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出你心中的音乐——浅谈图形谱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课中的渗透
摘要:我们一直在研究小学低年级的欣赏课该让孩子学些什么,该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图形谱能激发孩子们浓厚的兴趣、愉悦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心,并驱使他们主动地学习,真正感受和理解音乐的美。将图形谱运用在音乐教学中,更能体现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以学生能力整体发展为目标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总体目标和正确方向
关键字:图形谱、旋律、音乐感受
据中国史料记载,早在公元5世纪时,我们维族的十二木卡姆就开始利用图形谱来记录音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也经常采用图形谱来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完善和改革,20世纪90年代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也开始尝试运用图形谱。近年来,我们一直在研究小学低年级的欣赏课该让孩子学些什么,该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图形谱能激发孩子们浓厚的兴趣、愉悦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心,并驱使他们主动地学习,真正感受和理解音乐的美。
图形谱,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和过渡方法,目前在理论界还没有具体的操作定义,尚属尝试阶段。我在《中国音乐教育》2002年的一期中看到一位小学音乐教师朱旭娟通过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时间与研究,将“图形谱”初步定义为:通过实物、点、线等图形或符号将抽象音符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以体现旋律线走向、节奏长短和音的强弱等音乐表现要素。将图形谱运用在音乐教学中,更能体现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以学生能力整体发展为目标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总体目标和正确方向。那如何让图形谱真正的走进学生,走进课堂,让其真正成为有生命的“图形”呢?我觉得我们可以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画出图谱,感受旋律变化
有位教育家说过,你告诉我的,我会忘记;你做给我看,我会记住,你让我参加进去,我就会完全理解了。因此,单纯依靠“听”来接受音乐,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有着各种局限性,教师要用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图形谱是用最明白最简单的图画形式来表现音乐,让学生“画音乐”可以让他们的思维动起来,真正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学之中。如在音乐《森林狂想曲》的教学活动中时,我根据乐曲旋律特点设计了如下图形谱进行教学 :
并与学生一起边听音乐边用肢体或手指画图形谱,学生随着音乐和教师的指示行动,接着让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体验表现音乐,不知不觉学生便深深记住了乐曲的主旋律,还能轻声跟音乐哼唱。
在欣赏课堂中,旨在通过把音乐语言与图形语言二者灵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加强学生的体验与表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对于学生深刻理解音乐表现力来说不失为一种便捷、有效的方法,但不可过分强调喧宾夺主,课堂上主要还是让学生去听,并且还要鼓励他们用多种方法和形式去表达对乐曲的体验与感受。
三、借助图谱,感受强弱高低、
我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音乐对耳朵进行刺激,从而激发另一种感觉,我们把它称为“联觉“现象。那么图形谱就向学生们提供了运用多种感知通道的机会,充分发挥通感联觉的作用,帮助学生运用感知、想象、思维在头脑中形成印象概念。最常见的联觉是“色-听”联觉,即对色彩的感觉能引起相应的听觉的联动。于是音乐才有了色彩,有了温度,变得更为缤纷。比如听到一些乐器比如小提琴演奏的高音会使人感觉到“亮”“小”“轻”,听到低音则产生“暗”“重”“大”的联觉。这就是为什么当人们听到音区低沉,速度缓慢,音调多为下降趋势的旋律时会产生悲伤暗淡的情绪体验,其实作曲家也是在同样联觉的机制下用音乐语汇表达他的感受,由于这方面的共通,音乐才成为无国界的交流语言。欣赏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联觉,把知识转变为形象生动的学习内容,将教材化难为易,进行直观式教学。在低段学生时巧妙地借助它,让孩子们直接接触到音乐本身,更快地走进音乐,感受和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图形谱把极为抽象的听觉艺术与形象的视觉艺术联系在一起,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画面意境,如二年级下学期欣赏《跳圆舞曲的小猫》教学中,教师设计了描脚印教学环节,一个乐句描一个脚印,在跟着音乐描脚印的过程中使学生较好地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如图: )学生从图形谱中感受到了音乐的意境,体验到了音乐的美,理解了音乐的“轻柔、连贯、优美”的情绪
四、熟记图谱,把握音乐结构。
曲式结构对音乐作品而言,就像是人身上的骨架一样,了解乐曲的结构就知道了音乐作品的构成。在小学低年级欣赏教学中直接用曲式结构图的方式进行教学显得枯燥、乏味,学生不易接受。如果能运用结构直观、形象的图形谱来引导学生欣赏、感受、理解和体验乐曲的结构从而将复杂、抽象的乐曲结构浅显化、直观化,让学生一目了然。
小学三年级上册《赶花会》是一首引子+A+B+A’+尾声的乐曲结构,根据乐曲的特点可设计如下一个结构明确、音乐形象鲜明的图形谱:如将把活泼,节奏感明显的A段用动作图谱展示,将抒情优美的B段用线条优美的画面表示,将再现的A’段用和A段相似的动作图谱展示,这样学生一目了然的可以归纳出乐曲的三段体结构,随后教师再将引子和尾声以文字的形式加进图谱。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创编律动,要求音乐相同的地方做相同的动作,不同的地方做不同的动作。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充分地去体验音乐而且能够轻而易举地分清音乐的段落。
五、创作图谱,充分表现音乐
1、以动作符号为主的图谱 这类图谱指示孩子用动作来表现配器的总体布局。如《赶花会》
2、以图形符号为主的图谱 通过各种图形符号来帮助幼儿掌握作品的音响结构。如《土耳其进行曲》
3、以实物形象为主的图谱 通过形象的图案将曲式结构与节奏巧妙地结合起来。如《狮王进行曲》
以上三种图谱可以综合使用。如欣赏《森林狂想曲》的图谱就是动作符号与实物形象的结合,老师还巧妙地将前奏、间奏都蕴含在了图谱中,表现出了乐曲的整个结构。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真正理解图谱的意思呢?这关系到图谱的呈现方式。一般来说,图谱的呈现方式有两种:1、整体呈现方式。如《狮王进行曲》就是一开始老师整体呈现的,老师借助故事帮助学生建立了音乐与图谱之间的联系,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图谱,理解音乐,从中感受音乐的变化与整体音响效果。2、分部呈现方式。如在欣赏《杜鹃圆舞曲》时,老师先出示了杜鹃鸟的形象,很好的解决了杜鹃鸟叫声的问题。然后再出示了杜鹃鸟飞翔的图谱,在老师语言的帮助下,孩子们很快掌握了乐曲的结构。
图形谱是对低段学生进行音乐感觉训练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教师不能轻视它,但也不能滥用。要紧紧围绕音乐要素展开,以音乐为主线,从而更好地为学习音乐服务,让学生画出心中的音乐。