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研究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江苏无锡 214405)
基金项目: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1-2022年度江苏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培育路径建构研究"(项目编号:XHYBLX2021002);江阴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职业教育质量提升攀登计划项目(第一批)”思政教育示范项目。
作者简介:徐卫国(1965-)。男。江苏江阴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机械工程、机电工程。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高职院校也成为了我国教育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高职院校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就高职院校整体教学现状来看,很多学生出现文化自信缺失的情况,这也是制约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应当就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进行研究,针对性地创新教育体系和教育模式,加强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本文就新时代下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进行研究,分析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策略性建议,以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高职院校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但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专业型人才,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就高职院校教育的现状来看,学生文化自信的缺乏也成为了制约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化自信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在文化领域的自信心态,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应当加强对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视,加强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现实意义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机械工程技术专业院校应该切实把培育学生文化自信作为教育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强化人文素质课程教育:增加思想政治、文化、历史等课程,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树立文化自信。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增加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自我发展潜能,提升学生文化自信。择优聘任教师,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提高教师文化素养,提供一流的师资队伍支持,用精湛的教学技艺和教学经验实现学生的文化自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采用多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例如项目式、探究式、分组讨论、辩论等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主动性和探究性,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
充分发挥先进技术的优势:积极利用高新技术,例如虚拟仿真、智能化制造技术深化机械工程师的教育教学内涵,为学生提供更多先进的技术实践平台,增加学生个人实践经验,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多方面的努力,高职机械工程技术专业院校可以逐步形成一套具有特色的文化自信培育体系,为学生提供一流的教育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和教材,培育出真正具备文化自信的高素质人才。文化自信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在文化领域的自信心态。在新时代下,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有助于促进高职院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国家教育部明确提出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视为不同类型但是同等地位的教育,高职院校教育得以快速发展,而保障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首先,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是渗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传统文化是我国渊源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的瑰宝,具有显著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能够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为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其次,高职院校开办的目的就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专业型的高素质人才,而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也是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过程,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和文化品格全方位提高,从而促进高职院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二)有助于保障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
在新时代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和军事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跻身成为世界强国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西方国家的科技、经济、文化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了强烈的冲击。首先,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发展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只有通过各种类型的教育,从学生的文化传播入手,才能有效保障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但是就当代社会的现状来看,很多学生在接触更多西方国家的科技和文化之后,出现了对我国传统文化不重视的现象,甚至部分学生崇尚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嗤之以鼻,导致我国传统文化的不断流失。其次,相比于中小学阶段,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则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加强高校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培养高校学生的文化自信,才能保障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高职教育和高校教育具有同等地位,因此培养高校学生文化自信能够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效果,从而保障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
(三)有助于提高国家的软实力
在新时代下,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已经不能单纯地从政治、经济或军事方面入手,教育、文化等软实力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文化等软实力在国家综合实力中占据的比重也越来越大。首先,在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能够促进高职院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高职院校教育和普通高校教育具有同等地位,因此培养高职学生文化自信也是提高我国教育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其次,在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能够从文化方面入手,保障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培养高职学生文化自信也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能够从教育和文化两方面入手,提高我国的软实力,让学生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从而提高中国的综合实力。
(四)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在新时代下,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首先,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自信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过程,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渊源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的瑰宝,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文化自信的培养能够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规范学生的行为模式。其次,高职院校创办的首要目的就是为学生之后的就业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爱岗敬业、互帮互助等职场精神,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能够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熏陶,让学生在进入职场前就形成良好的职场精神,提高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为学生之后顺利的就业和工作做出保障。最后,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之一,在高职学校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不但可以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还可以让学生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综合型的高素质人才。
二、高职学校学生文化自信培养面临的困境
在高职学校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是非常重要的,不但能够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加强文化传播力度,提高我国的软实力,还可以保障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但是就高职学校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现状来看,其中仍然面临诸多困境,导致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受到阻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缺乏完善的文化自信培育体系
在新时代下,很多高职院校以及教师都认识到了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各个教师也都着手加强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但是就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现状来看,高职院校中缺乏完善的文化自信培育体系,导致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受到一定阻碍。首先,文化自信的培养是在教育改革之后才被重视起来的,在传统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中,整体更偏向智育以及工作技能的培育,对文化自信培养部分有所欠缺,而现阶段大多数高校还没有创新自身的文化自信培育体系,导致文化自信的培育缺乏科学、良好的体系指导。其次,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主要途径就是各个科目的教学,思想政治、历史、语文等科目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优势科目,但是在高职院校中,大多数教师仍然更注重专业技能方面课程的讲解,对思想政治、历史、语文等科目的教学重要性有所忽略。在这种情况下,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完善的文化自信培育体系,导致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受到阻碍。
(二)教师的教育模式较为落后
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大部分教师的教育模式较为落后,导致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受到一定阻碍。首先,在前文中提到,思想政治、历史、语文等科目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优势科目,但是在这些科目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的教育模式较为落后,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有效确立,教师仍然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整体课堂模式缺乏改革和创新,导致学生对这些科目参与度较低,影响了文化自信的培养。其次,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优势科目中,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都较为单一,基本没有实践性课程。文化自信的培养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过程,而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离不开丰富的课程实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整体的教育模式较为落后,不但无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还导致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受到阻碍,进而导致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存在困境。
(三)学校缺乏浓厚的文化氛围
浓厚的文化氛围是加强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重要影响因素。在高职院校中,大多数学校都缺乏浓厚的文化氛围,导致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效率低下[1]。首先,部分学校的场所布置非常现代化和科技化,虽然符合了现代科技发展的背景,但是在学校场所的布置中缺乏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学生在校园中很难见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元素,包括音乐、场景等等,导致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有所缺失,进而导致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存在阻碍。其次,部分高职院校过于注重专业知识或理论知识的讲解,很少举办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活动,即使学校的社团活动也很难见到优秀传统文化的身影,大多数都是娱乐社团或者专业技能类社团,而丰富的活动也是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高职学校都缺乏浓厚的文化氛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无法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导致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存在一定阻碍。
(四)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高职学校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也是阻碍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虽然我国对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高职教育也得以快速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相比于普通高校,高职学校学生的学习意识不强,尤其是在普通高校不断扩招的背景下,大多数高职学校的学生都是考不上普通高校才选择了高职学校,而考不上普通高校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意识。其次,高职学校的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能力,这里的学习能力指的是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科学良好的学习方法。在高职学校中,很多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过于依赖教师和教材内容,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而文化自信的培养需要学生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在这种情况下,高职学校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导致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受到一定阻碍。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策略
在新时代下,高职院校应当以完善文化自信培育体系为基础,并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文化交流平台加强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同时,教师也应当改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并开展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效果。
(一)构建并完善文化自信培育体系
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过程中,构建并完善文化自信培育体系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高职院校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学生综合性发展理论,从学生学习能力、院校环境、社会性互动以及院校结构四个方面入手,构建并完善文化自信培育体系,从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效果。
第一,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学生的学习能力直接影响了文化自信的培育效果,只有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让学生更深刻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高职院校教师可以对教育体系进行改革,通过构建第二课堂、网络思政教育、构建文化交流平台等途径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提高文化自信的培育效果。
第二,从院校环境入手。院校环境能够影响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构建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校园环境可以潜移默化的熏陶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是无处不在的,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院校管理者可以重新构建院校的环境,在院校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设施,比如设置传统文化相关的背景音乐,或者在走廊墙壁上粘贴传统文化相关壁纸,从而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继而提高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效果。
第三,从社会性互动入手。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综合性实践,学生通过实践过程和实践内容可以充分理解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高职院校可以对教育体系进行改革,在教学流程中添加教学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实践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从而加强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
第四,从院校结构入手,院校结构是指高职院校内学生和教师的比例。虽然院校结构不能直接影响文化自信的培育效果,但是合理的院校结构能够让教师更针对性地开展文化自信培育教学,从而间接性地加强文化自信培育效果。比如,院校管理者可以根据院校内学生人数增加或减少数量,将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控制在1:80左右,尽量避免一个教师要同时面对几百个学生的现象,从而提高教师教育的针对性,继而加强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效果。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在高职院校中,很多学校缺乏浓厚的文化氛围,导致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受到阻碍。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校园场景、校园背景音乐和社团活动入手,从而加强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效果。
第一,从校园场景入手。校园场景是学生每天在学校中能够看得见、摸得到的内容,能够通过视觉和触觉的刺激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因此高职院校管理者应当将校园场景内增加传统文化相关元素,从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比如,在端午节前后,高职院校管理者可以给校园的湖里放置一些龙舟,并在入口处详细讲解赛龙舟的来由和习俗特点,让学生加强对端午节习俗的特点和来由的认知,从而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进而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第二,从校园背景音乐入手。校园背景音乐是每个学校在学生上课、放学路上都会播放的内容,因此高职院校管理者可以在校园背景音乐中添加传统文化的相关元素,通过听觉刺激学生的大脑,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内蒙古地区的高职院校为例,学校管理者可以利用学生上课或放学的时间,播放内蒙古民歌《故乡》等歌曲,通过带有传统文化元素的音乐熏陶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第三,从社团活动入手。社团活动是每个高职院校都应当设置的内容,社团活动也是校园文化建设领域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最主要途径。在高职院校中,社团活动的类型较为单一,并且缺乏传统文化相关的元素,导致社团活动缺失了文化自信的培养作用。因此,高职院校管理者可以设置传统文化类型的相关社团,并积极开展社团活动,比如剪纸社、书法社、戏剧社、茶艺社等等,在社团活动时可以向学生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的来由和发展,让学生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从而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历史、语文等科目属于优势学科,因此提高这些优势学科的教学质量也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在这些文化类科目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模式已经比较落后,并且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情境教学法、问题导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进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以高职院校历史学科的教学为例。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构建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有初步了解,并且培养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兴趣。接下来,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形式,每4名学生一个小组,并给学生设置不同的分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某小组内A学生负责学习指南针发明相关内容;B学生负责学习造纸术发明相关内容……以此类推。在学生学习各自负责的内容后在小组内讨论,共同编制出四大发明的历史年表并详细记录其背景和过程,让学生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有深入了解。最后,教师可以提出导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诞生意味着什么?为全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并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四大发明的过程中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感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加强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效果。
(四)开展教学实践,加强文化渗透
教学实践是加强学生社会性互动的重要途径,社会性互动也是加强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教学实践,通过教学实践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效果[2]。
以高职院校语文学科的教学为例。在开展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教学实践。由于高职院校中的学生不一定都是院校本地人,可能会有许多其他地区的学生,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前往高职院校所在的地区参观传统文化相关内容,也可以利用周末时间去其他城市参观传统文化相关内容。以河南地区的高职院校为例,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河南地区的传统文化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前往参观,如洛阳地区的龙门石窟、登封地区的少林功夫、开封地区的开封斗鸡等等。学生在实际参观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可以对该地区的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在回到学校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参观的传统文化内容,以所学习的应用文写作知识为该地区写出一封保护传统文化的建议信,在信中可以加强对传统文化内容以及传统文化感悟的描写,从而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教师通过开展教学实践,引导学生自主参观传统文化内容,可以让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深刻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以建议信的形式引导学生参与保护传统文化的建设,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五)构建文化交流平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文化交流平台是指学生能够自主交流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平台。在高职院校中,院校管理者可以为学生构建文化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加强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交流,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比如,高职院校管理者可以在校园网中添加一个文化交流模块,学生点击进入之后,可以浏览各个地区的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并在各个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区域详细介绍该传统文化的来由以及发展历程,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自主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并且在各个传统文化内容下开展实名评论功能,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同时,学校可以在文化交流平台中不定期举办传统文化比赛活动,学生自愿报名,参赛的学生可以寻找或制作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图片上传至网站,并配合详细的描述以及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感悟,获奖的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放置于文化交流模块中供其他学生学习。教师通过构建文化交流平台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见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瑰宝,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国家软实力提高的体现。因此,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从而充分体现文化自信培养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邓莹.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现状与对策[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4):61-65.
[2]戴铮铮.论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6):84-8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