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现代新型农业中的农机技术应用研究

现代新型农业中的农机技术应用研究

日期: 2023/6/26 浏览: 6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刘立辉

(泰山科技学院 山东泰安 271000)
   作者简介:刘立辉 (1989-),男,山东泰安人,硕士生,研究方向:新型农业装备设计与研发,工作单位:泰山科技学院智能工程学院。
  
   摘要:在中国的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农业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支柱行业。在技术革新的支撑下,农业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生产和品质,并使我国的经济得到了更大的发展。不过,农机使用的时候,也会出现一些不太合理的地方,所以必须做好技术推广和应用工作。本文从现代型农业特征出发,结合农机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和技术应用难点,对技术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现代型农业;农机技术;应用;推广
  
   引言:
   近几年,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的转型步伐不断加快,建立起现代农业、新型的农业产业化系统已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农业技术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使农业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从而使农业的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从而使农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1现代新型农业的特性
   在现代化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农村正在进行着以集约化、市场化、商品化和机械化为特征的现代化农业。商品化是指当前的商品可以在市场上流通,而在市场经济中,商品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随着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我们的农业的现代化程度也会随之提高。市场化是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实现定价,而在市场经济中,价格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它与成本、交易平台等因素共同组成了一个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以最优的方式配置了我国的农产品。所谓的集约化,就是在一块区域内,将人力、财力等资源投入到某一区域,这样就可以获得更大的利润。机械化是以现代化的农具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使农业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在农业生产的各环节中,农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环节,它不但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而且加速了传统的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
   2新时期先进农机技术推广的重要性
   2.1降低劳动强度
   在农民手中掌握了先进的农艺技术后,农民可以熟练地运用农艺,使农业发展达到自动化水平,从而可以大大减少农民的生产费用,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不断涌入,农村现有的劳动人口急剧下降,农机具技术的普及和引进将有助于新的现代农业系统的建设。
   2.2强化农业生产力
   与机器相比,人工劳动强度大,效率较低。目前国内应用范围广的农业技术种类也比较多。例如,采用现代化技术改造的农业节水技术,将大大提高农业的发展和建设水平。农业机械具有较好的效率性和安全性能,因此,大力发展和推广农机技术,既能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品质,又能有效地防范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对减轻农业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害具有重要意义。图1为耕地农机。
  

现代新型农业中的农机技术应用研究

   图1:耕地农机
   2.3改善环境污染
   由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对生态环境影响严重,对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利用先进的农艺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不利影响,达到绿色农业生产的目的,促进了现代农业的良性发展,并在某种意义上减少了对人体的危害[1]。
   3农机技术在现代新型农业中的应用难点
   3.1 宣传存在困难
   目前,尽管农机技术已经在我国的农业中占有了相当一部分的市场,但它的发展和推广还受到了一些障碍。我国大部分的农业生产都集中在乡村,农民的土地和耕地都比较少,而且大部分都是家庭种植,农民们的收入来源都是以庄稼为主,而大部分的农具都是大中型的,价格高昂,农民未必有足够的钱来购置,所以农民并不认同这种技术,因为农民的传统观念,使得农机技术的推广并没有被充分认可与接受。另外,由于我国目前正在向着老龄化的方向发展,而在农村,青年劳动力越来越少,这也导致了对农民的宣传工作开展困难。由于一些农民对农机具的认知程度不高,导致了农机具在实际运用中的一些问题,甚至在经过了技术训练之后,也不一定能熟练地操作,一旦发生问题,就会降低农民认可度。
   3.2 缺乏技术培训
   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需大量工作人员宣传,使农民对农机技术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认识到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为了保证宣传的效果,工作人员都会在宣传前对农业机械的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并对农民进行正确的指导。但现实中,大部分的技术人员对技术了解不够全面,他们所知道的都是一些基本的农机技术,所以在进行农业生产的时候,他们只能给农民们提供一些理论的指导,却不能进行有效的实际操作,这就造成了农民对农业生产机械的认识不足,很难实现农业机械技术应用价值最大化。
   3.3 应用范围较小
   我国现有的农用机械大多为中型和大型的,有些地方由于生产规模小,引进了先进的农用机械技术,但效果不明显,造成了大量的工作延误,同时也造成了农机技术的浪费。当前,我国的农机技术仅限于大型的农村土地承包等,在推广方面存在着一些限制,所以在当前阶段,相关单位应该与农民进行联系和交流,从而扩大机械在农村的应用[2]。
   4农机技术在现代新型农业中的应用
   4.1积极引进与应用先进科学技术
   农机化技术和市场营销部门要加强与农业生产者的沟通与交流,对农民的实际需要进行深入地分析,开发和生产各种实用的农用机械,并加强与农用机械科研院等单位的沟通与联系。要想在农业中推广农机技术,就需要完善技术标准,提高机械设备在农业中的适用性。针对本地区的农业生产现状,继续加强各种机械设备综合利用,根据现代化新型农业的发展需求积极推广与应用特色农机设备。加强重点生产环节的控制,确定重点技术环节的重点技术问题,重点分析、开发和推广新的先进机械装备和技术。要建设和完善农机技术示范基地,促进主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全程机械化示范[3]。
   4.2建立健全农机服务专业组织
   要加强对现代化农机技术专业社会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要促进农机具和农机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推广,就需要对农村市场的现实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对农户的真实生产需要足够了解,大力推进农机技术社会化专业服务体系的改革和完善。要确保不同的服务体系间的交流与协作,建立起一个集产、供、销于一体的完整的市场信息流;建立健全县、乡、乡农机技术专业化服务体系,建立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覆盖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以促进农业生产中现代化农机技术的发展。要完善现代化农机技术的推广体系。要使广大基层农机推广机构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公益型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为依托,推动农机生产、主营企业、农机大户与种植大户的有机结合,健全多功能、多元化的农机技术应用和经营管理体制,加大农机技术好人设备的使用,在基层农业生产中积极推广机械设备的使用,改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要建立完善的农业机械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安全的管理制度。加快农业机械化管理功能的转变,充分利用有关部门的作用,运用有关的政策,对农民进行引导,通过政策支持,信息引导,行政干预,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我国农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对农机技术和机械设备的市场监督,充分发挥农户的积极性和主体性,运用先进的科技技术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4.3全面落实国家扶持政策
   随着我国传统农业逐步走向机械化,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农业技术的支持和调控,通过健全的政策来促进农机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效果。在各地区的农业发展中,要全面贯彻各种政策和法律,加快农业机械化的转变,并大力推广各种新型农机。为了进一步扩大农机设备的使用和推广效益,需要调动农民的主动性,有关部门要出台各种优惠措施,如财政补助等。有关部门要确保各种支持措施和补贴措施的效果,加大对农民的宣传和教育,让农民充分认识到农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农民参与农业机械化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机租赁服务的管理,要加强对基层农机租赁机构的完善。要根据农机具的租售定价,建立统一的经营规范,通过租售机械等手段,减少农机具的使用费。在农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中,有关部门要加强专业技术的培训和宣传,向农民普及和演示各种机械的正确操作、维护和维修技术,确保农民合理地利用农机具,让农机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得到最大发挥。根据地区的发展状况,在经济较好的地方建立示范基地,开展农机生产示范工作,让农民更加直接地体会到了农用机械的优越性,从而提高农民对农机技术的信心[4]。
   4.4加大“三大工程”项目投入力度
   现代新型农业的建设与发展对于政府相关部门的扶持要求不断提升,为能够推动现代化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必须增强农业生产的整体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农机补贴惠农工程项目、农机装备示范工程项目与优质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工程项目,推动农机化应用与推广体系的建设以及优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对粮食及农作物的需求量持续增加。为了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推动区域内农机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相关政府部门以及机构必须基于农机购机补贴相关政策,进一步增强农机作业的整体补贴力度,建立健全多层次且多方位的财政补贴体系,激发农民对农业机械设备的购买与使用积极性。除此之外,相关的政府部门以及机构必须深入分析区域内农业示范区性项目与生态农业循环体系的建设需求与发挥目标,积极引进与推广适应于当地农业生产的最新农业机械设备,加速传统农业的转型,利用农机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与质量,推动农业产业的规模化以及产业化发展[5]。
   5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实际应用
   目前,我国农村信息技术的发展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1)农户整体水平较差,缺乏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农产品加工的能力;2)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较为薄弱;3)网络建设费用高,制约了信息技术推广;4)缺乏信息技术人才、缺乏训练、缺乏有效的信息技术系统,这些制约了信息技术在农机应用中的推广。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能够提高农机技术的信息化建设。
   5.1在农业物联网中的应用
   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到农业物联网中,可以减轻农民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复杂操作,减轻农民的劳动量,从而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产量。比如,在农业生产中,采用农业大棚的方式种植农作物,通过设置监控调节系统,实现对大棚内作物进行实时监控,将监控到的作物的成长状况,及时上报到专业人员的手中,技术人员基于对农作物的了解,对农业大棚进行改造,这就为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生态条件[6]。图2为物联网农机应用。
  
现代新型农业中的农机技术应用研究

   图2:物联网农机
   5.2在精确整地技术中的应用
   整地作业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其整地效果直接影响到了农作物的生产条件,并为以后的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创造了有利的土壤环境。其技术内容包括除草、深松、翻耕、平地等。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农机技术上,比如在农业机械上加装了全智能自动化卫星导航,无需司机亲自动手,通过北斗导航卫星的定位实现耕地和犁地的自动完成,保证了农业机械在农田作业中进行自动识别,在田间行走的直线和结合线程度明显优于人工作业,减少了司机的工作量。此外,无人驾驶农业机械还能进行24小时的精确操作,操作工人也能一人操作多台机器,与常规的农机相比,大大提升了操作的工作速度和准确度[7]。
   5.3在农机技术中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
   虽然在农业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技术,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但这并不能说明我们的农业科技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科技的发展速度和农民对技术的关注并不大。目前我国的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尚不够成熟,因此,农机具的应用还有待改进,要加强技术的应用,扩大应用范围,让更多的农民接受这项技术。农业技术工作者应该与农民进行更多的交流,在此基础上,农民必须完全理解所推广的技术内容。通过这些技术,让农户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农机应用的优点,从而使农机技术得到农民的认同和应用。宣传人员要提高农民对农业信息技术的了解,以保证农民信息技术应用在机械生产中。合理使用可以在实践中解决遇到的问题,降低其在应用中的负面影响。针对各区域、各农户的需要,制定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利用方案,并通过加大财政投资力度,让贫困山区更好地利用这项技术。这样可以让这项技术逐步普及,平衡发展。
   结束语:
   在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由于耕地和劳动对农业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大,因此,为了使农业的产量和效益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就需要加强农机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对农业的支持,推广先进的农机技术,建设现代新型农业体系。
  
   参考文献:
   [1]许晓丹.基层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新农业,2022(22):76.
   [2]王金楠,赵璞,刘渊.农机技术在有机旱作农业中的发展与应用[J].现代化农业,2022(11):88-90.
   [3]权成哲.农机技术推广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和推广策略[J].农家参谋,2022(20):39-41.
   [4]赵雷.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乡镇的农机技术推广工作[J].新农业,2022(19):82-83.
   [5]陈超.新时期做好乡镇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探讨[J].当代农机,2022(09):36-37.
   [6]许彦巍.农机技术培训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作用和对策[J].农业工程技术,2022,42(27):101-102.
   [7]李志军.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保护性耕作技术探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08):41-4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