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文旅融合背景下民宿改造设计研究

文旅融合背景下民宿改造设计研究

日期: 2021/12/12 浏览: 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孙楚仪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000)
   摘要:如今,随着国民人均消费水平的增长,全民休闲度假时代也随之到来,度假人数不断增加,市场需求也随之增长。游客在满足衣食住行基本需求的同时,开始积极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以及生活品质,对民宿的要求也不断之提高,不仅需要民宿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同时需要提供精神享受。为此,许多民宿均开展改造设计,以满足市场的实际需要。本文简要分析了文旅融合与民宿的定义,同时介绍文旅融合对民宿的影响,提出加强地域文化的融合以及加强“家”的体验感等具体的改造方式,以期为民宿改造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文旅融合;民宿改造;设计方案
  
   引言
   我国旅游行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民宿建筑的发展热潮,政府颁布了许多政策用以推动民宿建筑的发展。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满足于民宿提供的基本生存条件,同时需要其为自己提供生活情趣以及精神方面的享受。文旅融合背景下民宿改造的目的也正是为了满足游客这一需求,是民宿改造的主要方向,不仅能够为游客提供基本居住服务,同时可以令游客感受当地的文化特色。故而,如何开展民宿改造,实现文旅融合,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热点。
  
   一、文旅融合与民宿
   (一)文旅融合
   文旅融合代指文化、旅游产业以及有关要素彼此互相渗透以及交叉组合,不断打破传统产业边界或是要素领域,实现彼此交融的一种全新共生体。文化与旅游之间存在天然的内在关联,两者本就密不可分,文化可以视为旅游的灵魂,而旅游则是文化的载体。两者之间可以实现有机的结合以及高度融合属于旅游以及文化之间彼此共荣的客观需求,同时也是文化以及旅游发展的必然规律。
   (二)民宿
   民宿可以充分展现本地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及风土人情,使得游客能够自然接触、了解以及感受本地风情,为游客感受本地生活提供住宿以及休闲活动的旅居建筑物。该类型建筑物的特征如下:第一,规模合理,不可过大。第二,重视本地文化,为游客提供认识以及感受本地人文特点以及风俗文化的机会。第三,提供本地风土文化的感受活动。第四,具有明显的特色。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游客更为期待在民宿建筑物之中感受多元化的地域文化的。因此民宿改造期间,也需要重视与自然环境以及地域文化之间的有机结合,强调对游客生活理念以及状态的输出,关注营造本地的生活氛围。不能忽略民宿优先度假的基本属性,其基本的出发点为游客提供一个可以远离城市喧闹的休息空间。不仅如此,需要重视民宿与游客、游客之间的沟通以及互动,使得民宿逐渐构成一种特定的社群文化。
  
   二、文旅融合特色小镇和民宿改造设计之间的关系
   (一)民宿属于文旅融合实现的重要载体
   实现文旅融合的特色旅游小镇之中,文化旅游即成为该地区的核心产业,需要融合“吃、住、行、游、购、娱”六项基本的旅游要素,而上述旅游要素的都需要依靠民宿实现。尤其是“住”属于民宿的基础功能,只有游客愿意居住下来,旅游的时间才会延长,有足够的时间开展餐饮、娱乐以及购物等诸多行为。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民宿,不仅是居住空间,还需要营造具有本地特征的生活场景,要求场景能够令游客感受本地的特色,使得所有细节都能够具有体验的属性。可见,民宿已然是将景区内各种旅游元素串联为一体的关键所在,是文旅融合景区建立的中心。因此,作为文旅融合实现的重要的载体,民宿需要通过积极的改造,更为充分地发挥其效果。
   (二)民宿丰富文旅融合的感受方式
   文旅融合的实现需要依赖本地自然和人文资源,而民宿修建与改造为建立特色景区,合理实现自然与人文资源结合,引导游客感受自然与人文风情体验需求,提供了入手点。民宿改造后,需要具备能够提供住宿、餐饮以及本地文化感受等多样化的功能。民宿不仅是建立文旅融合景区旅游价值的核心商品载体,即形成特色的关键来源,同时也是实现文旅产业集聚的关键性平台。
   (三)民宿推动了本地文化资源年的开发
   作为以文旅产业为核心产业的区域,建设工作中对地域文化开发至关重要,小镇之中民宿建筑的改造将可以令区域内的文化资源得到更为理想的保护,同时得到有效开发以及运用。不仅如此,民宿的建立也加快了外来文化和本地文化之间的沟通与融合。民宿是景区之中低于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表达的关键载体,不同区域的地域文化能够经过民宿这一建筑载体获得更为充分的表达。民宿建筑可以实现不同地域、民族自身文化的传承。
  
   三、文旅融合背景下民宿改造设计
   (一)传统居民形态影响之下民宿布局改造
   民居形态影响下,民宿建筑布局改造应遵照如下基本的原则:
   第一,根植本土的基础原则。将传统民居建筑布局作为建筑组团设计的根本出发点,传承同时积极发扬本土的空间布局方式。第二,尊重文脉的基本原则,管控建筑整体的尺度以及高度的改变,尊重与认可传统居民的基本形态,以免产生人为设计破坏,强调“非专业”以及“反设计”,将现代化的设计手法消除在乡土之间。不同的时代下、家庭以及民族的居住方式以及文化观念都客观地反映在传统民居建筑空间之中,构成富有特色的布局方式。全国各个地方也分散着具有特点的居民建筑物,由于不同的民族、区域之间在历史传统、生活习俗以及审美观念等有了明显的差异,所以导致各个地区居民在结构种类、建筑形象等方面也有不同的特征。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间,传统民居是可以真实反映本民族区域的地域特点,特别是反映不同区域与民族民众的生产方式以及生活习俗等有关特点。故而,民宿建筑改造期间也需要继承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方式,使得民宿空间成为继承本地精神以及特色的重要载体。
   (二)加强地域人文要素的融合
   不同的区域、民族之间在信仰以及习俗方面有明显的差异,信仰与习俗也将对公共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以我国湘西地区为例,向来有敬奉古木的习惯,因此在村落选址时,通常会选择有树木生长的环境,同时将树木视为风水树,代表大树可以保护村落的安全。即便村落之中确实没有树木,村民往往会在村口位置栽种树苗,并保证树木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故而,开展景观设计过程中,村民必须结合本地居民的习俗以及信仰,传承本地传统村落的景观处理方式,明确植被的种植种类以及所在区域,积极建立融合了地域文化以及习俗的景观场所。
   景观环境的整体打造能够推动相关空间进行有机的融合,联合本地植被共同构成景观节点,经过公共空间针对景观节点予以串联,构成线性的景观带。于节点之间与现行景观带之间建立视觉走廊,以令彼此实现呼应以及联系。不仅如此,景观环境之中可以融合具备本地特点的建筑小品,为游客建立层次更为丰富的室外公共环境。
   (三)加强“家”的体验感
   民宿应该为所有游客提供一种“家”的感受,针对本地原住居民生活状况形成情景方面的感受。不同地区的居民生活习惯、状态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民宿改造过程中需要强化对本地本土居民生活气氛的烘托以达丰富游客的感受。例如台湾地区的“卓业小屋”民宿设计方案,小屋整体的建筑风格上继承了台湾乡村古朴的风格,利用木材、茅草等自然材料联合青瓦等材质共同制作了坡屋顶建筑,同时配合小桥流水的精美院落,错落有致的建筑物构成不同的层次,展现了台湾之前的生活轨迹。餐饮空间把早期农村的聚落生活之中的人与自然共处的景观在景观之中,院落之中的水池内有天鹅、鸭子等禽类嬉水,池中还有小鱼游动,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环境,游客与生活之间彼此共荣,展现了传统台湾农村环境的情况,使得游客与本地农家生活之间形成融合。
   (四)结合人文要素民宿建筑设计
   从建筑整体方面而言,由于受到各个民族、文化以及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干扰,各个区域建筑形象尤其明显的地域特点,民宿改造之后的建筑形象可以使游客对本地乡土风情有更为直观的感知。所以在民宿建筑形象设计工作中融合本土的基本元素,以充分展现本地的风土人情。
   在民宿建筑形象设计方面,能够提炼大规模传统救民建筑基本元素,融合现代化的设计方式,传承传统居民形象的基础之上予以一定的改良,使得建筑整体外观和传统民居之间保持相同。同时,也可以是传统和现代之间的交流以及碰撞,提炼一些极具代表性以及地域性的元素,在建筑期间融合了大规模现代设计方式,为游客提供更为新颖的体验。然而,建筑单体形象设计工作中,应坚持保证单体民宿建筑形象和整个所在地整体建筑外观之间的一致性。
   而在建筑细节方面,可以尝试运用部分居民生活或是工作期间所采用的部分具有本地特点的物品,以此作为建筑物入口、立面等各个部分的装饰,或是放置在建筑物内部陈列。又如灯光设计方面,改造设计也需要尽量选用一些古朴的灯光色彩,避免太过花哨,保证整体环境与民宿建筑之间的和谐以及统一,如果表达的内容过于丰富,反而令概念较为模糊。可见通过一些细节可以使游客深入感受乡村文化的基本特点。
  
   结束语
   民宿改造是实现文旅融合的重要载体,其改造也是文旅之间结合的集中性体现。民宿改造不只是将传统民居改造为具有居住功能的民宿,同时需要实现文化的综合、各类旅游功能的集合等,以推动文旅结合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各个以文旅产业为核心产业的区域,需要明确文旅融合与民宿改造之间的关系,通过地域人文要素的融合以及加强“家”的体验感等方式,积极推动民宿改造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陈卓.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民宿设计的结合 ——以成都市周边为例[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 855(7):37-38.
   [2] 宗平, 周卓华, 李佳. 文化和旅游融合背景下民宿营销策略研究[J].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2019, (12):102-103.
   [3] 项文玉,琚文威. 文旅融合趋势下环巢湖体验式民宿品牌个性化塑造研究[J]. 中国商论, 2020, 822(23):54-57.
   [4] 梅小清, 沈明姝. 浅谈城郊旅游养老背景下的特色民宿设计——以江西地区为例[J]. 建材与装饰, 2019(32).
   [5] 张翠丽, 刘月芳. 文旅农融合视角下乡村民宿发展策略研究 ——以江门五邑地区为例[J].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0, 151(6):43-46.
   [6] 李璐. 论室内生态共享空间的设计研究——以有熊文旅民宿为例[J]. 冶金丛刊, 2019, 4(15):179-18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