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景易逝》中的人文思想
摘要:《美景易逝》是美国著名诗人弗罗斯特的一首名诗,也是一首广受喜爱的现代诗作品,在《美景易逝》中所体现出的人文思想和哲学思想是这首诗中的精髓。本文从人文思想的角度小对这首诗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美景易逝》;弗罗斯特;人文思想
《美景易逝》英文名:Nothing Gold Can Stay,创作于1923年,是弗罗斯特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并不长,在创作手法上较美国现代诗派也有所不同,内容、体裁、创作手法等较传统诗较类似,这也是弗罗斯特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这首诗最打动读者的并非华丽的辞藻,而是诗中所流露出对于时光流去的感慨,因而对于这首诗中的人文思想、哲学思想进行分析更有意义。
一、对于季节变换的独特人文视角解读
《美景易逝》虽然并不长,但是简短的诗句中却阐述了积极变换的基本规律,以植物在四季的生长变化为主线,将植物从发芽时的新绿,到开花结果后的金黄,继而到最后的败落展现在读者面前[1]。可以说,《美景易逝》对于季节变换的解读非常有特色,一方面是将季节变换通过植物生长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则是在季节变换中表达出“美景易逝”的中心思想。这首诗事实上也是弗罗斯特作品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首,特别是在表现手法上,弗罗斯特善于用简单、平时的话语表现深邃的已经,让读者在欣赏的时候“越读越有味道”。例如弗罗斯特的《雪夜林边小驻》中也能十分明显的看出这一特点。
季节变换本身是一个宏观的话题,弗罗斯特将这一宏观话题通过植物生长规律转变为微观的写法,并且灌入深刻的哲学思想。诗中第一句这样写道“大自然的第一末新绿是金,也是她最无力保留的颜色”,金色是高贵、优雅的美景,但是这种美景是大自然无法永久保留的。继而诗中写道“她出发的叶子如同一朵花,然而只能持续若此一刹那”。新绿、发芽、开花可以理解为带自然的春天,而春天的美好事物同快速的衰败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或者说这二者本身便是一个驳论。从人文视角下看待这一问题便不是大自然季节交替变化的客观规律,而具有了人文主义情怀和哲学思想。美好的事物总是那么短暂,事实上作者寓意在于实践所有的美好事物,美景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更重要的则是人、感情、事物、经历等等,在美景易逝后所流露出的情感自然是悲伤的。正如诗中写道“随之如花新叶沦落为旧叶,由是伊甸园陷入忧伤悲切”,在自然季节交替中,由盛开绽放到衰败凋零,即使是伊甸园这样充满换了的地方也会陷入忧伤悲切。从这种创作手法上就可以看出,无论是植物的生长规律,还是大自然的季节变换,都被弗罗斯特赋予了人的情感,对于大自然来说,无论是任何季节,都无所谓喜好,也就无所谓美丑的,而被弗罗斯特赋予了人的感情之后,在人的感情角度下角度四节变换,才出现了这一人文主义视角下的季节变换解读。
二、美好事物终将逝去的哲学思想
在《美景易逝》中所表达的主要中心思想便是美好事物终将逝去的哲学思想,正如这首诗的题目所言“Nothing gold can stay(美景易逝)”,从字面直译便是“没有什么美好的东西是可以保留的”,这便是整首诗的哲学命题。诗中多次提到这样的思想“ 也是她最无力保留的颜色”、“ 然而只能持续若此一刹那”、“宝贵如金之物岁月难保留”,在简短的诗中,表达“美景易逝”思想的诗句几乎占据了一半的篇幅,由此可见,作者也旨在通过反复强调来突出这种思想。这种哲学思想无论是实在西方哲学体系,还是在东方哲学体系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哲学思想,便如我国的一句俗语“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这两种哲学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弗罗斯特诗作中,关于哲学思想的体现非常多,弗罗斯特非常善于在平淡的诗句中蕴含深邃的哲学思想,很多读者在欣赏弗罗斯特作品时都有着这样的感觉,那就是在第一次接触诗作时并没有太大的触动,甚至可能会被它的“平淡无奇”所迷惑[2]。但是多进行阅读欣赏,并且深入思考诗作中的思想,就会有一种深深被吸引的感觉,甚至沉溺于诗作中所展现的哲学思想思考。
弗罗斯特在这首诗中所提出的哲学思想又是通过何种方式来展现的呢?事实上非常简单,例如植物的生长、四季的变换等等,正是通过这些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事物和现象来说服读者,充当论据的。植物从发芽到凋零,其中属于美好的时间非常短暂,花开只是一刹那,在之后就会迅速凋零,便是成熟到收获的金黄色,也依然是衰落的开始。正如我国传统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盛极而衰”那样,在《美景易逝》中,美好事物也同样象征着人的发展轨迹,或者说感情、经历等方面的美好与成功,在这种哲学命题下,“美景”或者说“美好的事物”逝去是一种必然的现象,没有任何美好的事物会得以保留的。客观上来讲,这一哲学命题存在偏颇,但是从主观上来说,由于人对美好事物的感情、感觉等方面会发生变化,以前认为是美好事物的“美景”即使能够长久存在,随着人们心理感情上的变化,这种“美景”也同样不会再美。
三、《美景易逝》中的人文思想价值
《美景易逝》这首诗能够广为流传并且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文思想价值,事实上,弗罗斯特的诸多作品中都有着较强的人文主义气息,有着很高的人文思想价值[3]。很多学者在研究弗罗斯特作品中的时候,并不将其作品当作纯粹的文学作品,也当作一种具有高度人文思想价值或者哲学思想价值的作品来研究,由此也可以看出弗罗斯特作品中的人文思想价值之高。对于《美景易逝》来说,这首诗中的主要描写意象以及思想都是围绕“美景易逝”这一哲学思想来创作的,因而《美景易逝》中的主要价值也并不体现在文学方面,而是人文思想价值。整体来说,《美景易逝》中的人文思想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事物客观变化的哲学思想、人对于事物感情主观变化的哲学思想、珍惜美好事物,享受“美景”的思想以及人文角度下看待大自然万物的思想。
因而对于读者来说,在欣赏《美景易逝》中,最为重要的也应当是获得作品中的人文思想价值,这也需要作者更加深入的阅读和分析,对于“美景易逝”这个哲学思想进行感悟之后才能体会到诗作中的人文思想价值。同时,就弗罗斯特作品特点来说,多采用传统体裁来展现现代诗作的思想,较一般意义上的现代诗有很大不同,特别是在语言方面,弗罗斯特善于用一些对话、口语等比较平淡的词语表现诗作思想。对于《美景易逝》的欣赏来说也是如此,为了更好的了解该作品种的人文思想价值,因而也应当充分把握弗罗斯特作品的创作特点,从《美景易逝》中的诗句内容中,也较好的体现这一特点。例如在分析事物客观变化的哲学思想方面,在诗中对于这一哲学思想的展现主要是通过发芽、花朵等意象来完成的,而如果读者不重视这些平淡的意象,就很可能无法发现该作中的哲学思想和人文价值,也就无法领悟其中的真正魅力。
结束语
《美景易逝》这部作品的主要魅力便体现在其人文思想价值方面,在《美景易逝》中所体现出的哲学思想、人文思想十分丰富,这也是弗罗斯特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因而在分析《美景易逝》中,也应当重点从人文思想的角度对该作品进行分析,特别是作品中所展现出的哲学思想和人文关怀。《美景易逝》中的主要人文思想便是“美景易逝”,表现出了自然实物的客观变化规律和人感情上的主观变化,并且也启示人们,应当珍惜眼前,珍惜美好。
参考文献
[1]林丽军. 罗伯特•弗罗斯特《美景易逝》中的悖论[J]. 科技信息,2013,10:180.
[2]刘宁. 从认知角度分析罗伯特•弗罗斯特诗中的提喻[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07:46-47.
[3]李思远. 罗伯特•弗罗斯特——独立但不孤立的现代诗人[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