使学生认清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具备在人才市场上选择和接收选择的能力。再次,学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技术、资金、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为学生自谋出路、个体就业提供帮助。此外,还要注意做好毕业生的跟踪服务工作,帮助他们解决面临的实际困难,对那些优秀毕业生,可以采用“扶上马,送一程”的方法,资助他们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进一步提高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JTJ 023—8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S].
   [2]范立础.预应力混凝土桥梁[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3]项海帆.高等桥梁结构理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1.
   [4]杨卓.佛山大桥总体设计[J].东北公路, 2001, 24(3): 55-57.
   [5]贺拴海.桥梁结构理论与计算方法[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
   [6]徐岳,王亚君,万振江.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