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拓展大学英语学习途径 培养英语思维习惯--从越狱题材影视作品看美国价值观

拓展大学英语学习途径 培养英语思维习惯--从越狱题材影视作品看美国价值观

日期: 2014/1/3 浏览: 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广州边防指挥学校基础部外语教研室 韩琳

[摘要]英语是一种语言媒介,英美文化是建设在语言符号的基础上的。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与外国人沟通,了解外国独特的文化也是学习语言的目的之一。英美文化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影视作品可以体现出特定的文化精神。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认识特定的价值观并培养语言思维习惯。
   [关键词] 文化; 价值观; 语言; 媒介
  
   一部被媒体评为“让人心脏从喉咙里跳出来”的美剧《越狱》成为一道犀利的闪电横空出世,并通过网络迅速传入国内。影视作品是文化的一种体现,是植根于文化大背景下的文化的具体体现。价值观是文化的一种直接体现
   文化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究竟什么是文化呢?不同的学者有不同见解。所谓文化,广义地说,就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现实存在,具有与人类本身同样古老的历史,也就是说自从有了人,就有了文化,可见文化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概念,可以说与整个人类同始终。
  
   第一部分 : 对自由的向往 追求
   美国人对自由的向往 越狱MC是为了让lincoln获得自由
   SR 中ANDY也是为了自由才计划越狱 在SR中有一个关键字 体制化 体制化是人习惯于监狱的生活以至于发展到对体制的严重依赖 andy再放《费加罗的婚礼》 歌声窜入云端,超越失意囚徒的梦想,宛如小鸟飞入牢房,使石墙消失无踪,就在这一瞬间,鲨堡的人们仿佛重获自由。
  
   第二部分:希望 信念
   Sometionalizehope (不要忘了这个世界上还有可以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触摸不到,那就是希望)”,然而睿智的瑞德马上反驳说:“let me tell you something my friend 。hope is a dangerous thing hope can drive a man insane  it’s got no use on the inside. you’d better get used to that idea (让我来告诉你什么是希望,我的朋友。希望一个危险的东西,它能够使人疯狂,我们心中的希望根本毫无用处。你最好习惯这个观念)”
  
   PB Michael凝视着Lincoln坚定地说:You are my brother;当Lincoln在狱中暴乱毫无惧色,勇敢搏斗保护Michael时;当Abruzzi赴死前从容亲吻十字架时;当Michael用及其简介的话深沉地向Sara表达真爱:You and me...It’strue..
   正是因为骨子里这种信念,Michael可以在事业成功时放弃一切,只为救出哥哥,追求公正;还有很为人不齿的T-Bag,  T-bag。作为最不受欢迎的一个同伴,他一开始就是被越狱小组排斥的,他是以差点杀死John Abruzzi为代价才保住了这张票,而且刚逃出监狱,就失去了一只手。
   两次失去左手的是他,两次得到巨款也是他,别人都有朋友、家人帮忙或陪伴,只有他是孤独的,但他就凭着求生的信念,勇敢的活了下来。,他杀人、越货、嫖娼、打架,无恶不作,但他心灵也有一方净土,那就是,他对前妻永恒的爱;还有Franklin,为了给女儿找医院看病,不惜冒着再次被捕的危险...
   .影片一点一滴地完美地向我们展示了美国文化的真谛——信念,Just have a little faith.
  
   第三部分:救赎
   救赎 ——个人和群体的灵魂拯救
   英雄能够利用自己伟大的灵魂和伟大的行动不断改变体制、超越体制。精英属于对体制有深刻清醒认识、曾经试图反抗但是最终选择妥协的那一类人。精英和英雄的共同之处在于在灵魂深处,二者都有希望存在。精英和英雄的区别在于,英雄除了在精神上笃信希望外,而且在行动上试图改变体制,这种卓越智慧的努力,正是是英雄成为英雄的根本所在。精英虽然在灵魂中尚有对希望的信仰,然而在行动上他们已经完全放弃了反抗的可能,他们在灵魂上虽然没有被体制化,但在肉体上已经完全体制化了。 不难理解,prison break不过是一个寓言而已,它事实上就存在于我们现实的生活中。现实中的每一个人,都在自觉不自觉的扮演着prison中囚徒或者狱方的角色。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将沦为老布那样的命运,逐渐地被体制化直到严重地依赖体制,终其一生不曾越规逾矩,即使进入社会,体制对人的侵蚀也一刻没有停止过,社会历史就是在体制化和反抗体制化的循环中不断前进的,然而救赎却完全在于我们自己
  
   第四部分:崇尚理性 对智慧的崇拜
   《越狱》暴露了中西方思维,道德,伦理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越狱》中崇尚一种西方式的理性至上,感性附庸,逻辑第一,情节主线走的是“理智路线”,
   知识就是力量,理性比感情更重要。高智商会得到崇拜。任何道德说教,都比不上切实的知识和行动的展示更激动人心。迈克在任何情况下,特别是对突发险情的处理上,跟香港“巴士阿叔”事件中忍受6分钟辱骂而不动声色的四眼仔一样冷静和理性。一生都用头脑而不是情绪解决问题。美国人喜欢这样的英雄。美国人的英雄是知识型英雄。无论是史泰龙、超人、蜘蛛侠还是施瓦辛格(他后来用脑袋而不是肌肉成功竞选州长),都有一个比四肢更发达的大脑。
   Andy也是高智商的人 从一开始计划越狱 并且一步一步为目标的实现创造条件
  
   第五部分:种族
   不得不指出的是,《越狱》和其它的流行美剧一样,主人公依然是“白人/男性”,黑人依然是配角,是等待拯救的有缺陷的人。作为Michae的室友,Sucre除了激动不安或是帮Michae抡几下锤子外,几乎毫无作为。在第二季更为明显,Sucre困在了激流里,又是Michae奋不顾身地把他救了出来;不久后我们又发现,Michae还得去救出Sucre的女友,他像个救火队员无处不在。换个角度来看,一个值得回味的情节是,当Michae告诉大家越狱的人数太多的时候,Franklin和Sucre结成了秘密的联盟,“肤色”成为一种亲密的契约。
  
   第六部分:平等 人权
   《越狱》里,还有很多奇怪现象:监狱长不耐烦,可以不理会州长。州长只要高兴,可以理会总统。副总统可以常常跟总统对腔对调。州长女儿,可以不理会州长。犯人在理论上,也不怎么鸟狱方。殴打犯人是严重罪行,一经发现立即革职。而且可能在卷起铺盖走人之后再找不到类似工作。即使是林肯•巴罗斯这样的重刑犯,还差几天、几小时即将处决,也会获得不容质疑的尊重。无人怀疑任何人应该拥有的所有权利。哪怕他犯了滔天大罪监狱里的医生:犯人居然可以完全自由的出入狱中医院(狱中居然有条件那么好的医院),狱方无权干涉任何医疗工作。在《越狱》里你会发现,给什么议员写信是小意思,在合适的条件下,还可以堂而皇之的要求跟女朋友约会,即使是美国文盲,也对个人权利这个项目有骨髓般感受,习以为常——人通常可能一生都无法感受到骨髓的存在
   总之,把越狱题材的影视作品和美国价值观联系在一起,是因为二者是互相影响并且互相体现的。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历史传统,不同的文化习俗,不同的宗教信仰。这些因素会导致不同的国家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和不同的思想体系。
   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所有行为所有判断以及所有的认知都是有一个提纲挈领的东西在发挥指导作用——这就是价值观。我们所谓的文化核心价值观,是指在一种文化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起支配作用的基本理念。它是衡量与判定事物的终极文化标准。这其中包括历史观、道德观、社会观、伦理观、审美观等。所以深刻了解一个国家,了解一个民族、了解一种文化必须了解他们独特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然而,如何去接触并理解一种精神层面的概念?我认为影视作品是最直观、最保真、最明显并且最集中的表现。
  
   [参考文献]
   [1]曹长德. 启发式教学论[J].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9)
   [2]李朝辉. 教学论 [J].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