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机械类工艺课教学方法改革尝试

机械类工艺课教学方法改革尝试

日期: 2014/5/9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学海网

摘要:机械类工艺课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被动学变为我要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兴趣 教学方法 职业技能 教学效果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社会对技校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技校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学校的教育,不仅要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更要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机械类工艺课是机械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操作技能也是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目前,学校存在着教学内容、教育手段陈旧与实训条件不足的现象。学生只做一些简单的基本训练,大多数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以说教的形式进行。很多学生反映工艺课难懂、难学,对工艺课程不感兴趣。那么,如何提高工艺课教学质量,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企业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生产操作技能,是教学中必须思考并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机械生产特点,企业需要,由仅重视考核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向更注重职业技能、综合能力的培养,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尝试。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工艺课概念、名词和原理较多,内容抽象,实践性强。课堂教学大多是介绍性,叙述性内容。在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学生不感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催化剂,在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的状态下学习,感知敏锐,记忆深刻,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学生只有对课程有了兴趣,才能有积极主动的求学劲头。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学习零件加工过程中,介绍机器零件时,告诉同学们,不管机器的结构如何复杂,都是由一个个零件组成的,使学生感到新奇,激发学习兴趣。在学习量具时,经过一连串疑问:怎样测量一张白纸的厚度?怎样知道一个平面的平整程度?……?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教师通过不断变换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注意力,使学生积极参与,时常体会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工艺课中的很多内容,要求动态演示。在缺乏教具和设备的情况下,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制成flash动画。通过色彩搭配艳丽,动感强,视觉效果好的动画,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好奇、新鲜的情趣中学习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车削圆柱面、车削孔、车削圆锥时,采用课件,把各种零件的加工及形状,通过多媒体生动形象演示,使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把先进的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增强了教学的艺术效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 利用生活常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结合生活,使学生有一个较直观的概念,这样对所学知识易于掌握。讲螺纹种类及应用时,可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1)、车床上丝杠螺纹是什么形状?(2)、台虎钳中螺纹是什么形状?(3)、螺栓上的螺纹是什么形状?三种螺纹的形状是否相同?生产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螺纹?螺纹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但要经过仔细观察比较后才能正确回答,经过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他们得出结论,螺栓上的螺纹是三角形螺纹,连接强度高,自锁性好,常用于连接,而台虎钳和车床丝杠的螺纹用于传动,是梯形螺纹,强度高,对中性好,传动效率高。通过设疑,再让大家找生活中常用螺纹的地方,让学生增加了生活知识,也大大增加所学知识的趣味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理论与实训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技工学校的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学习注意力易分散。在教学中要扬长避短,因材施教,理论和实训相结合,传统的满堂灌已不适应现代教育了。因此,在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到实训车间进行现场教学。例如,钻削加工中标准麻花钻的结构,缺陷与修磨等教学内容,可把教室搬到实训车间。我先让同学们观察各种钻头,介绍常用钻头的作用,然后示范刃磨钻头。对个别动手能力好的学生,让他们先学刃磨,并且利用磨好的钻头进行钻孔,观察孔的质量情况,和钻孔过程中产生的切屑形状。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带着问题学习,最后总结出麻花钻切削部分的组成,存在的缺陷。针对这些缺陷,进行修磨,使枯燥难懂的内容变得生动。在观察、思考和动手的氛围中学会了工艺内容,且学会了操作。
   五、 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老师一味在讲台上讲授专业课知识,不管你在黑板上把图画得如何漂亮,课讲得怎样生动,没有实物,学生对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还是很难理解的,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只有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变被动接受的客体为主动学习的主体,那情况就不同了。对钳工常用的量具教学,只要求学生学会测量方法和正确读数。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提前到学校的实训车间找一些以前学生做的工件。一般3-4位学生为一组,每组发一把量具。上课时简单介绍量具的原理,重点讲解量具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方法,大部分的时间让学生动手测量。由同组的同学来判断正确与否,发现错误,并一起分析,找出为什么错,还要一起解决问题。最后,请小组代表上讲台讲一下他们的操作方法、碰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在整堂课教学中,老师是导演,导得如何就决定了一堂课的走向。这样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懂得了相互合作、配合的重要性,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堂这个舞台上,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巧妙规划,做出色的导演,才能使学生戏演得更精彩。
   六、 适应市场,提高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教育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结果。它需要教师注重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严肃、科学的工作态度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也要重视自身能力的提高,要具备一定的敬业精神和较高的专业水平,爱学习,不守旧,这些方方面面的融合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教育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市场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及各项基本素质,我们还从教学内容上不断丰富、更新。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紧跟当前的发展形势,积极了解新工艺、新方法并用于课堂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与信心;同时,灵活利用现有的条件,尽量多地让学生参于到实际生产中来。在能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让他们进行一些产品的生产,让学生在真切的产品加工中体验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这为他们将来的工作积累经验。
   机械工艺课教学存在一定难度,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尝试,突破了应试教育思想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老师积极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观能动的主体作用,并使两者紧密结合,彼此促进,就能达到预期的最佳教学效果。作为一名工艺课的老师,要成为一名双师型教师,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及时将最新的知识带给学生,确保教学内容紧跟社会科技发展水平,使学生学用对口,就业成功率高,成为受企业欢迎的人才。
  
   参考文献:1、周川 《 高等教育学》 河海大学出版社
   2、王公安 《车工工艺学》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3、姜波 《钳工工艺学》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