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炼焦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必要性

炼焦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必要性

日期: 2014/1/3 浏览: 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哈尔滨师范大学 姚静

摘要:生产过程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是导致经济效益下降、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经分析表明,由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工业领域特别是一些高消耗、高排放行业,落后产能比重较大,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仍很艰巨。本文主要探讨炼焦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必要性。
   关键词:炼焦企业;淘汰;落后产能
  
   钢铁行业需淘汰的400m3及以下落后炼铁高炉产能仍占总产能的近20%;水泥行业落后产能约有5亿t,占总产能的20%以上。落后产能资源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CO2超排多、安全无保障,是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重要表现,已成为提高工业整体水平、落实应对气候变化举措、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同时,落后产能还与先进产能争市场、抢资源,破坏正常的市场秩序。只有淘汰落后产能,才能为先进产能腾出市场空间,才能改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企业效益;才能缓解产能过剩矛盾,保障供需平衡,避免大起大落,促进产业健康展;才能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产业竞争力,实现工业由大变强。
   1炼焦企业淘汰落后产能的必要性
   1.1实现产业、产品结构优化和洁净煤技术推广应用的新突破
   “十二五”期间,要大力开发煤层气、煤化工、煤建材等新兴产业,千方百计拉长煤炭产业链,真正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煤炭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改变以生产经营初级产品为主的现状,大力发展煤炭的深加工和精加工,减少原煤直接销售,提高煤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把洁净煤技术作为优先发展的方向,集中力量发展煤炭洗选、脱硫固硫、型煤技术等,扩大市场需求,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大气环境。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水煤浆的开发应用,发展煤炭的气化和液化,初步形成新的产业,向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能源。
   1.2实现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的新突破
   加强政策的扶持引导,放手发展大型煤炭公司和企业集团。按照专业化分工和规模经济原则,对煤炭企业实施战略型重组,充分考虑到煤种、地域和产业关联度等因素,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改组、联合、兼并,控股等形式,培育和发展具有“四跨”特征的煤电路港、煤焦和煤化工等综合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力争“十二五”末期,能够形成l至2个年产1亿吨以上、5至6个年产5000万吨以上、对市场具有支配力的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土法炼焦工艺及其设备装备水平极低、生产工艺不配套的小型机焦炉,目前都存在耗能高、资源浪费、污染严重、产品质量低及不稳定等问题。由于六千余万吨土焦占用了上亿吨优质炼焦煤,使国内大型焦化厂优质炼焦煤供应紧缺,配煤质量普遍较差,焦炭质量指标总体水平不高,不能满足日益大型化的高炉冶炼要求。因而国内焦炭生产过剩也是结构性相对过剩,需要通过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适当新增大型机焦能力,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促进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的升级换代。
   1.3实现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新突破
   运用国家扶持政策,用高新技术改造和装备煤炭工业,培育一批技术优势企业。规划到2013年,对286个项目实施技术改造,围绕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搞好釆掘设备更新换代、到2015年,要建成140处现代化高效矿井。大型煤矿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中型煤矿达到60%以上,小型煤矿全部淘汰落后的釆煤方法。“十二五”第一年,大型煤矿采掘机械化水平争取达到80%以上。围绕煤炭洗选加工,加强洗煤厂的改造。明年原煤人洗率争取上升到40%。
   1.4实现深化煤炭企业改革和强化管理的新突破
   “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大煤炭企业内部改革力度,继续搞好减人提效、下岗分流,力争从根本上解决国有煤炭企业人多效率低的问题。大部分煤炭企业及其所属单位,都要通过发展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实现产权制度更新和产权主体多元化,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有效防止亏损的机制。继续强化企业营销、成本、资金和质量管理,推进管理创新。通过深化改革和加强管理,促进企业扭亏脱困。
   2加快炼焦企业淘汰落后产能的对策
   2.1国家对国有煤炭企业继续实行补贴、减负政策
   “十二五”期间,对下放地方管理的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继续保留下放时划转的亏损补贴基数,作为煤炭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转产发展基金。同时降低煤炭企业税赋。由于煤炭企业材料和电力等物化劳动消耗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为30%,进项税低于一般加工企业,目前按13%计征增值税后,总体税赋仍高于其他行业,另外,对煤炭企业既征收矿产资源税,又收取资源补偿费,加重煤炭企业税赋负担,建议取消煤炭资源补偿费。
   2.2加快分离煤炭企业办社会职能,支持煤炭企业减员增效
   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大部分远离城市,属于独立矿区。另一部分位于城市或靠近城市,而这些城市中煤炭是主导产业,受煤炭行业长期利润率低、经济困难的影响,地区经济普遍比较落后,地方财政困难。鉴于这种情况,建议动用中央财政的力量,加快分离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办社会职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坚持实行企业、社会、政府各方面负担的办法妥善安置下岗分流职工,煤炭企业冗员多,企业困难及所在地区经济落后,就业机会少的状况,应继续保留发展“三产”贴息专项贷款,支持国有煤矿减人增效,实现转产再就业,以保持矿区和社会稳定。建立煤矿企业积累煤矿衰老期转产资金的制度和配套政策:借鉴国外主要产煤国家的经验,研究制定衰老报废矿区和煤炭城市的转产配套政策。通过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或从电费中收取基金的办法,建立衰老报废矿区和煤炭城市的转产基金。
   2.3清理各类基金
   取消煤炭运输铁路建设发展基金;认真清理铁路运输中的不合理收费,降低运费,维护各行业之间和各地区煤矿的公平竞争,促进中西部地区煤矿的健康发展建议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煤矿实施运费补贴或运输差价政策。目前,增值税的抵扣办法,增加了西部地区煤矿的负担,需要进行调整。
   2.4对煤炭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实现煤炭资源的有偿使用
   按照煤炭资源开采与管理分离的原则,建立垂直领导的煤炭资源监督、监察机制。改革煤炭开采审批权制度,由原来的分级审批改为国家统——审批。加强地质勘探,提高煤炭资源的保证程度。
   2.5制定洁净煤技术、煤层气开发利用的配套政策
   加大开发研究洁净煤技术的投入力度,制定推广应用洁净煤技术的配套政策。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国技术和资金,加快煤层气项目的勘探和开发利用。
   2.6建立煤矿安全保障专项资金
   支持和引导煤矿企业增加安全投入,提高抗灾能力。我国煤矿技术装备差,机械化水平低,安全状况不好,与国外主要釆煤国家差距相当大。为尽快扭转安全不好的状况,建议建立煤矿安全保障专项资金,支持和引导企业增加煤矿安全投入。
   2.7加强对煤炭工业的宏观调控
   煤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自身特点,客观上要求国家必须加强对煤炭工业的宏观调控。重点企业下放、国家煤炭管理体制-—再改革之后,这方面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从现在开始,就要围绕着如何实现煤炭资源的统筹规划、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如何引导煤炭企业加强联合,打破地区和所有制界限,发展特大型煤炭联合企业,提高煤炭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如何建立相对垄断、适度竞争的市场格局,迎接加入WTO后国外能源企业向中国一次能源市场进军所带来的挑战等重大现实问题,在管理体制、政策措施等方面研究和拿出一套办法来,实实在在地加强改进煤炭行业管理和宏观管理。
   结论
   为解决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的矛盾,结合产业政策工作实际,国家提出了以“控制、淘汰、改造、提高”为中心的工业结构调整规划,引导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压缩、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实现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走出困境为目标的工作思路。这一工业结构的调整思路,完全符合我国炼焦行业实际,应予以全面贯彻。
  
   参考文献
   [1]刘业军. 高新区积极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J]. 宁波节能,2012.6:85-86
   [2]安淑新. “十二五”时期我国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建议研究[J]. 当代经济管理,2012.4:33-35.
   [3]俞琳; 刘德勤; 王新春. 我国水泥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现状及政策建议[J]. 中国建材,2011.12:96-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