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与森林养生旅游融合发展
(华东交通大学 江西南昌 331700)
摘要:道教文化是江西省特色旅游资源,而养生旅游成为国内旅游新热潮,探索将道教文化与森林养生资源进行融合发展,打造新兴旅游模。分析江西省发展道教森林康养旅游的区位条件,总结江西省开发道教文化与森林养生旅游融合发展模式的优势所在,并提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江西省道教文化与森林养生旅游融合开发的思路。
关键词:道教文化;养生旅游;森林康养;江西省
东方古老的智慧——道教与养生有着天然的联系,道教对万物生命的尊重和自然的追求及其对本体生命的永恒热爱,追求自然、顺应自然对现代养生具有极大地启示意义。当现代都市人们逃离“世俗”前往“桃花源”寻找幸福时,旅游与康养就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促进了森林康养旅游的发展,森林康养旅游正悄然成为我国林业旅游发展新趋势。
江西省具有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同时,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具有发展道教文化森林康养旅游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以道教文化为研究对象,探索江西省道教文化与森林康养旅游结合所需条件及发展策略。如何充分利用江西省的道教文化软实力,探索道教文化与江西省森林养生旅游融合发展的模式,把江西打造成全国具有典范性的“康养文化中心”,带动江西旅游的同时,发展和传播江西特色文化,实现赣文化软实力与江西省森林康养旅游的融合发展,形成旅游行业特有的“江西名片”。
一.江西省发展道教文化融合森林康养旅游模式的区位条件
(一)江西省森林旅游资源丰富
得益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江西省鄱阳湖流域森林生态系统发育良好,流域内有着多种类别的森林生态系统,为江西省成为我国南方重点林区奠定了物质基础。江西省森林生态文化底蕴深厚,森林养生旅游也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据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统计,全省森林面积达1.53亿亩,覆盖率达63.1%且较为稳定,森林面积1079.90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64.69%;全省森林和湿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比重超过70%;各类林业自然保护区191处,其中国家级16处、省级38处;森林公园182处,其中国家级50处、省级120处;湿地公园109处,其中国家级39处、省级54处;5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15处地质公园。另外,江西省11个设区市和2个县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69个县级城市创建“省级森林城市”,[ ]它们造就了“江西山水真吾邦,白沙翠竹石底江”的美誉。
与此同时,江西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省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加快林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启动了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实施了大规模的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动全省森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推动构建森林康养旅游产业的形成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江西省道教文化底蕴深厚
江西省独特的人文地理与优美的自然环境滋养了丰富的道教文化,并成为江西省旅游资源的四大特色之一,与此同此,道教文化反哺自然山川赋予其人文色彩,形成了江西省独特的道教风光。道教文化是江西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凝结着江西省悠久的文化历史和民间智慧,是江西省文化软实力的具体体现。江西是道教正一派的发祥地,也是中国南方道教中心之一,拥有丰富的道教文化资源,如:道教祖庭文化、道教建筑文化、道教神仙文化、道教仪式文化、道教音乐文化、道教服装文化、道教茶文化、道教饮食文化、道教医药文化等[ ]。江西省共拥有18处包括庐山、三清山、龙虎山、葛仙山等名川在内的道教洞天福地,乃江西发展道教旅游事业的最基本也是最得天独厚的条件。
而养生是道教文化中不可分离的内核,道教更是养生的集大成者。《庄子》内篇中有第一次出现“养生”一词。《老子·德经·贵生》中也提到“摄生”即养生这一词,可见中国自古以来就追求养生这样的生活方式。养生,指通过各种方式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的活动。养,即调养、保养、补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 ]。而现代意义的养生指的是根据人的生长生活过程规律结合中、西医学科学理论为指导,用健康且科学的方式主动进行形体与心性上的锻炼与调养活动,从而达到未病先防、不适消除、已病促愈、病后复原的保健目的。
2014年10月,江西省龙虎山建成中国首个道家养生基地,成为我国道家养生示范基地。为江西省发展道教康养旅游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三)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助力道教文化森林旅游产业的兴起
随着我国GDP的中高速发展,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开始寻求更高层次的满足,与此同时,社会压力与日俱增,亚健康人群随之日益增长,人们逐渐开始思考健康与发展的关系,在精神与健康方面的需求更加突出,康养旅游正在成为社会养生一大热潮。而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与本地区中医药资源、温泉资源、文化资源、良好生态、舒适气候和优越地形等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有赖于江西省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江西省具备发展康养旅游产业最得天独厚的条件。
康养旅游的灵魂在中医药,中医药为康养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中医药文化需要发展,可以以康养旅游为载体。[ ]中医药养生遵循“顺应自然、协调阴阳、积精全神”的原则,在人体调养生息与身心养护上都有着别具一格的方法。中医养生注重的是修身养性,注重进行如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等有形身体的锻炼,同时也注重心性上的修炼,形体会影响心性,心性反过来也会影响形体,二者是统一体中的双面。中国传统的养生观念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天人合一”,人理应主动调整自我以顺应自然环境的变化。
在此背景下,中医药产业为迎合市场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迅猛发展,为促进江西省中医药康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江西省出台相关28条举措,夯实中医药人才基础、提高中药产业发展活力、增强中医药发展动力、实施中医药发展攻坚行动。
(四)江西省道教文化与森林旅游融合发展的优势
1.江西省位于我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在地理位置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江西距离长三角经济带、珠三角经济带与东部沿海经济带较近,便于开拓客源市场,同时,易于受周边省份经济发展的辐射,使道教文化与森林康养旅游的发展具有丰富且稳定的客源市场。
2.江西省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脱贫攻坚的精准实施,江西各村镇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日益完备,景区服务设施日臻完善。江西省交通通达度高,建有四通八达的铁路网与公路网,预计至2035年,全省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约8273公里,形成“10纵10横21联”全省多中心放射网格状高速公路路网格局;至2023年,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5400公里左右,其中高铁运营里程接近1700公里,基本形成以沪昆和京港(台)通道为主干、联通周边省会城市的高铁网络。
3.江西省道教文化与森林康养资源结合状况良好,道家主张“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自古以来,道教隐世而居,择深山而栖,江西的名山大川、风景胜地自然就成为了神仙方士与黄老道们活动的最佳场所,从而形成了今日道教文化寓于名山大川之中的趋向,而登山这一安静且清新的锻炼养生方式成为人们养生锻炼的一大热门选择。与此同时,在道教文化洞天福地之处还有着丰富的康养温泉资源,如庐山西海温泉: 因温泉富含 对人体有益的氡,曾被古代著名医药巨人李时珍誉 为灵汤。庐山西海温泉中建设的 SPA 馆以中国太 极八卦汤为特色,针对不同的人群需要,在每个温泉中投入不同的中药材,形成功能迥异、各具特色的温 泉池;临川温泉: 临川温泉分为日、月二泉,温泉 中对人体有益的锶、硫、硅酸等含量较高,这些微量 矿物质对治疗关节炎、皮肤病以及减肥具有很好的 功效。龙湾温泉: 其以温泉鱼疗出名,通过小鱼与皮肤的接触,促进皮肤更好地吸收水中的微量矿物质,从而达到改善皮肤的功效。 除上述温泉之外,著名的温泉还有安远虎岗温泉、汤湖温泉、庐山国际阳光温泉等[ ]都与道教洞天福地相距甚近,为道教文化与森林康养旅游结合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优势。
二、道教文化与森林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路与策略
(一)明确道教文化养生的主题
道教文化康养旅游主题应成为整个旅游区规划开发时所围绕的中心。在道教文化集聚地开发中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突出地区特色。根据当地资源禀赋、人文历史和经济水平,紧贴大众康养市场,科学定位康养旅游发展方向,明确发展目标和突破路径,突出道教文化康养旅游地域特色;坚持健康为本,服务大众为先。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道教文化康养旅游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大众服务,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康养需求。
(二)围绕道教与森林康养主题开发特色产品
坚持融合发展,将道教文化与森林康养在食宿游等方面全方位多层次的融合,全力发展中医药康养旅游产业,大力推进“医、养、游”融合发展。
1.食:道教文化中,延年益寿的重要环节之一即是饮食。而达成延年益寿、抗衰防老的关键所在则是人体先天、后天中存储的精气。精气生于先天、养于后天、藏于肾脏、养于五脏,精气充足则肾气强盛,肾气强盛则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因此,道教文化中饮食养生十分注重采用具有补益精气、补肾强身等功效的食物。利用林下良好生态条件,带动林下种植中医药药材产业的发展,同时建立食补药膳食谱,满足游客食补需求。
2.宿:道教神仙方士往往避世而居,屋舍风格讲究清新淡雅,利用森林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这一优势,于林中建立具有道教文化特色的酒店民宿,使游客身临其境充分感受道教文化与森林康养主题氛围,满足游客亲近自然、绿色康养需求。
3.游:规划游客出行路线,使游客在参观道教文化景区中达到锻炼养生目的,并以旅游景观资源、人文历史资源为主线,以不同的形式向游客展现,为游客提供美景、历史文化知识与道教心灵感悟等多样化的活动。如道教建筑艺术、壁画艺术、音乐、舞蹈等,以文字、图像、多媒体等不同形式多层次展现旅游景点的道教文化内涵,使游客寄思于景,在人文自然美景中体悟道教修身养性的思想,使身心得到全方位洗礼。道教文化强调的“天人合一”,可以使游客放下心理负担,沉浸式前往景区悟道,获取高层次的心灵感悟与精神愉悦,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
(三)完善相关服务体系与基础设施建设
1.提高道教文化森林康养旅游景区服务水平,引进先进管理理念,探索运用连锁式、托管式、共享式、职业经理制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提升特色旅游企业运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强景区安全防护和引导,强化应急处置,确保运营安全,提升游客在景区的体验舒适度。
2.景区内首选交通方式的设计首先应带有道教文化特色,其次应具有游玩性、生态友好性双特点,以道教文化特色作为本底,设计具备养生功能、具有一定趣味性和参与性的特色型绿色交通方式,或者将常规型交通方式进行改造,使其成为一种可体验可盈利的特色交通方式,满足游客沉浸式体验道教文化、锻炼养生与休憩养生的综合需求。
(四)加大道教文化森林康养旅游特色宣传力度
1.加大道教文化景区的宣传力度以形成品牌效应,此前,江西省众多道教文化名山大川如庐山被评选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世界地质公园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三清山风景名胜区被评为中国最美五大峰林、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入选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龙虎山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国家首个道家养生基地等等荣誉是江西省道教文化森林康养产业形成行业竞争优势的支撑所在。
2.借助现代网络社交平台、传统媒体报刊等媒介进行宣传,打造“道源圣地”的美誉同时,加大宣传景区“医、养、游”一体化融合,形成独特品牌优势效应,提升自身行业竞争力。
(五)促进道教文化康养旅游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1.加强景区地区生态保护,持续发展森林康养旅游产业。道家主张“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人生宗旨,因此在江西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过程中,应做好道教名山的封山育林及古木保护工作,修缮和恢复重建当地的道教宫观建筑工作,保护好当地的珍贵文化遗产。道教文化在对待自然环境上,体现出“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的生态学思想,环境保护与人类生存没缺相关。加大对省内森林公园及湿地公园的管理和保护力度,合理利用森林生态资源,优先发展森林康养旅游产业。鼓励集约化使用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管理机构的功能用房、森林乡村闲置房入股康养旅游项目,建设康养旅游设施。
2.坚持以市场为主要导向,创新为引领方向,运用跨多学科多领域的创新研究成果,加快推进道教文化产品创新、景区管理方式创新,推进道教文化森林康养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3.建立道教文化森林康养服务人员培养认证体系,规范道教文化森林养生旅游服务职业技能评价,建立健全康养服务人才评价机制,定期开展省内康养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建立起一套完备的行业服务标准,确保江西省道教文化森林康养服务处于高质量水平。
4.加强与相关高职院校合作,开设道教康养旅游相关专业,培育道教文化森林养生相关技能专业人才,加快培养康养旅游实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鼓励发展康养技师培训机构,对康养旅游讲解员、康养旅游疗养师、康养旅游服务管理等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为江西省道教文化森林康养旅游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Abstract: Taoism culture is the characteristic tourism resources of Jiangxi Province, and health tourism has become a new upsurge of domestic tourism, explore the integration of Taoism culture and forest health resources development, to create a new tourism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ocation conditions of Taoist forest health tourism development in Jiangxi Province, summariz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mode of Taoist culture and forest health tourism development in Jiangxi Province, and puts forward the ideas of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aoist culture and forest health touris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Key words: Taoist culture; Health tourism; Forest health; Jiangxi province
参考文献:
[1] 刘小虎,毛炳发 .全景视窗 江西好『森』活蓬勃兴起[J].当代江西,2019(9):31-33
[2] 尚永梅,葛素瑞,周孜琦.江西道教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师与,2015(7):130-131
[3] 王丽,宁炯,余子萍 .基于道教文化的养生旅游开发研究———以句容市茅山风景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876 - 14877,14927
[4] 刘鲲,刘娜,李燕 .新发展理念下江西省中医药文化和康养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1(14):100-102
[5] 曹婷婷,姚东 .江西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模式与发展对策研究[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28(4):98-104
[6] 秦竹,何渝煦 .中医养生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课题基金: 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道教文化软实力与江西省森林森林养生旅游融合发展研究”(YG20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